现阶段不同类型企业BIM应用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014-08-08 02:36何关培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普及业主施工

何关培

(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广州510630)

BIM作为一种基于模型的建筑业信息技术,合理使用可以帮助所有项目相关方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其中业主、设计和施工企业无疑是所有项目相关方中最主要的三类项目主体。

企业开展BIM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除了跟企业的业务类型有关以外,还跟BIM应用和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有关。目前国内企业的BIM应用正处在从个别团队、少量试点项目、单项功能应用的“实验室阶段”向一定范围内普及、合适的项目、综合或集成应用的“中试阶段”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于业主、设计和施工三类项目主体而言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各有自己的特点。

1 业主企业——建设自身团队BIM能力

大量文献资料都认为业主是BIM应用的最大受益者,我想这个判断应该不会错。其实不仅仅BIM的最大受益者是业主,其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最大受益者也应该是业主,因为业主首先是最大投资人和最大风险承担者,所以“业主是BIM最大受益者”只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并不存在太多讨论的必要。

问题的关键在于业主如何才能得到其可能得到的BIM应用的那个最大受益呢?

从事BIM技术应用研究和实践以来与作者本人面对面深入交流过想用BIM的业主应该超过100家了,根据作者个人自己的经历,绝大部分业主对BIM的基本认识有以下两点:

1)BIM应用对业主的价值最大;

2)BIM应用是设计、施工等项目参与方或BIM咨询服务方的事,业主只要下指令就行了。

上述第1条认识促使越来越多的业主会在自己的项目中开始使用BIM技术,而第2条认识则导致业主基本没有机会实现第1条认识里面自身受益最大的目标。原因很简单,一个不会开车的人得到一辆车不但没有成为代步的工具,反而会成为某种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包袱。

近几年陆续参与了相当数量业主的BIM应用要求、实施方案以及应用成果等的评审,各种资料和方案里面看到各种各样业主对项目参与方、BIM咨询服务方、BIM应用和交付等的具体规定,但鲜有见到业主团队自身具备或有计划建设合适BIM能力的内容。

同时,笔者也受到不少业主邀请参与起草业主BIM应用规划或项目BIM应用技术要求等文件,我给这些业主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业主要有计划建设自身团队的BIM能力,业主的BIM应用广度和深度要和业主自身团队成员的BIM能力相匹配,业主的BIM应用规划等涉及整个企业从一年到数年的整体性计划要等业主团队具备一定BIM应用经验和能力以后再开始制定,仅仅依靠外部资源是做不好这样的规划的。因为在目前这个时代,由于网络的便利性,要凑一个头头是道的所谓规划方案基本上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相当于买了一本字典而已,跟自己会认字和会写文章不是一回事。

根据作者及其团队的BIM应用研究和实践经验,业主企业的BIM应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图1):

图1 业主BIM应用的四大分类

就图1的四类BIM应用来看,如果业主自身团队不具备相应的BIM应用能力,无论哪一类任务都很难真正做到为业主创造最大价值,当然这样的一个说法需要格外注意以下两件事情:

1)上述说法与业主是否使用BIM外部资源无关,因为如何寻找和使用合适的外部资源也需要依靠业主团队具备的BIM能力;

2)业主团队需要具备的BIM能力和设计、施工等项目参与方以及BIM咨询服务方所具备的BIM能力是有区别的,我们说业主需要建设自身团队的BIM能力并不意味着业主团队需要具备和设计、施工团队一样的BIM能力。

借用一句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耳熟能详的伟人语录作为本节的结尾:没有业主自身团队的BIM能力,便没有业主BIM应用的最大受益。

2 设计企业——把握BIM应用方向和力度

国内设计企业无疑是BIM应用发展过程中最纠结的项目主体。这么多年来,只要跟设计企业交流BIM应用,都会有人问那个祥林嫂式的问题——“设计院做BIM谁来付费”?

美国XTWO公司(XTWO International LLC)合伙人王新先生(微博:http://weibo.com/bimclubchina)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美建筑业同行之间的BIM应用交流,他曾经专门发过一条微博描述这个现象:每次交流只要有国内设计院人士参加,就一定会问美国的设计同行“你们做BIM是谁给你们付费的”这个问题,而美国同行的反应和回答也几乎都是标准答案“设计企业用BIM还需要别人付费吗”?

在上述两种中美设计企业对待BIM应用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反应当中,除了两国设计收费相差3-5倍等市场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BIM认识问题,那就是看待BIM应用这件事情的一字之差——“做 BIM”还是“用 BIM”。“做BIM”似乎是在设计任务之外又完成了额外的工作,要专门的费用不敢说理直气壮起码也算说得过去;而“用BIM”只是改变了设计的工具和方法,自然没有额外要费用的道理。

这样就形成了国内设计企业BIM应用的典型纠结场景(图2):

图2 国内设计企业跟BIM应用有关的典型对白

改变(图2所示)长期形成的行业现状既非一日之功,也不是设计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主要任务。因此,事实很清楚,目前暂时对BIM置之不理,等所有问题都解决以后再来用BIM显然不是设计企业的最佳甚至可行性选择,也就是说对于国内设计企业来说,现实环境下要不要开展BIM应用并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市场会给每个设计企业答案。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现实环境下设计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来开展BIM应用呢?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目前设计企业BIM应用面临的是怎样一个现实(图3):

图3 设计企业BIM应用面临的现实环境

图3第1条不包括设计企业拿到BIM应用专项费用的情况,因为有专门费用BIM应用就变成一项专门服务了(即成为所谓的“做BIM”了),此时投入产出的计算就不再是一个问题,这种情况目前成不了设计企业BIM应用的主流,而行业服务体系是否会发生朝这个方向的变化今天并无明确结论,尚需要时间来证明;第2条有人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事实上即使在目前的产品条件下,也可以实现效率与CAD相近甚至更高,但其前提条件是要实现这个目标预先需要与之匹配的这样一个投入:“一个团队规模的软件采购 +一个团队规模的硬件采购 +培训采购 +一个团队6个月左右及以上的效率降低过渡”,其结果是得到和没有这个投入以前类似的效率(当然还有质量和潜在竞争力的提高等);第3条不用更多解释,因为会有业主要求设计企业用BIM。

设计企业BIM应用的纠结正在于此:现实情形下有时候不用BIM还不行,用BIM呢短期好像又看不到明显的效益。那究竟采取什么样的BIM应用路线、方案和措施合适呢?

图4 设计企业——把握BIM应用的方向和力度

诚然,不同设计企业BIM应用的具体方案和措施需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但就我个人的理解和认识而言,其中的关键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握好BIM应用的方向和力度。所谓方向就是确定用BIM做什么,而力度是指在什么样的规模上来开展BIM应用,我们用图4来对此做进一步的说明:

就BIM应用方向而言,不管设计企业的BIM应用会发展出多少内容来,都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业主要求设计企业干的,第二类是设计企业自己要干的。第一类BIM应用如果干不了就满足不了合同要求,第二类BIM应用如果没有一定的储备,显然就既不能应付今天已经存在的第一类BIM应用,也没有为未来的发展储蓄这个方面的资源。因此,寻求既能满足自己服务的业主今天对BIM应用的需求,又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好合适准备的BIM应用方向和具体内容,是设计企业BIM应用头等大事的一个方面。

设计企业BIM应用头等大事的另一个方面是用什么样的力度来开展上面确定的BIM应用,对于设计企业来说,投入的力度基本上可以用应用BIM的人数来计算,包括每个人需要的硬件、软件、培训、学习期间的产值损失等。现实情况下投入10%的人还是投入100%的人开展BIM应用,对设计企业来说是一个需要仔细论证的问题,尽管我们知道未来BIM是所有设计人员都需要掌握的工具和方法。

根据个人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只要设计企业在开展BIM应用的过程中把握好应用BIM的方向和力度,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3 施工企业——规范和普及成熟BIM应用

作者2010年的文章《业主、设计、施工 -中国BIM 革命会在哪里爆发?》(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be62e0100n1qj.html)曾经从 BIM 应用的受益大小、动力大小和技术力量大小三个方面对业主、设计、施工三类企业的BIM普及顺序可能性进行了一个简单分析,得出了国内BIM应用普及最有可能从施工企业开始这样一个不是那么明显的结论(三者分值差距不明显),原因是因为BIM普及和当年的CAD普及不同,业主、设计、施工三类企业的差距没有CAD普及一定在设计企业首先发生那么明显(三者分值差距明显),如图5。

图5 BIM和CAD普及顺序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王新先生(微博:http://weibo.com/bimclubchina)2013年10月发了一条讨论同一个问题的微博,回忆的竟然是他跟我之间三年前的对话(图6):

总体来说国内设计企业BIM应用早过施工企业,那么施工企业BIM应用普及果真会快过设计企业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内施工企业BIM应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现实环境下(图7):

要对国内施工企业BIM应用的现实情况做一个持续和完整的分析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课题,作者负责的2010-2013连续4年行业BIM应用研究报告(2013报告待发布)其中后两年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施工领域,这些报告可以作为同行深入了解国内施工BIM应用的一个资料来源,本文无意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如果站在施工企业决策层的角度要对目前施工企业BIM应用的现实情况做一个整体高度概括而且只能归纳成三点的话,我选择图7所示的三句话:

1)施工BIM技术和产品系列没有设计完善:一个证据是,IBC(Institute for BIM in Canada-加拿大BIM学会)2011年4月对全球BIM产品的统计结果(《BIM软件知多少(五)-IBC(加拿大BIM 学会)的版本》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be62e0100sycb.htm l)表明,所有统计的79款软件中可用于设计的有62款,可用于施工的有25款。其实这个事实不言自明,今天施工BIM用到的大部分软件产品本身当初是为设计阶段研发的,设计阶段基本上已经存在比较完整的BIM软件产品系列完成所有的设计任务,但施工阶段的BIM软件产品还没有比较完善的体系;

2)施工BIM应用效益比设计容易实现: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目标明确和组织实施得当,每一个项目的施工BIM应用都可以得到满意的投入产出直接效益(这里不包括间接效益);

3)施工BIM应用人才比设计容易流失:可以说上一条是这一条的因,这一条本质上是上一条的果。目前施工企业的决策层最担心的事情不是BIM应用投入没有效益产出,而是企业培养的BIM应用人才很容易流失。

图6 王新关于BIM应用的微博

图7 国内施工企业BIM应用现实环境

图8 投入产出角度BIM应用分类

个人理解,无论是业主、设计和施工之中的哪一类企业,从投入产出的角度都可以把BIM应用作(如图8所示)的分类:

不同类型BIM应用的目的是不同的,效益型重在BIM应用的直接回报,从做好项目的角度获益;市场型重在建立品牌,从拿到更多项目的角度获益;培训型重在企业BIM生产力建设,从人才队伍的角度获益;战略型重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获益。

当然理想状况最好是一个项目的BIM应用能同时满足效益、市场、人才和战略的需要,但是现实往往无法理想化,在实际应用时大部分情况下还必须要做出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国内施工企业BIM应用的头等大事应该集中在两个点上:其一是规范化或固化成熟即直接效益好的BIM应用,争取用了BIM就能见直接效益;其二是把成熟的能直接见效的BIM应用进行“全员”普及,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提升和技术升级,同时解决上文施工企业BIM应用现实环境中的第3个问题——人才流失问题。

[1] BIM Handbook:A Guide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or Owners,Managers,Designers,Engineers and Contractors by Chuck Eastman,Paul Teicholz,Rafael Sacks and Kathleen Liston(Apr 19,2011)

[2] 何关培谈 BI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guanpei

[3]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二版官方网站:http://www.wbdg.org/bim/bim.php

[4]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http://www.nibs.org/

[5]美国buildingSMART联盟官方网站:http://www.buildingsmartalliance.org/

[6] buildingSMART 国际网站,http://www.buildingsmart.org/(通过该网站可以访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buildingSMART联盟官方网站)

[7] K.Pramod Reddy,BIM for building owners and developers

[8]王新微博:http://weibo.com/bimclubchina

[9]何关培主编或执笔:《中国商业地产BIM应用研究报告2010》、《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2011》、《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报告2012》、《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报告2013》

猜你喜欢
普及业主施工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浅谈业主方对工程的项目管理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
业主社区的兴起及其自主治理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