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研究
——以武穴市主要水稻、油菜产区为例

2014-08-08 00:59王莉莉明荣华孟昭君张雅芝陈灏宇
关键词:武穴市油菜气候变化

周 蓉,王莉莉,明荣华,任 然,刘 超,孟昭君,张雅芝,陈灏宇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湖北省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研究
——以武穴市主要水稻、油菜产区为例

周 蓉,王莉莉,明荣华,任 然,刘 超,孟昭君,张雅芝,陈灏宇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农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武穴市主要稻谷油菜主产区农户为调研对象,通过运用经济学、气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理论与实证上考察气候变化对农业以及武穴市水稻、油菜生产的影响,就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武穴市水稻、油菜产量的影响进行模拟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武穴市300户农民调查问卷微观数据的分析,深入了解武穴市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措施,运用计量模型探讨影响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因素与适应性对策,对政府部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气温;降水;保护性耕作

气候变化正成为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特别是近10年来世界范围的气候异常给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和能源带来了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为此探讨气候变化适应性策略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武穴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炎热,梅雨明显,秋高气爽,冬季较暖,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是一个复种指数高、生产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种植特色优的多熟制农业地区;武穴曾先后被列为国家粮、棉商品生产基地县市,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项目示范区;本文选取武穴市主要稻谷油菜主产区农户调研数据为样本,研究气候变化对武穴市农业的影响及相应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一、湖北省武穴市近六年气候变化概况

武穴作为湖北省粮食生产重点地区,近六年来气温、降水等气候都有较为显著的变化,为探究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的影响,我们具体分析如下:

(一)近六年降水变化情况

图1:近六年武穴市降水量变化情况

据武穴市气象部门数据(如上表),总体来看从2007~2012年武穴市降水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31%,出现史上最为严重秋旱。本年度出现暴雨5次,分别在4、6、7月。2010年降水量偏多,较常年偏多20%,是2000年来降水量最多的一年。

(二)近六年气温变化情况

图2:近六年武穴市气温变化情况

据武穴市气象部门数据(如上表),总体来看从2007~2012年武穴市气温波动下降,而且降幅很大。其中2007年平均气温17.9度,比历年平均气温偏高一度;2008年平均气温17.2度,比同期偏高0.3度。冬季出现罕见低温持续雨雪天气,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2010年平均气温16.9度,与多年平均气温持平,极端最高气温40.1度;2012年武穴年平均气温正常,年平均气温接近多年平均,为本世纪以来最低。各个季节气温变幅较大,冬寒春暖盛夏热,初秋天凉深秋寒。

(三)近六年日照时数变化情况(由云量反映)

图3:近六年武穴市云量情况

据武穴市气象部门数据(如上表),2007~2012年武穴市总云量呈上升趋势,低云量有较小起伏,又由于日照时数与云量成反比,因此,近 6年来,武穴市光照充足,日照时数较多,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二、武穴市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

农户作为农业技术采用的微观决策主体,研究适应性行为对于政府科学推行相关政策与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基此,首先先了解了武穴市农户对气候的感知。

本文以武穴市主要水稻、油菜主产区农户为研究对象,所用数据来自武穴市2个农业大镇3个乡300户农户,经整理, 获有效问卷280份,样本有效率为93.3%。其中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数据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一)气象信息获取渠道

气象信息获取31%通过电视,1.7%没有了解,55.3%通过农户交流,1.7%通过政府宣传,10.3%通过气象信息服务,这表明农户气象信息获取主要凭借自身经验和与其他农户交流,信息可靠性与科学性差;武穴市政府对农户气象信息宣传力度较弱,不够重视向农户传播气象信息来科学应对农业生产。

(二)农户对气温变化感知情况。农户对气温变化的感知情况分析得知,12.1%农户感知气温明显上升,67.2%农户感知气温变化不大,17.2%农户感知气温稍微上升,仅不到5%农户感知气温下降,从农户对气温感知状况而言,近几年武穴市稻谷、油菜主产区气温是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并不明显;大部分农户感知气温变化不大,对气温变化感知不敏感。

(三)农户对降水变化感知情况。农户对降水变化的感知情况分析得知10.3%农户感知降水稍微增多,3.4%农户感知降水明显增多,65.5%农户感知降水变化不大,1.7%农户感知降水明显减少,19%农户感知降水稍微减少;从农户对降水感知状况而言,近几年武穴市稻谷、油菜主产区降水量变化并不明显。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武穴市农户对于近几年气候变化的感知与近几年武穴市气候变化的真实情况有很大差别,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农户获取气候变化的渠道较为狭窄,因此拓宽农户了解气候变化的渠道是帮助农户正确感知气候变化从而做出有利于农业发展决策的关键。

三、气候变化对武穴市农业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土地退化,病虫害加剧,农业生产自然风险进一步增大,对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基于此,我们通过探究气候变化对武穴市农业的影响,进而探讨能增强农业的适应能力的对策措施,以使农业生产不仅不受气候变暖的危害,相反还能从这种变化中受益,进而为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结构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可供选择的对策方案,保障农业继续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气候变化对武穴市水稻、油菜播种面积的影响

表4:武穴市2005~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

表5:武穴市2005~2011年稻谷与油菜总产量(单位:吨)

表6:武穴市2005~2011年稻谷与油菜单产量(单位:千克)

据武穴市统计年报数据(表4、表5和表6),2005年来武穴市水稻、油菜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呈增长趋势。6年水稻面积扩大2.58千公顷,增5.4%,总产增加1.06万吨,增29.6%,单产增加530千克,增7.6%。6年油菜面积扩大3.91千公顷,增14.3%,总产增加0.12万吨,增18.6%,单产增加120千克,增5.0%。其中2011年春播期间气候条件恶劣,前期严重干旱,影响早、中稻正常播栽,中后期旱涝急转,持续降雨影响早、中稻正常生长发育,致使2011年水稻面积、总产和单产分别比上年下降5.17万亩、8.53万吨和84.9千克。

(二)气候变化对武穴市水稻、油菜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影响

表7:武穴市2005~2011年农村稻谷、油菜化肥农药施用量(单位:吨)

据武穴市统计年报数据(表7),自2005年来,武穴市水稻、油菜的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而且增幅较大。6年化肥施用量增加了32960吨,增40%,其中磷肥和复合肥增幅最大,6年磷肥增加9917吨,增58.5%,复合肥增加9174吨,增54.4%。6年武穴市水稻油菜的农药使用量增加了711吨,增幅达到了25.1%。这其中的原因除受气候变化影响致使病虫害增多以外,还受武穴市政府农业政策的影响。

四、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可能会受到极大冲击,而生态农业是协调环境和农业二者关系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力求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将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发展等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生态上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挖掘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农业优势,是农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理想选择之一。

(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在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生长过程中降水过多或过少造成的湿害或干旱都会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负面影响,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建设,治理、维护水利工程,使库、坝、堤、渠等设施充分发挥节水、保水、用水、集水协调一致的功效,以切实提高水稻生产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减灾能力。武穴地区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突发性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季节性干旱;由于水资源相对缺乏,水利设施相对落后,所以要注意增加水利灌溉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三)合理调整水稻布局

气候变化使水稻长期的光能资源和热量资源增加,复种面积扩大,复种指数增加,种植北界北移,因此,在武穴稻区北部选用生育期较长、产量潜力较高的中、晚熟品替代生育期较短、产量潜力较低的早中熟品种,充分利用日益丰富的热量资源发展双季稻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中部稻区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种搭配,分为早双季、中双季和晚双季;南部稻区的三熟制亦要有早中晚之分,从而通过调整品种布局来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产量。

(四)强稻田水肥管理

种植制度及品种优化后,水稻生活力强,而气温升高使田间蒸发量加大,对水肥的要求也就更大。通过合理灌溉以水调温,可以减轻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的威胁;同时增施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可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并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另外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容易形成有利于病虫繁殖的生态环境,应进一步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和高效低毒的农药,并结合抗性品种及适宜栽培技术、生物防治等进行有效治理。

(五)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气象灾害出现频次增加,因此要注意进一步完善天气预测系统,及时避免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农业气象科学,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和计算机应用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警,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使各地农业部门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合理安排粮食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工控制天气的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特别对突发的洪灾、季节性干旱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六)利用土地

科学合理使用土地是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必要条件,对湿地、荒地的开垦使用要有计划,在合适地区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湿等政策,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目标。

[1]武穴市2008~2012年油菜夏收生产总结 [Z].武穴市农业局,2012-06.

[2]武穴市2013年粮食生产形式分析[Z].武穴市农业局,2013-06.

[3]2012年武穴市农作物产量及在田作物生产情况[Z].武穴市农业局,2012-06.

[4]2012年武穴市晚稻生产形式分析[Z].武穴市农业局,2012-06.

[5]武穴市油菜病虫害发生、防止及损失情况[Z].武穴市农业局,2012-06.

[6]武穴市2012年夏季粮油生产形式分析 [Z].武穴市农业局,2012-06.

[7]武穴市2012年早稻生产情况汇报[Z].武穴市农业局,2012-06.

[8]程杰,袁天远.我国粮食生产函数与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392-395.

[9]丑洁明,叶笃正.构建一个经济一气候新模型评价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11(3):347-353.

[10]褚春雷.几种方法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8.

[1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发表[J].经济发展与研究,2008,4(2):18-18.

[12]顾欣,梁平,周艳.黔东南凝冻气候变化特征及灾害程度评估分析[J].中国水利,2008(1):309-315

[13]李海涛,于贵瑞,等.中国现代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未来情景预测[J].中国农业气象,2003(4):1-4.

[14]李明志,袁嘉祖,等.中国气候变化现状及前景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6-20.

[15]王争艳,潘元庆,祝桂兰,等.影响粮食生产因素的贡献率分析及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90-1692.

猜你喜欢
武穴市油菜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油菜烩豆腐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种油菜
家庭趣事
农场里的自在时光——访湖北省武穴市乐于家庭农场农场主胡锁柱
百般努力,千般诚心,不负“佛国”珍品——走访武穴市农二代生态农庄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