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

2014-08-08 03:40
移动通信 2014年7期
关键词:咨询规模消费者

(本报告系摘编自艾媒咨询集团《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

可穿戴设备,是指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连接和云服务等交互及储存技术,以代替手持设备或其他器械,实现用户互动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的新型日常穿戴设备(眼镜、手表、腕带等)。

可穿戴技术,是指被整合进可穿戴设备中,以实现各项功能的科学技术,是可穿戴设备应用的关键。它主要包括嵌入技术、识别技术(语音、手势、眼球等)、传感技术和连接技术和柔性显示技术等。

1 发展概况

1.1数据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

(1)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 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

(2)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

(3)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只有约32.1%的受访消费者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可穿戴设备,67.9%的消费者则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在了解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有52.5%通过网络浏览了解到可穿戴设备。

(4)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5)有购买意愿的被调查者表示功能性是其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相应地,影响其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价格,所占比重为33.3%;质量也占一定的比重,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响用户购买的重要因素。

(6)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只有31.1%表示不会购买可穿戴设备。

(7)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 000元之间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8)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34.4%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56.5%表示中立,持观望态度;9.1%的受访者对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不看好。

1.2观点

(1)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日益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全球核心。不同形态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将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生活。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在不同阶段将会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如能通过发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会有存在的空间。

(3)可穿戴设备对于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冲击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未来几年内,这种冲击将可能给其他形态的产品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是颠覆式的、革新性的。

(4)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将从概念热真正走向产品热,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将趋白热化。

(5)可穿戴技术目前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可穿戴市场广阔的前景已经引起部分巨头的高度关注,英特尔等已经开始布局可穿戴设备市场。

2 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预测

2.1市场出货量

图1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预测

图1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 000万部。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而中国市场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核心。不同形态的各种可穿戴设备也将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可穿戴设备接下来将会成为市场热点。

2.2市场规模

图2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

图2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升温将逐渐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其产品兼具时尚性与功能性,可穿戴设备将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2.3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图3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图3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升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取得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的增加,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3 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消费者调查

3.1消费者的认知度

图4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只有约32.1%的受访消费者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可穿戴设备,67.9%的消费者则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在了解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有52.5%通过网络浏览了解到可穿戴设备。

艾媒咨询调查显示,相比于业界目前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可穿戴设备厂商对消费者的宣传推广显得较为薄弱,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更是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未来,随着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用户认知度尤其是网民认知度将不断提升。

3.2消费者期望的功能

图5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潜在消费者期望功能占比

图5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在不同阶段将会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如能通过发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会有极大的存在空间。

3.3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图6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潜在消费者关注因素占比

图6数据显示,有购买意愿的被调查者表示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是其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相应地,影响其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价格,所占比重为33.3%;质量也占一定的比重,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响用户购买的重要因素。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尚处于孕育阶段,企业若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需从产品功能性上发力,注重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忽略价格、款式等其他因素。

3.4消费者的购买力

图7数据显示,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只有31.1%表示不会购买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 000元之间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

3.5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

图8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

图8数据显示,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34.4%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56.5%表示中立,持观望态度;9.1%的受访者对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不看好。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暂未出现明星级引领市场的可穿戴设备,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可穿戴设备也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识也将不断提升。

4 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

如图9所示,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环、智能腰带、智能头盔和智能纽扣等。

5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展望

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变。可穿戴设备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加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

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将从“概念热”真正走向“产品热”,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将趋白热化。

可穿戴设备概念渐现,资本市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相关厂商将会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将促进可穿戴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在微型化、材料、续航、交互、感知等方面将有所突破。对于可穿戴技术相关专利的布局与争夺,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表现。

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未来发展可以容纳来自各领域的不同业务内容,健身与医疗是当前最被看好的细分领域。

可穿戴设备将带来海量的实时大数据,并应用云计算为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endprint

(本报告系摘编自艾媒咨询集团《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

可穿戴设备,是指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连接和云服务等交互及储存技术,以代替手持设备或其他器械,实现用户互动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的新型日常穿戴设备(眼镜、手表、腕带等)。

可穿戴技术,是指被整合进可穿戴设备中,以实现各项功能的科学技术,是可穿戴设备应用的关键。它主要包括嵌入技术、识别技术(语音、手势、眼球等)、传感技术和连接技术和柔性显示技术等。

1 发展概况

1.1数据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

(1)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 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

(2)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

(3)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只有约32.1%的受访消费者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可穿戴设备,67.9%的消费者则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在了解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有52.5%通过网络浏览了解到可穿戴设备。

(4)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5)有购买意愿的被调查者表示功能性是其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相应地,影响其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价格,所占比重为33.3%;质量也占一定的比重,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响用户购买的重要因素。

(6)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只有31.1%表示不会购买可穿戴设备。

(7)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 000元之间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8)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34.4%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56.5%表示中立,持观望态度;9.1%的受访者对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不看好。

1.2观点

(1)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日益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全球核心。不同形态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将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生活。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在不同阶段将会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如能通过发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会有存在的空间。

(3)可穿戴设备对于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冲击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未来几年内,这种冲击将可能给其他形态的产品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是颠覆式的、革新性的。

(4)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将从概念热真正走向产品热,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将趋白热化。

(5)可穿戴技术目前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可穿戴市场广阔的前景已经引起部分巨头的高度关注,英特尔等已经开始布局可穿戴设备市场。

2 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预测

2.1市场出货量

图1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预测

图1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 000万部。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而中国市场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核心。不同形态的各种可穿戴设备也将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可穿戴设备接下来将会成为市场热点。

2.2市场规模

图2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

图2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升温将逐渐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其产品兼具时尚性与功能性,可穿戴设备将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2.3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图3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图3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升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取得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的增加,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3 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消费者调查

3.1消费者的认知度

图4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只有约32.1%的受访消费者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可穿戴设备,67.9%的消费者则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在了解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有52.5%通过网络浏览了解到可穿戴设备。

艾媒咨询调查显示,相比于业界目前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可穿戴设备厂商对消费者的宣传推广显得较为薄弱,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更是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未来,随着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用户认知度尤其是网民认知度将不断提升。

3.2消费者期望的功能

图5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潜在消费者期望功能占比

图5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在不同阶段将会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如能通过发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会有极大的存在空间。

3.3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图6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潜在消费者关注因素占比

图6数据显示,有购买意愿的被调查者表示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是其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相应地,影响其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价格,所占比重为33.3%;质量也占一定的比重,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响用户购买的重要因素。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尚处于孕育阶段,企业若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需从产品功能性上发力,注重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忽略价格、款式等其他因素。

3.4消费者的购买力

图7数据显示,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只有31.1%表示不会购买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 000元之间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

3.5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

图8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

图8数据显示,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34.4%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56.5%表示中立,持观望态度;9.1%的受访者对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不看好。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暂未出现明星级引领市场的可穿戴设备,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可穿戴设备也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识也将不断提升。

4 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

如图9所示,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环、智能腰带、智能头盔和智能纽扣等。

5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展望

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变。可穿戴设备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加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

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将从“概念热”真正走向“产品热”,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将趋白热化。

可穿戴设备概念渐现,资本市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相关厂商将会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将促进可穿戴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在微型化、材料、续航、交互、感知等方面将有所突破。对于可穿戴技术相关专利的布局与争夺,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表现。

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未来发展可以容纳来自各领域的不同业务内容,健身与医疗是当前最被看好的细分领域。

可穿戴设备将带来海量的实时大数据,并应用云计算为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endprint

(本报告系摘编自艾媒咨询集团《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

可穿戴设备,是指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连接和云服务等交互及储存技术,以代替手持设备或其他器械,实现用户互动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的新型日常穿戴设备(眼镜、手表、腕带等)。

可穿戴技术,是指被整合进可穿戴设备中,以实现各项功能的科学技术,是可穿戴设备应用的关键。它主要包括嵌入技术、识别技术(语音、手势、眼球等)、传感技术和连接技术和柔性显示技术等。

1 发展概况

1.1数据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

(1)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 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

(2)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

(3)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只有约32.1%的受访消费者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可穿戴设备,67.9%的消费者则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在了解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有52.5%通过网络浏览了解到可穿戴设备。

(4)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5)有购买意愿的被调查者表示功能性是其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相应地,影响其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价格,所占比重为33.3%;质量也占一定的比重,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响用户购买的重要因素。

(6)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只有31.1%表示不会购买可穿戴设备。

(7)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 000元之间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8)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34.4%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56.5%表示中立,持观望态度;9.1%的受访者对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不看好。

1.2观点

(1)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日益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全球核心。不同形态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将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生活。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在不同阶段将会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如能通过发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会有存在的空间。

(3)可穿戴设备对于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冲击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未来几年内,这种冲击将可能给其他形态的产品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是颠覆式的、革新性的。

(4)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将从概念热真正走向产品热,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将趋白热化。

(5)可穿戴技术目前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可穿戴市场广阔的前景已经引起部分巨头的高度关注,英特尔等已经开始布局可穿戴设备市场。

2 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预测

2.1市场出货量

图1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预测

图1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 000万部。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而中国市场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核心。不同形态的各种可穿戴设备也将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可穿戴设备接下来将会成为市场热点。

2.2市场规模

图2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

图2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升温将逐渐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其产品兼具时尚性与功能性,可穿戴设备将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2.3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图32012—2016年中国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图3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升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取得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的增加,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3 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消费者调查

3.1消费者的认知度

图4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只有约32.1%的受访消费者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可穿戴设备,67.9%的消费者则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在了解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有52.5%通过网络浏览了解到可穿戴设备。

艾媒咨询调查显示,相比于业界目前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可穿戴设备厂商对消费者的宣传推广显得较为薄弱,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更是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未来,随着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用户认知度尤其是网民认知度将不断提升。

3.2消费者期望的功能

图5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潜在消费者期望功能占比

图5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在不同阶段将会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如能通过发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会有极大的存在空间。

3.3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图6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潜在消费者关注因素占比

图6数据显示,有购买意愿的被调查者表示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是其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相应地,影响其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价格,所占比重为33.3%;质量也占一定的比重,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响用户购买的重要因素。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尚处于孕育阶段,企业若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需从产品功能性上发力,注重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忽略价格、款式等其他因素。

3.4消费者的购买力

图7数据显示,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只有31.1%表示不会购买可穿戴设备。数据同时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 000元之间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

3.5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

图8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

图8数据显示,对于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34.4%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56.5%表示中立,持观望态度;9.1%的受访者对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不看好。

艾媒咨询分析认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暂未出现明星级引领市场的可穿戴设备,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可穿戴设备也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识也将不断提升。

4 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

如图9所示,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环、智能腰带、智能头盔和智能纽扣等。

5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展望

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变。可穿戴设备的真正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加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

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将从“概念热”真正走向“产品热”,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将趋白热化。

可穿戴设备概念渐现,资本市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相关厂商将会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将促进可穿戴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在微型化、材料、续航、交互、感知等方面将有所突破。对于可穿戴技术相关专利的布局与争夺,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表现。

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未来发展可以容纳来自各领域的不同业务内容,健身与医疗是当前最被看好的细分领域。

可穿戴设备将带来海量的实时大数据,并应用云计算为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endprint

猜你喜欢
咨询规模消费者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知识付费消费者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