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双基”建设确保矿井由基建向生产顺利转型

2014-08-09 04:27李金明
中国煤炭工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双基矿井生产

文/李金明

深化“双基”建设确保矿井由基建向生产顺利转型

文/李金明

巴彦高勒煤矿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在省外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千万吨的现代化矿井,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矿井于2011年4月15日开工建设,2014年4月29日实现联合试运转。巴彦高勒煤矿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把安全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区队、班组和现场,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作用,强基固本,不断提升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确保了矿井由基建向生产顺利转型,促进了矿井的安全发展。

一、强化安全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巴彦高勒煤矿持续强化“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源头治理、自主管理、超前预防”安全管理思路,构建了以责任共负、风险共担的“五项机制”。

一是突出以“一把手”抓安全的责任落实机制。成立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了8个安全管理专业组,完善了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业务保安、技术保障、监督检查、工种岗位五大责任体系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机制,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立体式责任落实机制。着力强化“发展是政绩、效益是政绩、安全是最大政绩”“安全是企业效益、是职工福利、是干部政治生命”的理念,实施“安全一票否决制”。凡是年度完不成安全考核指标的,一律取消先进单位和个人评先树优资格;凡是对抓不好安全的干部坚决不予使用。

二是创新以安全考核为主要指标的工资分配机制。坚持正向激励、过程控制、效果考核相结合,加大安全奖惩力度,突出安全考核作为分配的第一要素,明确提出工资增长靠安全成果来体现,使干部职工工资由单纯效益型增长转变为安全效益型增长,提高了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抓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带班、下井、罚款、抓“三违”等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对超指标完成任务的职工给予奖励,营造了“做安全事、挣安全钱、吃安全饭、当安全人”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深入实施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排查出的各类隐患治理到位、监控有效。严格落实逢5旬安全检查、逢6旬粉尘治理检查、逢10旬采掘工程质量验收等制度,对检查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复查,确保现场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实施动态安全监控日调度、安全生产情况月确认等有效做法,实现了安全效果与过程控制的有机结合。

四是推行工程质量个人负责制。以推行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推行实施工程质量验收监督制、干部走动式管理、岗位作业管理等多项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和月度事故隐患排查、薄弱人物动态排查、24小时责任联责追究、安全检查闭合管理等举措,对因现场工程质量低劣、精细化管理不到位、不按照措施要求施工、职工因违章造成事故隐患的进行严厉处罚,增强了员工的标准意识,推动了职工从“被动管理”向“自觉管理”转变。

五是建设安全监督检查长效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和解剖式检查,对安全设施不齐全、现场工程质量差、没有安全感的地点,一律责令停止作业,做到了“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坚持每月一次的顶板、“一通三防”、防治水隐患排查制度不变,安全生产机构和安全检查人员设置不变,必需的安全投入不变,安全制度和安全奖惩考核机制不变,安全重点对口监控职责不变”的“六个不变”原则,实施全过程挂靠督导等措施,确保安全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坚持标本兼治,提高矿井本质安全水平

巴彦高勒煤矿抓住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制约安全的突出问题。

一是注重机制创新,着力推进专业化管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模式,打破国内矿区一般都要建设辅助性设施和生活区的传统,大力推行生产辅助专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将煤矿非核心业务全部实行外包或轻资产管理。在辅助专业化方面,将井下开门口、联络巷等零星掘进工程实行专业化外包,井下机电设备安装、地面机械设备维修由专业单位承揽。洗煤厂洗选系统建设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运营模式实行委托管理,减少区队管理人员和岗位设置人员。在后勤社会化方面,交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

二是注重科技创新,全面提升装备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高矿井的现代化安全生产水平。结合矿井地质构造,引进了大采高、智能化,能够实现少人值守的综采设备,推广应用连采机和掘锚一体机,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围绕制约安全生产的粉尘治理、顶板水疏放、巷道支护、火灾预防等技术性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攻关,破解安全生产难题。

三是注重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层次。围绕打造“智慧矿山、数字矿山”目标,运用信息化推动安全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对主提升、主要泵房、压风机、提风机、皮带运输机以及斜巷安全设施、通风及防尘设施等实现了自动控制。完善了煤炭生产、储装运销、设备运行、生产调度、安全监测监控等信息化网络体系。建立井下五大自然灾害实时检测预报系统,实现了综采工作面远程控制、矿压在线监测、掘进巷道顶板离层报警、防灭火气体参数、通风设施运行状态、钻孔水位水压六个自动监测。建立井下无线通讯和人员定位系统,使井上下信息传递更加便捷。

三、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作为新建单位,职工队伍成分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为此,巴彦高勒煤矿把“素质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性任务紧抓不放。

一是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制订奖惩考核办法,采取应知应会、现场提问、实践操作等方法,定期考核。投资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和机考教室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员微机考试,为职工素质提升搭建了平台。建立了覆盖采掘机运通各专业33套16500题的安全知识和业务知识试题库,做到了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强化预案的演练培训。编制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汛期前组织矿井停产撤人演练,提高了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是强化全员素质提升。突出强化安全专业人员培训。对瓦斯检查员、放炮员、安监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坚持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相结合,重点加强安全技术、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培训,实行现场操作考试评定。强化班组建设。加强“五型班组”建设,促进班组长职能转变,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突出薄弱人物帮教。对一般违章和严重违章人员实行“过关”、分类集中帮教和结对帮教制度,提高全员整体素质。

三是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围绕培育“平安放心人”这个核心,积极开展各类活动,逐步确立了各个层次乃至职工个人的安全愿景、安全理念和安全座右铭。对照安全视觉系统的标准,安装了内容规范、形式简洁、色彩醒目、重点突出的各类安全标志、标识和看板,设置了各类安全警报和安全语音提示系统。自上而下确立了精细标准观,树立“一次做对”作业理念,普及编码、定置等精细管理技术,推行分级定点全方位走动式管理,全面夯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作者单位: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庞永厚)

猜你喜欢
双基矿井生产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略谈地方本科院校对钢琴基础课“双基”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
学好高中化学之四建议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