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值:人人都是班组管理者
——蔚州矿业公司崔家寨矿创新班组建设模式侧记

2014-08-09 04:27王景林
中国煤炭工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轮值班委全员

文/王景林

轮值:人人都是班组管理者
——蔚州矿业公司崔家寨矿创新班组建设模式侧记

文/王景林

近来,崔家寨矿的全员管理班组建设模式成为蔚州公司的热点和亮点。崔家寨矿采取周期轮值的方法让每名员工都有协助班组长管理班组的机会,让“士兵”当上了“将军”,共同体味班组管理工作的辛酸苦辣,充分调动了全员参与班组管理的积极性。

创新模式,让人人肩上有责任

自今年年初,崔家寨矿就开始酝酿推行全员管理班组建设模式,并于7月份进行试点运行。“我们推行全员管理班组建设模式,并不是让每个人都当班长,关键是能让每名员工都能站在班组或区队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人都参与到班组管理中来;在班组内部采取轮值班组长、班委,就是要引导班组成员树立起全局意识,让大家明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深植于班组成员的脑海。”崔家寨矿党委书记张福才说。

崔家寨矿在推行全员管理班组建设中,从引导全员有责、人人有责、事事尽责入手,把人人群策群力,事事尽善尽美,科学决策、民主参与、有效执行作为主攻,把激发全员智慧、提高全员参与班组建设的积极性作为核心。这是能力获取与增长智慧的具体实践,也是将被管理者转化为管理者的最优路径。

同时,崔家寨矿把以人为本作为全员管理班组建设的基础,把对员工最大的尊重、根本的关怀作为落脚点,作为精英型员工品格修炼的关键。采取相应措施在管理中不断激活人、培养人、塑造人,实现了由以主管为中心向以员工为中心转变、由以惩罚为中心向以激励为中心转变、由以监督为中心向以指导为中心转变、由以考核为中心向以评价为中心转变,以及由以结果为中心向以过程为中心转变。

转变方式,让人人头脑绷紧弦

崔家寨矿在保留原有班组建制的基础上,设立1名轮值班长,若干个轮值班委、管理小组,全体成员按一定周期进行轮流任职,并赋予班组管理职责和权力。

班前会上,轮值班长要进行交接,安排当班工作,提示安全注意事项,班中和班长一起共同组织生产。除了轮值班长外,学习委员、安全委员、活力委员、和谐委员等班委,共同组织召开班前会,各班委根据相应职责,进行案例评议分享、会议气氛调节、专业知识学习。

此外,崔家寨矿还将每个基层单位的会议室都进行了重新布局,由“讲台式”变成了“圆桌式”,拉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综掘队员工商雄伟说:“现在的班前会比以前感受不一样了,领导和我们平起平坐一起交流,没有了听领导训话的感觉了,更像我们农村一家人饭后商量这一天的农活怎么干了!”

“请大家坐好!”

“书记,你也应该和我们一样,坐在一起!”

这是矿地测科班前会上,党支部书记尹冬进行巡视时遭遇的一幕。尹书记意识到,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变了,班前会氛围比以前好了很多,气氛变得热烈、和谐,管理人员与操作员工之间的距离近了,关系融洽了,而且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也敢于向管理人员提出质疑。

崔家寨矿基层管理人员普遍反映:自从班前会形式发生改变后,员工有了很大变化,虽说当前经济形势困难,生产任务紧张,劳动强度大,可在完成自己当班工作任务后主动帮助其他员工干活儿的越来越多。

崔家寨矿皮带队的轮值工作已经从班前会拓展到了岗位,而且还推行了“兴趣岗位自己选,和谐班组没意见”活动,员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岗位,使班组和谐氛围愈加强烈。

综采二队班长张国华说:“从8月初开始,我们班儿保五刀,员工劲头儿都很足,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全员管理班组建设模式的开展,员工们都能站在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了,但也在私下里准备着自己的班委材料,因为不定哪天他们也将坐在班委的位置上来协助我安排组织生产了!”

9月17日,综采二队又传喜讯,在轮值班长冯义存、张顺河的带领下,经过全班员工的并肩奋战,克服了采面大块多、运输设备老化等堵多困难,在E13502工作面单班割煤7刀,回采4.9米,创出今年以来矿回采工作面单产最好水平。

形成文化,让人人确定航向标

“人人都是班组长,人人都是教练员,人人都是裁判员,人人都是交管员”,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崔家寨矿全员管理班组建设模式中的“四人合一”的班组文化,是把“人人都是班组长”班组管理模式与蔚州公司教练式指导、裁判式检查、交管式考核的“三式管理”品牌建设的有机结合。

崔家寨矿在摸索建立班组特色文化时,积极引导各班组在两级公司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坚持“和而不同、紧贴工作、全员参与、重在落实”的原则,逐步形成本班组特色的文化理念,其中包括班组个性化名称、班组徽标、班组目标、班组精神、班组口号、管理理念、团队理念等。

传统班组管理理念是“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组长是班组管理的唯一主角。而崔家寨矿全员管理班组模式则坚持“动车组”理念,每节车厢都具有动力,新班组管理模式赋予每个人参与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人人担责、人人管理、人人思考、人人成长,每个人都是班组发展的动力源。

综掘队党支部书记赵蔚军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正在办公室值班的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早班收工准备升井的员工打来的,内容大概是掘进工作迎头上顶最后两排矸子变软,顶板有构造,希望夜班掘进时加设钢带、锚索进行支护。挂掉电话后,赵蔚军立即安排值班管技人员按照电话中的建议进行了落实。

赵蔚军在第二天的碰头会上对队里管技人员和现场管理及轮值人员感慨地说:“有些老员工比我们看活儿看得更细,他们也更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为什么以前他们说的少,现在说的多了,是因为我们以前在管理理念上有偏颇;现在说了,是因为员工真的感受到锅里这口饭是我们一家人的了。”

崔家寨矿在班组文化建设探索中,把公约机制引入其中,在全员班组管理建设中形成了班组管理和安全生产两大门类17项公约,并积极引导各基层单位班组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或增加公约数量,在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上下足了功夫。

如今,在崔家寨矿的工作现场,出现了许多喜人的景象。架子工发现故障隐患时及时停车,进行故障处理;皮带司机发现皮带上有杂物,追出去老远也要把杂物取下来;生产班发现问题也会及时处理,使机电事故率明显下降。

机制再造,让人人素质有提升

在全员管理班组模式的建设过程中,崔家寨矿各班组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导入轮值、活力、赛马、分享、链锁、评议、荣誉等七大机制,促进全员参与管理,提升员工素质。

轮值作为七大机制之首,它是全员班组建设的核心机制,让轮值者在岗位体验中获得经验和技能的提升,实现管理中的角色体验与换位思考,利于班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氛围的营造。

活力机制,就是在班前会中增加“调节情绪环节”,通过讲笑话、讲故事、安全宣誓、唱班歌、喊口号等多种形式,缓解压力,激发激情,营造良好的班组团结和谐氛围。有时班前会上的一个小笑话就能成为工友们闲暇时的笑柄,这一班也就会在欢愉的情绪中度过。

分享机制既实现了班组成员内部思想、知识、经验、成果的交流,也增进了各基层单位间的相互借鉴。

班组成员全员参与的评议机制,“自保、互保、联保”三位一体的链锁机制,以比赛和竞争的方式,实现对人的深度激活的赛马机制,以班组之星、优秀班组评选以及以员工名字命名创新创效技术成果的荣誉机制,都广泛调动起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并在潜移默化间不断促进员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河北省劳动模范,矿综采一队采煤班班长贾兰喜说:“变了,真的变了,变得都无法想像,特别是当我们唱队歌,喊班组口号的时候,感觉心中的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让人热血沸腾,相信有这股力量,就没有我们攻克不了的难关!”

“每名员工都任劳任怨,主动增加工作量,完不成当班任务绝不上井。越是在困难时刻越能感受到‘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力量。现在被罚被扣的少了,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奖励。一些废旧小件在井下已经很难找到,但见员工们上井时手里都多了一个沉甸甸的包包,将一些废旧小件带上来。甚至有的自己将这些废旧小件利用业余时间修复好后,又拿到井下不声不响地换上了。”矿综采一队党支部书记付占源说。

搭建平台,让人人肩起安全责

班组安全建设是基层各单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崔家寨矿通过实施全员管理班组建设模式,完善了组织、制度、文化三项基础建设。

在此基础上,导入例会、案例、看板三大平台,全面推行安全生产“零”目标管理,以实现班组“零三违”“零缺陷”“零隐患”“零事故”“零伤害”。

借助班组每日班前开展安全学习,隐患排查和预控,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班后会对当班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评议、评优,对下班工作作出安排。同时,各班组通过班前会说一个故事或者讲述一个案例来阐释一个道理、解决一个问题、传承一种经验。

此外,班组将制度、管理、考勤、问题、绩效等进行公开,实现班组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在班前会上,我们的安全委员、学习委员对于安全问题强调的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到位,不光借助身边的事现身说法,有时还会以兄弟单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醒教育广大员工;工作现场,轮值班长和班委尽心,员工自觉,基本杜绝了现场操作过程中的违章现象,隐患排查工作也做得更扎实,针对性也更强,问题都在萌芽状态得到了解决。”准备队党支部书记张伟深有感触地说。

崔家寨矿的全员管理班组建设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矿井安全管理工作成效。通过轮值、荣誉、赛马等各种激励机制的导入,使每个班组和每名员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员工因此走上了班组长的岗位,有的成为班组长的后备人才,为矿井的安全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

(作者单位:蔚州矿业公司崔家寨矿)

(责任编辑:庞永厚)

猜你喜欢
轮值班委全员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例谈如何选拔与培养新生班委
合格董事会的存在至关重要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期待中国成为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
一组神秘数字
“终极班委”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