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技战术对比分析①

2014-08-11 14:03黄丽蒋宜宾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谌龙李宗伟后场

黄丽 蒋宜宾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广东广州 510500)

2013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技战术对比分析①

黄丽 蒋宜宾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广东广州 510500)

以2013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选手谌龙和李宗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谌龙和李宗伟的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同时对双方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人在比赛中的技战术的运用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风格。在不同技术使用次数上2人各有不同,但从体能和身高来说谌龙具有很大优势,而在比赛经验上李宗伟略胜一筹。旨在指出双方技战术打法特点及优势与不足,可为羽毛球运动员今后的比赛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2013年 全英羽毛球 男单决赛 技战术分析

作为最古老的一项羽毛球赛事,全英羽毛球顶级超级赛一直是各大高手踊跃报名参赛的赛事,第103届全英羽毛球顶级超级赛,中国队获得了男单、男双、女双的冠军,其中在男子单打决赛中,我国选手谌龙以2∶0横扫世界排名第一的马来西亚老将李宗伟,首次获得全英赛冠军。而谌龙也被外界视为林丹的接班人,他将以自己的方式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为了更好的评价本次男单决赛双方的技术,从不同角度针对谌龙和李宗伟的比赛进行统计,旨在分析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3年全英羽毛球赛男子单打决赛选手谌龙和李宗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对谌龙和李宗伟的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并从中找出双方的打法与特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球技术对比运用分析

从表1可知在新赛制下,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主要采取反手发网前球技术,而李宗伟在发球上相比而言更具有变化性,在比赛中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发球技术,以此来打乱对方的接球节奏,为自己组织进攻做好准备。

2.2 接发球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从表2可知,双方在搓放网前球和挑后场高球技术上的使用次数最多,而李宗伟搓放和勾对角网前技术运用上明显高于谌龙,这也反映了李宗伟习惯于通过精准、细腻的网前技术来牵制谌龙后场的进攻,为自己争取主动创造机会。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李宗伟发球时前后场结合,虽然影响了对手的接球节奏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自己防守的压力。

2.3 前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从表3可知,双方在前场技术的运用中,挑球技术使用次数最高,其次是搓放球,但两者在技术使用上仍存在明显的差异。李宗伟在勾球和扑球技术的运用上明显高于谌龙。这反映出李宗伟擅长运用高质量的网前技术,以此迫使对方挑高球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而谌龙通过选择反手位或大角度的回球线路拉开对手,增加了回球的难度,致使李宗伟失去了最好的击球点而不能进行有威胁性的进攻。

2.4 中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表4的数据可知,接杀挡网和平抽快挡是2人在中场主要运用的技战术。在防守时,谌龙接杀挡网前球的技术使用上明显高于对手,而李宗伟除了运用挡网技术之外,有时会根据场上的情况配合使用勾对角和挑高球技术来调动对方的跑动,避免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增加对方移动的距离和难度。因此也说明通过网前各种技术的灵活运用和变化,有时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减慢其进攻的速度。

2.5 后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据表5可知,双方在后场技术上主要运用吊球和杀球技术,谌龙的后场吊球的使用次数多于李宗伟,表明谌龙在后场通过后场劈吊、下压控制李宗伟的网前,迫使对手挑高球,同时通过大角度的拉吊拉动对方的跑动,消耗对方体力,再伺机采用杀球进行攻击。这也充分突出了在羽毛球单打技术中最常见的拉吊突击的打法。李宗伟在击球时更多的运用后场平高球技术攻击对手后场大对角区,通过连续的压制对方底线,消耗对方体力,在适当的时机配合杀球突击进攻。并且李宗伟在后场杀球次数明显高于谌龙,且其突击爆发力强,动作一致性突出,正手劈杀对角威胁大。

2.6 全场各场区击球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羽毛球各项技术的使用频率不仅能反映选手的技术风格,而且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选手在比赛中的战术指导思想。表6数据显示,谌龙和李宗伟在前场技术的使用率最高,后场技术次之,中场技术使用最少。2名选手在前、中、后场技术的使用上并无太大差别,说明2人在各场区的技战术打法特征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由于双方在发球都是以反手发网前球为主,所以前场的技术使用率最高。由于羽毛球技术手上动作多变,双方在比赛中互相牵制,从而通过多拍调动对手,迫使对方失误得分。网前技术不像后场那样具有很强的进攻力,但具有极强的变化性,在适当的时机配合假动作,打扰对手的比赛节奏,强有力的破坏对方组织进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具有身高优势而且后场进攻能力强的对手的发挥。而后场技术具有进攻力强的特点,但只有在前场和中场技术的合理配合下才会达到目的。双方的战术目的十分明确,都是通过控制网前迫使对手起高球,然后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后场突击。另外,双方都较多的运用后场多拍结合网前的拉吊,采取大角度的回球线路,攻击对方的反手区,加大对手的回球难度的这种技战术打法来消耗对方的体力,迫使对手出现失误,而中场主要是一种过渡手段,是攻守转换的主要阵地。所以中场技术的使用上相比前后场技术的运用上要少的多。

表2 接发球技术总次数对比

表3 前场技术总次数对比

表4 中场技术总次数对比表

表5 后场技术总次数对比分析

表6 谌龙、李宗伟全场各场区技术使用率汇总与比较表

表7 双方各项技术得失分统计分析表

2.7 双方主动得失分情况分析

羽毛球比赛中的得分一般包括两个部分:自己得分和对手的压迫性失分。由表7可知,双方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都是通过后场进攻所得,并且李宗伟通过后场杀球及杀上网技术的运用上所得分数明显高于谌龙,这也充分说明了李宗伟在碰到像谌龙这种高大而且后场进攻性强的对手时,采用快节奏的后场主动进攻性击球,结合劈杀大对角加大谌龙的转身难度的技战术打法而得分。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比赛中,双方在技术和判断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失误,相对来说,李宗伟的发挥相对不稳定且失误较多,共25次,换句话说在失误上谌龙得到25分,也说明了李宗伟在主动进攻时由于比赛消耗大量的体力,质量要求过高等原因造成前场和后场技术运用中频频出现失误,尤其是在网前放网的失误最多,没有打出以往在技术上精湛、细腻的程度。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显示了谌龙在这场比赛中由于其突出的防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李宗伟的心理压力。而谌龙在第一局比赛中的失误相比第二局要少的多,这也说明李宗伟通过多拍的拉吊突击,从比分上一步步追赶,给谌龙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其失误增多。从羽毛球比赛中,出现的失误越多意味着对方直接得分,这也意味着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必须加强得分能力,降低失误率。而在此次比赛中李宗伟的失误相对较多,这也是谌龙在这场比赛中能取得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

3 结语

双方在发球技术主要运用反手发网前小球,而李宗伟在发球时与发反手平高球结合运用,使发球具有变化性。由于李宗伟网前技术细腻,动作一致性强,假动作水平高,所以在网前总得分上明显高于谌龙。而在比赛中谌龙较多的使用后场技术,通过多拍拉吊来调动对方的跑动,以此来消耗对手的体力,善于把握场上的有利时机,突击点杀对角和大力扣杀。在整场比赛中,李宗伟的失误要多,这也说明谌龙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心理素质相对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强。

[1]刘秀峰.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VS李宗伟技术对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 78-80.

[2]张欣.新规则下中外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应用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3]巩毅,董亚钊.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术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12(4):99-101.

[4]刘星玉,赵国彤,佘曦.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技战术数据统计分析[J].体育师友,2012(3):34-37.

[5]林祥芸.22新赛制下羽毛球运动员体能变化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142-143.

[6]朱君明,彭静.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得分特征分析与研究[J].商,2013(8):244.

[7]张欣,王文昌.中外羽毛球男单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0(15):512,495.

[8]寇广宁.对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分析[J].内江科技,2011(2):162.

[9]李金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战术运用分析[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38-41.

[10]高伟华,王德平.第30界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后场技战术对比分析[J].科技信息,2013(12):303.

G847

A

2095-2813(2014)04(a)-0012-02

黄丽(1990—),女,湖南益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和训练学。

蒋宜宾(1989—),男,湖北黄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谌龙李宗伟后场
谌龙:老将的坚守与坦然
一个谌龙球迷的内心独白
谌龙: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谌龙: 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