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那些老爹老妈

2014-08-12 05:09李颖邓天军王雪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6期
关键词:褥疮护工老妈

李颖+邓天军+王雪

“一名失能老人,足以压垮一个家庭。”对于有着39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易连军来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切的感受。

时光追溯到2005年。彼时,易连军是原齐齐哈尔铁路医院急救中心手术室的主管护师。一天,一名姓何的中年男子听说她善于护理失能老人,一再央求她去他家看看。

踏入何家,易连军看到了瘫痪在床的何母——老人的气管被切开,身上插着鼻饲管、高静脉营养管和导尿管。何母的老伴、妹妹和两个儿子围着病床不知所措,急得直掉泪。

“正准备做脑动脉瘤手术,可没上手术台呢,我妈就脑出血了。现在,我们班不能上,人急出了病,可我妈的状况却越来越糟。”何母的大儿子泪流满面,“现在,我们实在走投无路了,求您救我妈一命吧,求求您了……”

看着何母,易连军心里非常清楚护理的难度。可眼前的这一幕却让她不由得心软了,推辞的话到了嘴边又被她咽了回去。

她想起了自己失能的老妈……

2003年,易连军把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从秦皇岛接到自己身边,还雇了一位保姆照顾,没承想,却伺候出了一身褥疮。

时值深秋,飘零的落叶更搅乱了她的心绪:儿子中考在即,不能打扰;爱人在铁路开火车,要保证休息;自己在医院工作,经常倒班。本来生活就已经让她焦头烂额,现在又不得不辞了保姆……她的心情跌入谷底。

因为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受那个特殊环境的熏陶,易连军养成了从不向困难低头的意志品格。她辗转反侧了好几夜,想出一个两全之策。

“开个托老所!”易连军把想法告诉了丈夫,“这样既能让你们爷儿俩保证休息,我又能亲自伺候老妈!”尽管心疼妻子,但丈夫更清楚妻子好强的性格,只能依着她。

几天后,易连军的“诚信托老所”(护理院的前身)挂牌,在租用的60平方米屋内,护理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八名失能老人。

白天请护工,定时为老人翻身、擦身、喂水、喂饭并做口腔、眼部等护理,还要根据不同老人的情况,换尿布、刷假牙、吸淤痰、做按摩。傍晚,易连军下班后,独自接手彻夜照料老人的重任,每晚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

护工初来乍到还不专业,常常状况百出。

“大姐,李妈把 到处抹,可咋整啊?”

“赵爹打的鼻饲全喷了!”

……

护工遇到的难题,很多时候得等易连军下班回来才能解决。

易连军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繁忙,很多时候都是“咬牙挺过去的”。当时,每位老人每月交的600元护理费基本没有盈余,可易连军还是像伺候亲爹亲妈一样给老人们打鼻饲、做针灸、抠大便……

越来越多的家属慕名而来,请她收下自家的失能老人,甚至是无处收治的重病患者。再坚强的女人都有泪窝浅的时候,只要看到家属那望眼欲穿的眼神,易连军就一次次难为自己,接收失能老人。

“不挣钱还找罪受。”就连院里的护工都无法理解,“她的心咋就那么软。”

护理是个体力活——每天都要熬夜,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给老人翻一次身,还不能生拉硬拽,否则一不留神就能拽骨折;有的老人有吞咽功能障碍,吃饭容易呛咳,常喷得护工满脸、满身都是;每天都要面对屎、尿、痰、腐肉、烂疮,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护理更是个技术活:下鼻饲管、褥疮换药、膀胱造瘘换管、抠大便……哪个细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因而,对日常护理,易连军总要亲自上阵“挑大梁”。

2004年的一天,患有帕金森症的周老被儿女送到护理院。入院前,易连军要依照惯例查体,可她一掀被单,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因常年瘫痪卧床,周老全身僵直,双侧胯骨、后尾骨长满了褥疮,从肉一直烂到骨头,伤口流脓淌水……这么严重的溃烂,易连军这些年很少遇到。

没等易连军缓过神来,家属就“扑通”一声跪在她的面前,恳求道:“易院长,行行好吧!”

易连军连忙扶起家属,同意留下老人。面对老人严重的褥疮,起初她也无从下手,后来她想出一个办法:把重体海绵挖了两个窟窿,将老人褥疮的溃烂部位放在窟窿里,以防受压,再上药处置。几个月后,周老的褥疮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这些年,易连军护理了各种症状的失能老人,有长肉疮的,有露白骨的,有抽搐癫痫的,甚至还有从ICU病房出来“吃啥药都没用”的……原本在内科工作的易连军,硬逼着自己学习外科的护理知识,逐渐摸索出如针灸、物理治疗等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法。令人意外的是,一些连医院都无法治愈的老人在易连军的精心护理下脸色红润了,患有褥疮的老人也都痊愈了,有的老人还拔掉了气管套管,恢复了正常生活。

“老人在这儿,我就得负责。”这份缘于生命的信任,有时能超越亲情。平时,易连军叫他们“老爹”“老妈”,有的还起了“小名”。有位老妈平时爱笑,易连军叫她“笑妈”;有位老妈在院里第二胖,易连军叫她“二胖妈”……老人们则亲切地称易连军为“自己的大姑娘”,对她的依赖甚至超过自己的家人。有一次,易连军患了感冒,一位失语老人急得直哭,就害怕她病倒……

因为老人们心里都清楚,“只有易连军能救他们的命”。

2010年退休后,易连军更是把所有心思都用在这些老人身上。托老所改成了护理院,场所增加了好几处,床位数也多了好几倍。后来,易连军又卖了自家的房子,租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做护理院,可这都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市场需求。因为床位供不应求,易连军还为等待排床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转眼,易连军已经“连轴转”了11年,这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早些年,易连军的‘洁癖在医院都出了名——鞋边要不刷得漂白,她都不出门!新洗的床单要没折线,她根本不用!”提起易连军,老同事都有这样的记忆。可如今,在易连军心里,这些 “讲究”几乎完全被老人取代了。

一次,由于夜以继日地忙碌,易连军的心脏病犯了,院方要求她必须住院。可她哪里放心得下院里的老爹老妈,只住了五天院,就提前跑回了护理院。

2011年,建华区低价出租给护理院一栋三层小楼。搬家那天,正巧小孙子出生,易连军狠了狠心,一直守在老人身边。后来,她实在想孙子想得难受,抽空打车赶到医院产房,可凳子还没坐热,就匆匆赶了回来。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为什么易连军能与没有血缘关系的失能老人难舍难分11年?

“谁都有老的那天,谁都可能走到这一步。”易连军常常喟叹,“老人辛苦一辈子,老了还没享福,却失去了自理能力,这就够不幸的了;现在又无处可去,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他们度过人生这段最艰难的时期。”

易连军怜悯老人的不幸与忧伤,理解家属的压力与无奈,唯独亏待了自己。有人替她算了一笔账——易连军的护理院平均每月只向失能老人收取1500元的护理费,去除房租、培训费、取暖费、水电费等必要支出,几乎收支持平。

“根本就是白忙活!”知道内情的朋友为易连军叫屈,“你说你又不差钱,每月近5000元的退休金,不享享清福,非得天天这么折腾,何苦啊?”

“说实话,累得挺不住的时候,我不是没想过放弃,可实在没办法。现在护理人员青黄不接,如果离了我,这些老爹老妈咋办……”说起护理院的现状,易连军的心里五味杂陈。

正如易连军所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老人的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些年,她一直想培养出一支专业的护理队伍,可困难重重:中年人负担重,文化水平低,不愿从头学起;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又对工作十分挑剔。单凭易连军的一己之力,肩上的担子实在太重太重。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易连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曾呼吁社会重视养老事业、大力培养护理人员,期盼国家从政策扶持入手,解决制约失能老人护理事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就在记者采访前,易连军得到一个好消息:齐齐哈尔市已有两家医院着手建立失能老人公办护理院。不堪重负的易连军终于感到了稍许轻松与释怀。尽管眼下还需要她默默承受,但她坚信,失能老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问题很快就能见到曙光。

猜你喜欢
褥疮护工老妈
四川地区护工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去外面吃
选用褥疮垫,视病情而定
“眼瘦了”
治疗褥疮小偏方
中药外用防治褥疮
卧床患者要做好褥疮防治
外出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