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多媒体微件的整合策略

2014-08-14 14:39陆光明
地理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风带教学系统按钮

陆光明

目前地理多媒体教学尚处于不断摸索和尝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多数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做不到真正的互动,反而被课件绑架。基于以上问题的普遍性便开展了“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主要目的是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而整个教学系统中的精华部分则是“微件”的有机整合。

一、地理微件的整合策略

1.教学系统主体架构

基于本系统开发要求,首先设计出系统的主体架构示意图(图1)。其中,左上侧的功能模块中内含教学系统的主要资源,预留拓展接口,通过师生的反馈及时完善升级与更新共享。中间的主舞台区则是教学内容的灵活调用,其它功能参照图1说明。

2.微件的整合策略

(1)微件的概念。微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经典图表、难点的动画演示或者微视频等短小精悍的各种地理教学资源。无论哪种课型,微件的作用都不可或缺,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复习课或试卷讲评中,各种难点如果只凭借口头讲述和板书板画,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一般的单个课件在这里也难有用武之地。基于教学系统的微件则可以充分展现其灵活性和易用性的优点,只要轻点两三下鼠标则可迅速定位所需微件,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2)微件的制作与改编。微件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根据教学需求自己制作;二是网络搜集,但下载资源不一定最适合,它与地理教学定位可能有差距,这就需要进行改编。

首先,介绍微件制作的思路和一般方法,以Flash开发平台为例。如果想制作一幅经典图表,可将已有图表放在底层作为参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也可先在工作区或白纸上构思草图,然后扫描输入,并进行精细画图和修改直到符合预期目标。最后再对图表进行编辑,以实现可以在主舞台区自由缩放和拖动的功能。如果是制作难点的动画演示,则相对复杂,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为例。主要步骤包括: ①教学需求分析。制作微件是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上再叠加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动态画面,通过不同角度的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对哪些气候产生较大影响,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较好达到预期目标。②微件流程设计。主体有两个,一是全球气候分布图,在这个分布图里有各种气候带分布的动画显示按钮,可独立操作各种气候的分布位置;二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动态影片,可充分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做相应的有规律移动。③搜集需要素材。包括各种图片、文字或其它动画演示片段等。④初步制作并逐渐完善。首先安排两个主体影片的布局与层次关系,再将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影片放置在全球气候分布影片的上层,并设置影片Alpha的值为50%,注意各种颜色的搭配和层次感,调整各种影片的控制按钮并形成统一风格。根据设计要求不断修改完善微件的功能模块,最后完成影片测试并生成完整微件。

其次,介绍微件的改编。在网络上可发现许多优秀动画演示和微课,需要对微件进行二次加工以符合教学需求。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下载的动画演示影片进行二次加工(大多数swf格式的动画影片可通过Sothink SWF软件进行反编译),改编重点有:增加一些按钮以方便操控,丰富演示内容,完善影片功能。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地球公转的动画影片,但功能单一,操控不便。图2是经过改编后的地球公转全景动画演示影片截图。主要有两大改动:①操控的便捷性和精确性,如通过播放、暂停按钮(快捷键为字母P)可以同时控制六个不同视角的地球公转特征,单击左边按钮可单独放大相应的动画演示,单击右边按钮可迅速控制动画定位到对应的节气。②全方位多视角观察地球公转时的各种状态,并且保持运动的同步性。如图2A主要展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2B立体透视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图2C平面展示太阳直射点规律,图2D侧视角演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2E立体透视跟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地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图2F俯视角并列演示地球两极的晨昏线变化。

二是对微课中的微视频进行修改和编辑。随着微课的兴起,网络的微视频资源越显丰富,这就为获取教学资源提供极大的便捷性,但需要通过二次加工才符合教学需求。对微视频的编辑与修改主要有两种方法:①通过格式工厂等软件进行格式转换和视频的剪辑与合并。②视频导入Flash中再进行加工,这种方法相对灵活性更大。

(3)微件的整合。在积累丰富的地理微件后,必须将其有机嵌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中,这样才能在各种课型中迅速定位到所需微件,从而达到随心所欲调度之目的。基于以上需求,微件的整合思路是:①制作一个微件集影片元件,在这里汇聚所有优秀微件,并且预留扩展空间以便不断加入或更替微件。②在新课教学中,通过文字按钮将所有可能与本教学有关的微件嵌入备注区,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轻点鼠标迅速调入。③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中的调度方法是单击鼠标,进入难点演示子功能模块(字母快捷键N),本模块内嵌图表微件集合、动画演示微件集合和微视频演示集合三个分区,根据讲评中的具体情况按需调用。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的频率高、类型多,如果微件集中没有收集,则可以进入地图册集功能模块,这里汇集了初高中地图册的所有地图,并且可以自由缩放。

二、微件资源库的创建与反馈机制

高中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将极大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内容丰富多彩,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需要师生广泛参与和有效投入。

地理微件资源库的创建。主要工作是建库、归类、更新、优选。需要教师具有共享精神,互通有无,为系统和资源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系统完善与更新。根据更多师生的反馈信息和建议,不断总结优化教学系统。同时,也可以开放部分源文件,只要略懂Flash制作就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新的创作。

经验交流。一是通过QQ群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讨论;二是在云盘的分类留言本里提出宝贵建议。经实证,360云盘能够实现大容量资源的存储、更新和共享,还能通过该平台吸引更多的一线教师和学生参与,以多元化的视角和技巧,突破目前地理教育资源模式单一、适用性和吸引力较低的局面。同时以师生下载反馈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将进一步激发系统开发者和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师生应用体验引导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地理资源库的建设。endprint

目前地理多媒体教学尚处于不断摸索和尝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多数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做不到真正的互动,反而被课件绑架。基于以上问题的普遍性便开展了“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主要目的是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而整个教学系统中的精华部分则是“微件”的有机整合。

一、地理微件的整合策略

1.教学系统主体架构

基于本系统开发要求,首先设计出系统的主体架构示意图(图1)。其中,左上侧的功能模块中内含教学系统的主要资源,预留拓展接口,通过师生的反馈及时完善升级与更新共享。中间的主舞台区则是教学内容的灵活调用,其它功能参照图1说明。

2.微件的整合策略

(1)微件的概念。微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经典图表、难点的动画演示或者微视频等短小精悍的各种地理教学资源。无论哪种课型,微件的作用都不可或缺,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复习课或试卷讲评中,各种难点如果只凭借口头讲述和板书板画,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一般的单个课件在这里也难有用武之地。基于教学系统的微件则可以充分展现其灵活性和易用性的优点,只要轻点两三下鼠标则可迅速定位所需微件,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2)微件的制作与改编。微件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根据教学需求自己制作;二是网络搜集,但下载资源不一定最适合,它与地理教学定位可能有差距,这就需要进行改编。

首先,介绍微件制作的思路和一般方法,以Flash开发平台为例。如果想制作一幅经典图表,可将已有图表放在底层作为参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也可先在工作区或白纸上构思草图,然后扫描输入,并进行精细画图和修改直到符合预期目标。最后再对图表进行编辑,以实现可以在主舞台区自由缩放和拖动的功能。如果是制作难点的动画演示,则相对复杂,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为例。主要步骤包括: ①教学需求分析。制作微件是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上再叠加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动态画面,通过不同角度的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对哪些气候产生较大影响,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较好达到预期目标。②微件流程设计。主体有两个,一是全球气候分布图,在这个分布图里有各种气候带分布的动画显示按钮,可独立操作各种气候的分布位置;二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动态影片,可充分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做相应的有规律移动。③搜集需要素材。包括各种图片、文字或其它动画演示片段等。④初步制作并逐渐完善。首先安排两个主体影片的布局与层次关系,再将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影片放置在全球气候分布影片的上层,并设置影片Alpha的值为50%,注意各种颜色的搭配和层次感,调整各种影片的控制按钮并形成统一风格。根据设计要求不断修改完善微件的功能模块,最后完成影片测试并生成完整微件。

其次,介绍微件的改编。在网络上可发现许多优秀动画演示和微课,需要对微件进行二次加工以符合教学需求。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下载的动画演示影片进行二次加工(大多数swf格式的动画影片可通过Sothink SWF软件进行反编译),改编重点有:增加一些按钮以方便操控,丰富演示内容,完善影片功能。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地球公转的动画影片,但功能单一,操控不便。图2是经过改编后的地球公转全景动画演示影片截图。主要有两大改动:①操控的便捷性和精确性,如通过播放、暂停按钮(快捷键为字母P)可以同时控制六个不同视角的地球公转特征,单击左边按钮可单独放大相应的动画演示,单击右边按钮可迅速控制动画定位到对应的节气。②全方位多视角观察地球公转时的各种状态,并且保持运动的同步性。如图2A主要展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2B立体透视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图2C平面展示太阳直射点规律,图2D侧视角演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2E立体透视跟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地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图2F俯视角并列演示地球两极的晨昏线变化。

二是对微课中的微视频进行修改和编辑。随着微课的兴起,网络的微视频资源越显丰富,这就为获取教学资源提供极大的便捷性,但需要通过二次加工才符合教学需求。对微视频的编辑与修改主要有两种方法:①通过格式工厂等软件进行格式转换和视频的剪辑与合并。②视频导入Flash中再进行加工,这种方法相对灵活性更大。

(3)微件的整合。在积累丰富的地理微件后,必须将其有机嵌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中,这样才能在各种课型中迅速定位到所需微件,从而达到随心所欲调度之目的。基于以上需求,微件的整合思路是:①制作一个微件集影片元件,在这里汇聚所有优秀微件,并且预留扩展空间以便不断加入或更替微件。②在新课教学中,通过文字按钮将所有可能与本教学有关的微件嵌入备注区,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轻点鼠标迅速调入。③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中的调度方法是单击鼠标,进入难点演示子功能模块(字母快捷键N),本模块内嵌图表微件集合、动画演示微件集合和微视频演示集合三个分区,根据讲评中的具体情况按需调用。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的频率高、类型多,如果微件集中没有收集,则可以进入地图册集功能模块,这里汇集了初高中地图册的所有地图,并且可以自由缩放。

二、微件资源库的创建与反馈机制

高中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将极大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内容丰富多彩,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需要师生广泛参与和有效投入。

地理微件资源库的创建。主要工作是建库、归类、更新、优选。需要教师具有共享精神,互通有无,为系统和资源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系统完善与更新。根据更多师生的反馈信息和建议,不断总结优化教学系统。同时,也可以开放部分源文件,只要略懂Flash制作就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新的创作。

经验交流。一是通过QQ群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讨论;二是在云盘的分类留言本里提出宝贵建议。经实证,360云盘能够实现大容量资源的存储、更新和共享,还能通过该平台吸引更多的一线教师和学生参与,以多元化的视角和技巧,突破目前地理教育资源模式单一、适用性和吸引力较低的局面。同时以师生下载反馈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将进一步激发系统开发者和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师生应用体验引导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地理资源库的建设。endprint

目前地理多媒体教学尚处于不断摸索和尝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多数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做不到真正的互动,反而被课件绑架。基于以上问题的普遍性便开展了“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主要目的是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而整个教学系统中的精华部分则是“微件”的有机整合。

一、地理微件的整合策略

1.教学系统主体架构

基于本系统开发要求,首先设计出系统的主体架构示意图(图1)。其中,左上侧的功能模块中内含教学系统的主要资源,预留拓展接口,通过师生的反馈及时完善升级与更新共享。中间的主舞台区则是教学内容的灵活调用,其它功能参照图1说明。

2.微件的整合策略

(1)微件的概念。微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经典图表、难点的动画演示或者微视频等短小精悍的各种地理教学资源。无论哪种课型,微件的作用都不可或缺,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复习课或试卷讲评中,各种难点如果只凭借口头讲述和板书板画,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一般的单个课件在这里也难有用武之地。基于教学系统的微件则可以充分展现其灵活性和易用性的优点,只要轻点两三下鼠标则可迅速定位所需微件,从而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2)微件的制作与改编。微件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根据教学需求自己制作;二是网络搜集,但下载资源不一定最适合,它与地理教学定位可能有差距,这就需要进行改编。

首先,介绍微件制作的思路和一般方法,以Flash开发平台为例。如果想制作一幅经典图表,可将已有图表放在底层作为参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也可先在工作区或白纸上构思草图,然后扫描输入,并进行精细画图和修改直到符合预期目标。最后再对图表进行编辑,以实现可以在主舞台区自由缩放和拖动的功能。如果是制作难点的动画演示,则相对复杂,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为例。主要步骤包括: ①教学需求分析。制作微件是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上再叠加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动态画面,通过不同角度的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对哪些气候产生较大影响,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较好达到预期目标。②微件流程设计。主体有两个,一是全球气候分布图,在这个分布图里有各种气候带分布的动画显示按钮,可独立操作各种气候的分布位置;二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动态影片,可充分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做相应的有规律移动。③搜集需要素材。包括各种图片、文字或其它动画演示片段等。④初步制作并逐渐完善。首先安排两个主体影片的布局与层次关系,再将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影片放置在全球气候分布影片的上层,并设置影片Alpha的值为50%,注意各种颜色的搭配和层次感,调整各种影片的控制按钮并形成统一风格。根据设计要求不断修改完善微件的功能模块,最后完成影片测试并生成完整微件。

其次,介绍微件的改编。在网络上可发现许多优秀动画演示和微课,需要对微件进行二次加工以符合教学需求。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下载的动画演示影片进行二次加工(大多数swf格式的动画影片可通过Sothink SWF软件进行反编译),改编重点有:增加一些按钮以方便操控,丰富演示内容,完善影片功能。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地球公转的动画影片,但功能单一,操控不便。图2是经过改编后的地球公转全景动画演示影片截图。主要有两大改动:①操控的便捷性和精确性,如通过播放、暂停按钮(快捷键为字母P)可以同时控制六个不同视角的地球公转特征,单击左边按钮可单独放大相应的动画演示,单击右边按钮可迅速控制动画定位到对应的节气。②全方位多视角观察地球公转时的各种状态,并且保持运动的同步性。如图2A主要展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2B立体透视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图2C平面展示太阳直射点规律,图2D侧视角演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2E立体透视跟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地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图2F俯视角并列演示地球两极的晨昏线变化。

二是对微课中的微视频进行修改和编辑。随着微课的兴起,网络的微视频资源越显丰富,这就为获取教学资源提供极大的便捷性,但需要通过二次加工才符合教学需求。对微视频的编辑与修改主要有两种方法:①通过格式工厂等软件进行格式转换和视频的剪辑与合并。②视频导入Flash中再进行加工,这种方法相对灵活性更大。

(3)微件的整合。在积累丰富的地理微件后,必须将其有机嵌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中,这样才能在各种课型中迅速定位到所需微件,从而达到随心所欲调度之目的。基于以上需求,微件的整合思路是:①制作一个微件集影片元件,在这里汇聚所有优秀微件,并且预留扩展空间以便不断加入或更替微件。②在新课教学中,通过文字按钮将所有可能与本教学有关的微件嵌入备注区,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轻点鼠标迅速调入。③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中的调度方法是单击鼠标,进入难点演示子功能模块(字母快捷键N),本模块内嵌图表微件集合、动画演示微件集合和微视频演示集合三个分区,根据讲评中的具体情况按需调用。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的频率高、类型多,如果微件集中没有收集,则可以进入地图册集功能模块,这里汇集了初高中地图册的所有地图,并且可以自由缩放。

二、微件资源库的创建与反馈机制

高中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将极大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内容丰富多彩,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需要师生广泛参与和有效投入。

地理微件资源库的创建。主要工作是建库、归类、更新、优选。需要教师具有共享精神,互通有无,为系统和资源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系统完善与更新。根据更多师生的反馈信息和建议,不断总结优化教学系统。同时,也可以开放部分源文件,只要略懂Flash制作就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新的创作。

经验交流。一是通过QQ群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讨论;二是在云盘的分类留言本里提出宝贵建议。经实证,360云盘能够实现大容量资源的存储、更新和共享,还能通过该平台吸引更多的一线教师和学生参与,以多元化的视角和技巧,突破目前地理教育资源模式单一、适用性和吸引力较低的局面。同时以师生下载反馈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将进一步激发系统开发者和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师生应用体验引导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地理资源库的建设。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带教学系统按钮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铁路信号设备电路原理仿真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浅探
基于雨课堂等智慧教学系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初见
带雨梨花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死循环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