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014-08-14 21:58刘永飞
地理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环流热力微课

刘永飞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与课程表现形式,具有主题突出、高度聚焦,资源类型多样、应用情景真实,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短小精悍、应用面广,半结构化、动态生成等特点”。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不少“实验探究型”考题,如2008年上海卷“模拟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的实验分析等,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新亮点。实验教学强调过程与方法,突出学习活动探究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主导者。因此,“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成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新课题。

一、“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策略

“实验探究型”微课是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及分析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类微课。实验探究具有下列特点:原理性,此实验基于什么样的地理方法或地理原理;操作性,不但要看得懂,还能进行实验操作;探究性,对于高中学生重要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教给学生地理思维和方法,这才是地理实验教学意义所在。怎样设计“实验探究型”微课?既呈现微课特点,又充分体现实验探究的特点?笔者仅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2.2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一课为例,谈谈对“实验探究型”微课设计与制作的思考。

1.展示学习过程

实验微课应展示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可以摄录学生开展活动的步骤、演示实验的操作、教学动作示范和知识内容的讲解,然后在微课中逐步展示,并用字幕或语音提示关键步骤和总结性内容,利于学习者边学习边体会。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简单的文字展示、语言讲解、图示效果都要好。实验微课注重实验操作的合理展示,而不在于学生参与活动有多活跃。当然,在合理的前提下,既能展示学习过程,亦能体现操作过程的趣味性,无疑将是锦上添花。

2.体现讲解生动

微课讲解根本目的在于知识传授,可以把一些趣味性元素加入视频制作中,改变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入生活化元素。本微课导入:教师布置部分学生课前燃放孔明灯,并录制视频插入微课,新课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交流放飞孔明灯的心得体会,此时学生兴趣盎然,讨论激烈。教师适时抛出问题:“灯内的蜡烛燃烧后,孔明灯为什么能够升上天空?”这样很容易拉近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让新授知识以亲切的“面孔”面对学生,学生也会感到身边地理的魅力,实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这种生活化导入显然更易为学生接受;②适时灵活运用字幕,让学生始终关注关键信息。当视频中说到“高温低压,低温高压”时,字幕用红色放大加粗展示,学生会对这一结论印象深刻;③文字内容应分步展现,切忌满屏显示所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关键信息,避免学生思维不易跟进。

3.突出语言魅力

教师讲解语言要充满激情和感染力。但录制微课时教师面对PPT,没有真实学生,很难调动教学激情,声音比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笔者通过以下方案解决:录制PPT 屏幕时,想象自己正在课堂上充满激情讲课,虽然只是录屏,依然要站着并声情并茂、辅以肢体语言进行讲解。实际教师的肢体语言会激发讲课激情,并从声音中传达出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4.渗透情感教育

任何科学和探索都应为生活、工作服务,地理实验探究也不例外。教学中应渗透一些美好的情感、积极的情绪因素。适当的配乐,可以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如自主实验阶段的配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另外,恰到好处的字幕也能彰显情感教育魅力,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这种不经意间的情感教育,往往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热力环流实验”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分析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2.2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是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大气受热过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做铺垫。学习过程中理清空间位置、气温、气压、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等压面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常通过图像分析法进行教学,分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但由于高一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进行重新设计,形成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并制作成微课。

1. 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目的是促进学生实验素养、探究学习,教给学生方法和思维。第一步利用图像分析法图解“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让学生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有初步理论认知;第二步,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把知识迁移到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最理想状况。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分组自主实验;第三步,在分组自助实验基础上,设计演示实验活动。下面是实验具体步骤。

(1)学生自主实验。将学生分成6~8人小组,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并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根据玻璃缸内烟雾的飘动状况,画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2)教师演示实验。在玻璃缸两端分别放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用塑料薄膜盖严玻璃缸上部;在装冰块的盆上方塑料薄膜挖一小孔;将点燃的一束香放入小洞内;根据玻璃缸内烟雾的飘动状况,画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学生自主实验时,由于实验方案设计的问题,或者实验操作不当等原因,实验结果不尽相同。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评价,应用欣赏眼光看待这些生成性问题,留下思考空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自己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实验方案,并完善热力环流示意图。

2.微课教学设计

(1)讲解热力环流过程。视频主要结构为:利用“放飞孔明灯视频”导入;用图像分析法讲解热力环流实验原理,分析近地面和高空气温及气压之间关系;学生分组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并帮助学生分析自主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知识点并提出习题。

(2)知识小结(字幕)。①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气压差异→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②气压值大小:垂直方向,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高空大于近地面”;水平方向,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且高压低压相间分布。③温压关系:高温低压,低温高压。

(3)思考(字幕)。教师以导入新课的问题“灯内的蜡烛燃烧后,孔明灯为什么能够升上天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因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

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于微课这一新鲜事物产生质疑:教学中是否有必要播放其它微课视频?笔者以为完成5~10分钟优秀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需要耗费制作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授课教师是否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能把每10分钟的教学设计做到最优?为何不把微课呈现给学生?微课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而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流热力微课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热力开季
渐近夏日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名师开讲:2017年高考数学命题热力榜
谜底大揭秘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