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3“遥感技术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构想

2014-08-14 21:59张万斌
地理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遥感技术课件内容

张万斌

翻转课堂是接轨未来教育的重要课堂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学习的跨空间、跨时间,改变传统教学知识传授和内化的过程。即将原本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录制成视频,连同相关的课程和学习材料,一并放置到网络上,学生通过网络下载视频和课件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习题进行自我检测,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结果归纳教学重难点,在现实课堂上学生完成作业,遇到问题组成合作小组与同学讨论协商解决,或者向教师请教。本文以中图版必修3“遥感技术的应用”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构想。

一、学前准备

1.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必修3教材第三章共有四部分内容,总体顺序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本节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又为下一节内容做好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遥感技术属于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也是现代高科技信息化的产物,其运作原理涉及多个学科知识,要能理解卫星工作的模式,除了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之外,还要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力。因此,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和学习遥感技术有一定困难,是本节学习的最大难点。

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RS的概念和类型。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②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解译。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了解遥感特点、分类、判读以及应用。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2.制作课件

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制作课件时尽量考虑色彩和内容,力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搜集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可在百度视频里搜索遥感技术的相关视频,如新科技三分钟“科学千里眼——遥感”。同时,编写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自我检测。

3.视频录制

视频的制作方式很多,可通过电脑或手写板将课件内容录制,生成视频课件。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对ppt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或注释;还可以由主讲教师像平常上课一样直接讲课,由技术人员用摄像机进行录制生成视频;或者教师在学习网站上搜集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保持在15分钟左右,过长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观看,过短又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最后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观看。

4.观看视频

学生下载学习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可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部分可以快进或跳过,对于较难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来记录笔记。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登录作业平台做相关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还可在网络平台上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

二、课中实施

1.针对问题,合作探究

课堂上首先对各个小组自主学习及习题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交流,让大家共同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观看视频后做习题,各小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遥感的原理理解不透彻;遥感影像中的像元、分辨率与图像内容清晰度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遥感影像的判断把握不到位;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其它技术容易混淆等。针对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如突破遥感原理的难点时,可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遥感可以打假!曾经有报道,北京中关村某高科技厂家在建设厂房时要求用一种高科技合成材料(具有质轻、防晒等功能)作为房顶,但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为获取更多利润,有些房顶只使用一般材料,由于从外观看不出差异,厂家被蒙在鼓里。一年后北京某遥感专业实习学生在判读中关村多种波段的遥感图像时,发现这家工厂的厂房屋顶材质不同,于是向厂方了解,厂方否认用了不同质材,经实习学生的进一步解释,厂方终于明白施工方用了劣质材料,因此,施工方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并加以赔偿。为什么肉眼难以分辨,遥感却具有“火眼金睛”。通过此情境的创设,学生学习遥感原理的兴趣油然而生。

2.总结提炼,概括升华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后,学生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总结提升、概括升华,达到有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之目的。如总结遥感原理如下: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其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其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状态反射波普特征也不同。

除了把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解决之外,针对文科生的学习,还可把该内容上升到高考的高度。3S图像资料在高考命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几乎每年都有涉及,主要考查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及应用,其中遥感影像图片资料由于在考查其它地理知识时也常用到,故出现频率最高,进而对遥感影像图片的判读方法概括总结。

3.真题训练,强化能力

概括升华后,可选取这部分近三年有代表性的高考真题,让学生感受命题思路和考查重点,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形成思维,提升能力。

三、深化反思

翻转课堂是在宽松环境下进行的学习,同时有实验视频和情境素材的融入,使学生的预习内容由单调、呆板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视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由于学习节奏和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或跳过已经听懂的部分,避免学习的时间和节奏被教师主宰的现象,真正实现“我选择、我做主、我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学习。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信息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通过平台获取大量课外延伸学习资源,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显著作用。

相对纸质资源而言,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可供学生随时查阅、复习,有利于学生保存和利用学习资源。实验视频可以反复再现,避免教师演示完毕、学生看完热闹却什么也不知或遗忘的现象,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也对学生掌握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有重要帮助。

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有序、互利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四、问题及困惑

将翻转课堂引入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绩都有大幅提高,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如个别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没有宽带和电脑、住校生没有视频播放器、不让用手机或没有手机无法观看视频、一些家长和领导没有形成翻转课堂的理念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遥感技术课件内容
利用遥感技术解析地理试题的研究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测绘工作中测绘遥感的应用
地理检测中测绘遥感技术的应用分析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