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同构建校园地图“图谱法”研究

2014-08-14 02:37凡少影
地理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平面图图谱绘制

凡少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同时要求教师能够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本文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校园地图“图谱法”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以期让学生学到对生活和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研究背景

本课程研究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刚步入初中校园,对新校园自然环境、教学风格都需要重新认识。那么本课程在学生学习地图基本知识后,根据地图三要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制作学校平面图,可帮助学生加深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检测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通过本次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的一草一木,加强对校园的熟悉,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新校园生活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及学会分工合作与交流共享的学习模式。

二、研究依据

该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主要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进行地理教学方法设置与具体实施。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同时本节教学中提供开展活动教学的参考性建议: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如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进而确定最优参观校园路线;师生手持罗盘、GPS、卷尺等共同测量校园建筑的走向、经纬度、长宽度等以及最后绘制出校园平面图。

三、研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教师在认识校园过程中,充当导游角色,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地理方位、校园的主要建筑名称、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及功能、道路的名称和走向、植被及土地利用情况等。在整个共同构建校园地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扮演对等的角色,都是参与者与实施者,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对整个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从而达到双赢共进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巩固强化地理知识。也增加师生之间的知识、思想文化等交流,有助于师生互相理解,加强情感联系,共同成长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校园地图,可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熟悉度,树立热爱校园、保护校园的意识,加深学生对爱校、护校的理解,有助于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建设。

四、“图谱”法的理解

“图”主要指可以形象地将事物的空间信息用图面形式表达的地图。地学信息图谱中的“图”包括图像、图表、图解等表现形式。地图作为地理学重要的表达工具,具有统一的公式化表达以及应用符号,遵循统一的标准。“谱”的对象是同类或者相近的事物,以某种规律、规则进行系统排列,然后进行系列分析与评价,根据事物的特性将结果按照时间序列以有序的方式体现,亦称“谱系”。“图谱”中,图即图形, “谱”即谱系,兼有图形与谱系双重特性,是“图”与“谱”的结合。“图”与“谱”合一所形成的图谱,是空间与时间动态变化的统一表达。它可以表达和反映出事物或现象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从而反映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本文所利用的图谱法是用形象而具体的方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地学图谱的优点:图用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谱用以描述内部规律;图具有静态性,谱具有动态性和形象性;图具有表面性,谱具有演绎性和推理性;图具有二维性,谱具有多维性等特点。

五、活动过程——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地图构建为例

1.确定校园参观路线

绘制校园地图首先要确定最优校园路线。这一过程需师生集思广益,各自提出校园参观路线并说明理由,最后经过广泛商榷,制定最优参观路线。

教师路线(如图1):北京师范大学正门(新街口外大街19号,东门)→乐育路→京师路→辅仁路→研究生路→晨曦路→京师路→乐育路→东门。教师认为应从正门集合,经过图书馆、科技馆、食堂、各学院楼、操场、宿舍、教学楼之后再回到出发地,这一过程囊括了学校的主要区域如图书馆、宿舍、操场、食堂,并且总体形成一闭合线路,便于记忆与学生召集。

学生A:小西门→立身路→京师路 →晨曦路→研究生路→辅仁路→京师路→乐育路→正门。这样不仅可以与教师路线一样参观学校的食堂、教学楼、宿舍楼以及操场,而且也深入学生的生活区以及本科生宿舍,对整个学生生活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B:鉴于时间充足,也应对整个教学环境进行更深入的参观。

学生C:……

根据各自对学校的理解都制定了参观校园的路线,但在听取其他人意见后,大家都陷入了思考。最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统一的最优校园参观路线。

2.组内分工与测量

校园图绘制是一个费时费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项目。在各项数据测量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需要大家协作配合,根据各个成员的实际情况、时间安排和特长进行分工。分别负责组织、测量、记录、计算、绘制、填色等,并填写分工记录表(见表1)。

具体测量过程中,学生对有些仪器使用以及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如卷尺、指南针、GPS、三角架等,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同时教师在综合制图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此次测量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不一定当时能解决,这就需要记录,将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制成表格(见表2),形成测量日志,有助于测量工作既快又好地进行。

3.具体绘图要求

本活动每一细节都是在师生共同努力过程中完成,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终经过讨论达成最优方案。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和阅读国内外文献等对地图制图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如为了突出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名人雕像,可以不按比例尺进行绘制,夸大其事物比例,以突出其重要价值。

绘图要求:利用地图三要素绘制学校平面图,能基本体现各功能区的形状特征、分布区域和比例大小。绘图步骤:先确定学校整体轮廓形状,再根据比例尺大致确定各功能区的比例大小和位置分布,最后分别绘制各功能区的位置、形状、大小。其中教师须一直强调建筑物在图上所处方向应与实际方向一致。校园图加工:地图的修改涉及修改错误的地理事物方位、确定方向、建筑物的大致平面图、个别地理事物之间的比例大小、各图例的设计等。地图的上色涉及相应颜色的设计,用水彩笔涂抹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上,如操场用绿色、建筑物用灰色等。其中需要注意正确标注图名,合适位置标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共同构建校园图过程中,师生经过深入思考将多种想法集中,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新与合作等能力,也树立了热爱校园、保护校园的意识,并强化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展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的双赢。endprint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同时要求教师能够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本文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校园地图“图谱法”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以期让学生学到对生活和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研究背景

本课程研究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刚步入初中校园,对新校园自然环境、教学风格都需要重新认识。那么本课程在学生学习地图基本知识后,根据地图三要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制作学校平面图,可帮助学生加深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检测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通过本次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的一草一木,加强对校园的熟悉,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新校园生活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及学会分工合作与交流共享的学习模式。

二、研究依据

该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主要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进行地理教学方法设置与具体实施。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同时本节教学中提供开展活动教学的参考性建议: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如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进而确定最优参观校园路线;师生手持罗盘、GPS、卷尺等共同测量校园建筑的走向、经纬度、长宽度等以及最后绘制出校园平面图。

三、研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教师在认识校园过程中,充当导游角色,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地理方位、校园的主要建筑名称、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及功能、道路的名称和走向、植被及土地利用情况等。在整个共同构建校园地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扮演对等的角色,都是参与者与实施者,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对整个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从而达到双赢共进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巩固强化地理知识。也增加师生之间的知识、思想文化等交流,有助于师生互相理解,加强情感联系,共同成长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校园地图,可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熟悉度,树立热爱校园、保护校园的意识,加深学生对爱校、护校的理解,有助于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建设。

四、“图谱”法的理解

“图”主要指可以形象地将事物的空间信息用图面形式表达的地图。地学信息图谱中的“图”包括图像、图表、图解等表现形式。地图作为地理学重要的表达工具,具有统一的公式化表达以及应用符号,遵循统一的标准。“谱”的对象是同类或者相近的事物,以某种规律、规则进行系统排列,然后进行系列分析与评价,根据事物的特性将结果按照时间序列以有序的方式体现,亦称“谱系”。“图谱”中,图即图形, “谱”即谱系,兼有图形与谱系双重特性,是“图”与“谱”的结合。“图”与“谱”合一所形成的图谱,是空间与时间动态变化的统一表达。它可以表达和反映出事物或现象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从而反映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本文所利用的图谱法是用形象而具体的方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地学图谱的优点:图用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谱用以描述内部规律;图具有静态性,谱具有动态性和形象性;图具有表面性,谱具有演绎性和推理性;图具有二维性,谱具有多维性等特点。

五、活动过程——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地图构建为例

1.确定校园参观路线

绘制校园地图首先要确定最优校园路线。这一过程需师生集思广益,各自提出校园参观路线并说明理由,最后经过广泛商榷,制定最优参观路线。

教师路线(如图1):北京师范大学正门(新街口外大街19号,东门)→乐育路→京师路→辅仁路→研究生路→晨曦路→京师路→乐育路→东门。教师认为应从正门集合,经过图书馆、科技馆、食堂、各学院楼、操场、宿舍、教学楼之后再回到出发地,这一过程囊括了学校的主要区域如图书馆、宿舍、操场、食堂,并且总体形成一闭合线路,便于记忆与学生召集。

学生A:小西门→立身路→京师路 →晨曦路→研究生路→辅仁路→京师路→乐育路→正门。这样不仅可以与教师路线一样参观学校的食堂、教学楼、宿舍楼以及操场,而且也深入学生的生活区以及本科生宿舍,对整个学生生活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B:鉴于时间充足,也应对整个教学环境进行更深入的参观。

学生C:……

根据各自对学校的理解都制定了参观校园的路线,但在听取其他人意见后,大家都陷入了思考。最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统一的最优校园参观路线。

2.组内分工与测量

校园图绘制是一个费时费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项目。在各项数据测量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需要大家协作配合,根据各个成员的实际情况、时间安排和特长进行分工。分别负责组织、测量、记录、计算、绘制、填色等,并填写分工记录表(见表1)。

具体测量过程中,学生对有些仪器使用以及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如卷尺、指南针、GPS、三角架等,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同时教师在综合制图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此次测量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不一定当时能解决,这就需要记录,将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制成表格(见表2),形成测量日志,有助于测量工作既快又好地进行。

3.具体绘图要求

本活动每一细节都是在师生共同努力过程中完成,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终经过讨论达成最优方案。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和阅读国内外文献等对地图制图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如为了突出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名人雕像,可以不按比例尺进行绘制,夸大其事物比例,以突出其重要价值。

绘图要求:利用地图三要素绘制学校平面图,能基本体现各功能区的形状特征、分布区域和比例大小。绘图步骤:先确定学校整体轮廓形状,再根据比例尺大致确定各功能区的比例大小和位置分布,最后分别绘制各功能区的位置、形状、大小。其中教师须一直强调建筑物在图上所处方向应与实际方向一致。校园图加工:地图的修改涉及修改错误的地理事物方位、确定方向、建筑物的大致平面图、个别地理事物之间的比例大小、各图例的设计等。地图的上色涉及相应颜色的设计,用水彩笔涂抹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上,如操场用绿色、建筑物用灰色等。其中需要注意正确标注图名,合适位置标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共同构建校园图过程中,师生经过深入思考将多种想法集中,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新与合作等能力,也树立了热爱校园、保护校园的意识,并强化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展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的双赢。endprint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同时要求教师能够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本文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校园地图“图谱法”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以期让学生学到对生活和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研究背景

本课程研究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刚步入初中校园,对新校园自然环境、教学风格都需要重新认识。那么本课程在学生学习地图基本知识后,根据地图三要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制作学校平面图,可帮助学生加深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检测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通过本次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的一草一木,加强对校园的熟悉,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新校园生活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及学会分工合作与交流共享的学习模式。

二、研究依据

该教学方法的研究内容主要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进行地理教学方法设置与具体实施。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同时本节教学中提供开展活动教学的参考性建议: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如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进而确定最优参观校园路线;师生手持罗盘、GPS、卷尺等共同测量校园建筑的走向、经纬度、长宽度等以及最后绘制出校园平面图。

三、研究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教师在认识校园过程中,充当导游角色,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地理方位、校园的主要建筑名称、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及功能、道路的名称和走向、植被及土地利用情况等。在整个共同构建校园地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扮演对等的角色,都是参与者与实施者,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对整个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从而达到双赢共进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巩固强化地理知识。也增加师生之间的知识、思想文化等交流,有助于师生互相理解,加强情感联系,共同成长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校园地图,可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熟悉度,树立热爱校园、保护校园的意识,加深学生对爱校、护校的理解,有助于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建设。

四、“图谱”法的理解

“图”主要指可以形象地将事物的空间信息用图面形式表达的地图。地学信息图谱中的“图”包括图像、图表、图解等表现形式。地图作为地理学重要的表达工具,具有统一的公式化表达以及应用符号,遵循统一的标准。“谱”的对象是同类或者相近的事物,以某种规律、规则进行系统排列,然后进行系列分析与评价,根据事物的特性将结果按照时间序列以有序的方式体现,亦称“谱系”。“图谱”中,图即图形, “谱”即谱系,兼有图形与谱系双重特性,是“图”与“谱”的结合。“图”与“谱”合一所形成的图谱,是空间与时间动态变化的统一表达。它可以表达和反映出事物或现象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从而反映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本文所利用的图谱法是用形象而具体的方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地学图谱的优点:图用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谱用以描述内部规律;图具有静态性,谱具有动态性和形象性;图具有表面性,谱具有演绎性和推理性;图具有二维性,谱具有多维性等特点。

五、活动过程——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地图构建为例

1.确定校园参观路线

绘制校园地图首先要确定最优校园路线。这一过程需师生集思广益,各自提出校园参观路线并说明理由,最后经过广泛商榷,制定最优参观路线。

教师路线(如图1):北京师范大学正门(新街口外大街19号,东门)→乐育路→京师路→辅仁路→研究生路→晨曦路→京师路→乐育路→东门。教师认为应从正门集合,经过图书馆、科技馆、食堂、各学院楼、操场、宿舍、教学楼之后再回到出发地,这一过程囊括了学校的主要区域如图书馆、宿舍、操场、食堂,并且总体形成一闭合线路,便于记忆与学生召集。

学生A:小西门→立身路→京师路 →晨曦路→研究生路→辅仁路→京师路→乐育路→正门。这样不仅可以与教师路线一样参观学校的食堂、教学楼、宿舍楼以及操场,而且也深入学生的生活区以及本科生宿舍,对整个学生生活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B:鉴于时间充足,也应对整个教学环境进行更深入的参观。

学生C:……

根据各自对学校的理解都制定了参观校园的路线,但在听取其他人意见后,大家都陷入了思考。最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统一的最优校园参观路线。

2.组内分工与测量

校园图绘制是一个费时费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项目。在各项数据测量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需要大家协作配合,根据各个成员的实际情况、时间安排和特长进行分工。分别负责组织、测量、记录、计算、绘制、填色等,并填写分工记录表(见表1)。

具体测量过程中,学生对有些仪器使用以及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如卷尺、指南针、GPS、三角架等,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同时教师在综合制图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此次测量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不一定当时能解决,这就需要记录,将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制成表格(见表2),形成测量日志,有助于测量工作既快又好地进行。

3.具体绘图要求

本活动每一细节都是在师生共同努力过程中完成,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终经过讨论达成最优方案。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和阅读国内外文献等对地图制图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如为了突出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名人雕像,可以不按比例尺进行绘制,夸大其事物比例,以突出其重要价值。

绘图要求:利用地图三要素绘制学校平面图,能基本体现各功能区的形状特征、分布区域和比例大小。绘图步骤:先确定学校整体轮廓形状,再根据比例尺大致确定各功能区的比例大小和位置分布,最后分别绘制各功能区的位置、形状、大小。其中教师须一直强调建筑物在图上所处方向应与实际方向一致。校园图加工:地图的修改涉及修改错误的地理事物方位、确定方向、建筑物的大致平面图、个别地理事物之间的比例大小、各图例的设计等。地图的上色涉及相应颜色的设计,用水彩笔涂抹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上,如操场用绿色、建筑物用灰色等。其中需要注意正确标注图名,合适位置标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共同构建校园图过程中,师生经过深入思考将多种想法集中,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新与合作等能力,也树立了热爱校园、保护校园的意识,并强化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展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的双赢。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面图图谱绘制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四居室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绘制世界地图
图表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