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2014-08-15 00:42李亚芝
戏剧之家 2014年18期
关键词:梅派青衣艺术风格

李亚芝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辽宁 沈阳 110000)

梅兰芳先生既是京剧“梅派”的创始人,居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又是“世界三大演剧体系”之一——“梅兰芳体系”的创建者,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研究梅大师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不仅是对梅大师所创造的宝贵艺术经验与丰厚艺术资源的解读与继承,而且对“梅派”艺术的表演艺术,可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梅派”青衣的表演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对梅大师的艺术成就谈几点肤浅之见,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来说,梅大师的艺术成就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理论层面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解读。

一、创始流派

梅兰芳大师艺术成就的第一个层面,是创始戏曲艺术流派。

流派艺术是中国戏曲一个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也是戏曲表演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流派”,是“艺术流派”的简称,“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1] 中国戏曲艺术流派的特点是:有一个创始人,并以创始人的姓氏命名;有一批代表剧目;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代代相传的流派传承人。

梅兰芳是“梅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咸丰、同治年间的京剧旦角名家,系“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老生名家谭鑫培的琴师。外祖父杨隆寿,京剧武生名家。梅兰芳幼承家学,后拜吴著作仙学青衣。14岁入喜连成(富连成前身)科班搭班学艺,先后向武生茹莱卿、花旦路玉珊、丁兰荪等先生学戏。又向陈嘉梁等昆曲名家学戏。青衣、花旦、刀马旦,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在广收博采的基础上,在充分发挥青衣唱功技术技巧的同时,分析剧情,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一方面对唱腔加以改革创新,调门略为降低,而增加了声音的宽度与厚度,无论是高腔还是低腔,都演唱得舒展醇厚。并创造新腔,加强旋律,使唱腔秀美丰富。另一方面加强舞蹈表演,创造出“剑舞”(《霸王别姬》)、“羽舞”(《西施》)、“绸舞”(《天女散花》)等舞蹈,强化了京剧“以歌舞演故事”的特色。他还引进二胡作为伴奏乐器,令人耳止一新。他还综合青衣、花旦之长,创造出旦行中“花衫”一支。于是,“梅派”艺术自然而然地横空出世了。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太真外传》《西施》《生死恨》等百余出。“梅派”的传承人有梅葆玖、梅近芳、李胜素、李洁、田慧等等,人数众多。“梅派”是京剧旦行的第一流派,有“十旦九梅”之说。

二、创造风格

梅兰芳大师艺术成就的第二个层面,是创造戏曲艺术风格。

风格作为“艺术风格”的简称,“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风格是戏曲流派艺术的核心标志。梅大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端庄典雅、优美俊秀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梅派”艺术风格的创造,与梅大师深厚的文化修养、精深的艺术造诣、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密切相关,可谓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这一艺术风格对“四小名旦”之一张君秋创始的“张派”艺术风格,有重要影响。张君秋曾受教于梅大师,“张派”唱腔就吸收了“梅派”唱腔“甜”的艺术影响。

三、创建体系

梅兰芳大师艺术成就的第三个层面,是创建演剧体系。

众所周知,梅大师的表演体系称作“梅氏体系”,与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简称“斯氏体系”)、德国布莱希特体系(简称“布氏体系”)并称“世界三大演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观看梅大师的表演以后说:“中国戏剧的表演,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行动。”布莱希特在莫斯科观看完梅大师的表演后也撰文评论称赞“梅氏体系”,论文题目是《论中国戏曲和间离效果》。梅大师在美国演出时,获博士学位。在日本演出时,也好评如潮。前苏联现代派戏剧导演梅耶荷德更对“梅氏体系”推崇至极:“看完梅兰芳博士的表演,再到我们那些剧院里转一圈,你们就会同意我们的说法,那就是该把我们所有的演员的手都砍掉,因为那些手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场!”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3.

[2]徐沛,苏移.京剧常识手册[M]上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175.

[3]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657.

猜你喜欢
梅派青衣艺术风格
作品欣赏
青衣覆雪
崔父三迁:向南,向南,一袭青衣惊鸿初见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丁晓君——舞台梦 戏剧瘾 梅派青衣丁晓君对京剧沁人心脾的情感
梅葆玖先生病逝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