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艺宣传队与白族传统体育的传承①:以大理上关镇江尾村为个案的研究

2014-08-15 00:54朱艳杨健科蒋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2期
关键词:宣传队白族文艺

朱艳 杨健科 蒋宁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乡村文艺宣传队又称村文娱队或业余演出队,在我国各地的农村地区均有存在,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大理市上关镇江尾村文艺宣传队的组织形式、运作机制以及其在当地村民文化生活中的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具体的研究对象透视社会,从个案的角度分析探讨乡村文艺宣传队在农村地区存在的形式和活动内容,探求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同时也希望能给其它民族地区的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借鉴。

1 江尾行政村及文艺宣传队简介

江尾行政村距大理市50公里。该行政村辖孝元、杜家、赵家、桥上、桥下五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76户,有乡村人口3253人,其中农业人口3165人。该村紧邻洱海,海拔1975m,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742mm。境内气候温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蚕豆、大蒜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及第二、三产业为主。素有“鱼米之乡、乳牛之乡”之称。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使村民在农忙之余有很多闲暇时间。

大理市上关镇江尾行政村作为白族聚居地,秉承了白族人民能歌善舞的传统,民间的文体活动极为丰富,而文艺宣传队便是其核心组织形式。上关镇13个村公所,有54个文艺宣传队,其中江尾有7个。文艺宣传队是当地村民开展日常文体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村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主要角色。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说明

本文以乡村文艺宣传队为研究对象,以大理市上关镇江尾村为田野调查点。

选择江尾村作为田野调查点及文艺宣传队为研究的主题基于以下理由:(1)大理作为云南省重点的少数民族旅游地区,经济、教育比较发达。大理白族人口众多,文化生活丰富,文艺宣传队存在广泛;(2)江尾原隶属大理州洱源县,因紧邻洱海,大理州政府为保护洱海环境,方便管理,从而将江尾划归大理市。因此江尾的文体活动兼有洱源县和大理市的特点,文体活动极为丰富,是研究大理白族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区域;(3)该地区的文艺宣传队有悠久历史,与当地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文艺宣传队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民间活动,文体活动开展较有规律;(4)当地交通便利,民风淳厚,虽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但汉语教学比较普及,便于交流、沟通;(5)有本地人做引见,比较容易进入研究场域,深入研究对象的生活中。

2.2 研究方法

2.2.1 访谈法

主要采用非结构性访谈法。访谈的对象包括:上关镇的居民、文艺宣传队负责人、文艺宣传队队员,访谈人数共12人。

2.2.2 实地调查法

在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3年多的时间里,运用单点调查和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江尾村桥下村为重点,向四周辐射研究江尾村的文艺宣传队。先后于2009年7月至8月,2010年1月至2月,2010年3月,2010年7月,2011年3月和2012年7月等不同阶段,前后共进行了6次实地调查,观看了江尾乡桥下村业余演出队训练及进行婚宴表演的过程。

3 结果与分析

3.1 文艺宣传队的组织形式

文艺宣传队一般由当地村委会牵头,组织成立后日常事务由队长负责。江尾桥下村文艺宣传队的负责人原是洱源县文化局领导,德高望重,退休后在家。因其对白族歌舞有较深的研究,村干部希望他能组建文艺宣传队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其他几个自然村也成立有文艺宣传队,选出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队长。

队员组成:队员一般是喜爱文艺的中青年、老年人自愿报名参加。通常女性多于男性。桥下村文艺宣传队现有队员22人,16名女队员,6名男队员。有人负责歌舞,有人负责演奏笛子、二胡等。文艺宣传队的成员数量并不固定,一般在15~25人之间。

训练安排:除农忙时节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进行练习。练习的场所选择在民居前的院子。每次练习的时间约2h。

活动内容:表演以白族民间舞蹈为主。白族民间舞蹈一脉承传,是白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现今统计收集的白族民间舞蹈多达70多种。最具代表性和流传最广的是“霸王鞭”,这也是文艺宣传队的主要演出项目。因为文艺宣传队需要承担多种活动演出任务,舞蹈表演安排要依照活动目的而作不同安排,故文艺宣传队队员还需要学习其他民族的舞蹈以丰富演出的内容,如藏族、维吾尔族、彝族等。此外,一些现代舞蹈经过改编后也成为了演出节目,如穿着白族服饰,结合白族民间舞蹈如阿诗玛、骑马等的迪斯科舞,以及花灯舞、草帽舞等等,表演精彩纷呈。

经费管理:文艺宣传队的经费支出主要在于购买乐器,演出服,以前乐器需要文艺宣传队自己购买,现由大理州统一采购、发放。但演出服一项的支出仍然需要不少的经费。除了在重大节日时乡镇给与一定的补助外,文艺宣传队还需要通过演出活动获取报酬。队员日常的训练都没有补助,演出获得的劳动报酬按大家商量好的方式规范使用,这笔经费多不发放,可能会留作队员旅游、购置服装等。

3.2 承担的活动

3.2.1 节庆日演出

文艺宣传队演出最繁忙的时期当属春节,在春节的十多天时间里,要挨家挨户进行表演,庆祝新年的到来。除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外,白族还有很多民族节庆日有文体表演活动,如“绕三灵”:内含有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等舞蹈及对歌,舞者成千上万“;三月街民族节”有赛马、龙舟、对歌的大型群众性歌舞活动“;火把节”有龙舟、耍火把、霸王鞭等,其中大多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内容。在这些活动中,文艺宣传队队员都会踊跃参与。

3.2.2 喜事、红事演出

喜事包括读书、发财、平安等,红事包括生子、婚庆、建房等。按喜事、红事的不同,演出的内容会作相应的调整。在一次婚庆活动中,文艺宣传队的表演包括了花灯舞、草帽舞、霸王鞭、迪斯科、维吾尔族舞、藏族舞等舞蹈以及唱歌、相声等语言类节目。承担红事、喜事演出活动,队员们可以和办事方一起吃饭,并收取红包作为酬劳。

3.2.3 文艺汇报演出

每年春节,政府都会组织各文艺宣传队进行文艺汇演。在大理市上关镇2010年春节第七届文艺汇演中有14支代表队(河尾、东沙坪、漏邑、马厂、海潮河、兆邑、马甲邑、沙坪、青索、大营、洞经古乐团、上关镇妇联、东沙坪幼儿园、兆邑幼儿园)参加,共22个节目。文艺汇演是乡镇文艺宣传队的一次集中展示以及对之前工作的总结。

3.2.4 祭祀仪式中演出

白族信奉巫师、本主、道教和佛教,所以祭祀仪式和宗教法事的活动也很多。规模最大的是本主祭祀活动。本主崇拜是白族传统的意识形态,至今白族村村寨寨仍有本主祭祀活动。在举行迎送或祭祀本主时,有的本主庙会跟祈求风调雨顺的“踩马”和农作物丰收的“耍牛”结合起来,边舞边唱,以唢呐硭锣伴奏,颇为热闹。

3.3 文艺宣传队对于白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意义

3.3.1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载体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文化呈现出多样化、流变性和断裂性,文化变迁带来了民族文化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危机,外来文化价值观念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原有的民族传统价值,造成民族精神家园的迷失。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也在各方面发生流变与转型。文化环境的改变冲击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原有存在形式,继承和发扬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大理地区广泛存在的乡村文艺宣传队在丰富农民社会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自身价值的实现,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发挥着白族传统体育传承载体的重要作用。作为一支民族地区的文艺宣传队,江尾文艺宣传队的表演内容包含了丰富了白族文化,白族传统体育舞蹈在表演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前些年政府曾在春节期间组织篮球赛、拔河、象棋、围棋等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但因为参与的人群有限,再加上经费的限制,比赛没有能够延续。现在春节已经基本没有体育赛事,但歌舞形式的活动却更加丰富。霸王鞭、八角舞、双飞燕、民族迪斯科等舞蹈广为流传。

3.3.2 发展农村、农民体育的有效途径

农村体育、农民体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农村、农民体育不单单是体育问题,它与社会制度的设计相关,与社会资源分配相联系。大理市以村落为基础组建文艺宣传队有效发展了农村农民体育,农民参与的程度较高。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困难重重,除了设施、设备的缺乏外,农民锻炼意识不够,参与程度不高以及政府的组织不力等也是重要因素。而江尾的白族民族本身爱好歌舞,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再加上当地的节庆活动及宗教活动较为频繁,因此,农民体育呈现为自愿参与、自组织的形式,这对于发展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意义。

4 结语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有效推进群众体育工作,怎样做大、做强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网络,大理部分地区的乡村文艺宣传队给全国的群众体育发展带来了启示。与我国其他地区发展农村体育搞体育赛事、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篮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相比,类似江尾的许多民族地区充分发挥民族体育优势,发挥群众体育爱好优势,在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上在全国取得了领先。

[1]彭劲松.我国民族体育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33-1034,1037.

[2]王振涛,单清华,周毅.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7(3):15-17.

[3]王进,卓杰先,李志清,等.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J].体育学刊,2007(7):36-38.

[4]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14-19.

[5]许月云,许红峰,戴维红,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与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475-1477.

[6]李海鹏,张恺.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体育的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4):24-25.

[7]王丽丽,梁建平,刘蓉.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社会意义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58-59.

[8]虞重干,郭修金.农村体育的根基:村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7):1-5.

[9]陈宇红.本主崇拜与白族传统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26-27.

猜你喜欢
宣传队白族文艺
1942,文艺之春
中国白族文化的海外展演与传播研究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THE PEOPLE’S ’ SQUEEZEBOX
□文艺范
宣传队的跳舞骨干当年风韵今朝不减
当年的文艺宣传队今日迎来“夕阳红”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