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光:受到毛泽东赞誉的抗联名将

2014-08-15 00:53张正隆
共产党员(辽宁) 2014年19期
关键词:走狗磐石杨靖宇

文/张正隆

1938年2月,毛泽东在接受美国合众社记者访问时说:“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确有密切关系。例如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1910年,李红光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山洞一个贫苦农家,16岁随父母越过鸭绿江,来到中国吉林省伊通县留沙嘴子屯安家。在磐石地区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李红光

参加了农民协会,之后入党,成为党领导的当地最早的抗日武装“打狗队”队长。

“打狗队”,顾名思义,就是对付走狗的。最开始,“打狗队”只有7个人,武器只有一支“铁公鸡”(一种老式单发手枪)和人手一把磨得雪亮的斧子。他们晚上摸黑“掏狗窝”,轻者警告一番,罪大恶极和屡教不改的抓回来,公审后处死。老百姓拍手称快,走狗闻风丧胆,“打狗队”威名远扬。

1932年春,“打狗队”缴了呼兰镇二道岗子大排队20多支长短枪,磐石工农义勇队正式成立,李红光任队长,省委派来的杨君武为政委。

李红光中等个头,面庞清瘦,目光锐利。他汉话讲得不算太好,汉字却写得漂亮,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他平时话语不多,脑子里却总在思考问题。

义勇队刚成立时,队员是一群庄稼人和几个书生,没有几个人打过仗。李红光想起“胡子”的办法,就做了个木架,吊上根棍儿,在地上扶乩。有人说:“共产党怎么能搞这玩意儿呀?”李红光一想也是,脸就红了。后来,义勇队找到一本《孙子兵法》,大家一起学习。正学着,一个中队日军和两连伪军来“讨伐”,李红光和大家一商量,就照兵法上说的“强而避之”“佚而劳之”,敌人晚上一住下,义勇队就去打枪。这样折腾了两天,把敌人引进了黑石镇东北的一条山沟里。枪声一响,游击队向两头的伪军喊话,集中火力打中间的鬼子,等鬼子死伤几个爬上山顶后,游击队早没影了。

1932年11月,义勇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李红光任游击队教导队政委。教导队第一仗,李红光化装成日本军官,率部大摇大摆进入通化县六道江街里,将伪军营部几十人缴械。在东

北各地屡见不鲜的这种化装奇袭中,这是最早的一次。两个月后,李红光又率队在驼腰岭打了一次伏击,活捉通化县伪县长和两名日本军官以及40多名伪军。1933年夏,游击队联合几支较大的山林队,攻打大地主、铁杆汉奸高锡甲的老巢呼兰集场子。连攻两天未下,从磐石城出援

的敌人快到了,山林队见势不好都散了,只剩

下游击队单打独斗。敌人连续发起冲锋,李红光率官兵奋力反击,趁势攻进集场子,将高锡甲和几名日本军官击毙。此战打出了游击队的威名和信心,对日后抗联1军的发展意义非凡。

1933年9月,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此时,李红光已在严酷的对敌斗争中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指挥员。无论什么地方,他只要走过一遍,再不会忘记。每一次战斗,地形、敌情我情和兵力部署,他很快就能勾画出一幅示意图——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李红光协助杨靖宇率部挺进东边道,智取三源浦,接连攻克大荒沟、凉水河子、柞木台子等地,又在山城镇附近设伏,击毁11辆汽车,打死1名日军大佐和几名指挥官,缴获一挺轻机枪和百余支步枪。

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成立,李红光任师长兼政委。当年冬天,他率百余骑兵越过鸭绿江,奇袭朝鲜的界河城,缴获日本警察50多支步枪,没收数家日本、朝奸商店财物。不久,他再次率部过江,攻打朝鲜的东兴城,捕捉走狗12人,缴获大量弹药及军用物资。两次越界袭击,被日本关东军报纸称之为“国境警备史上的空前事变”。

1935年5月,李红光率师部少年连和5团,从兴京县(今辽宁新宾)哈塘沟向老秃顶子转移,途经嘎叭寨上边的老岭沟时,与200多名日伪军遭遇。树叶稠密,视野不好,彼此距离几十米时才发现对方,双方迅速展开激战。日军的机枪火力对一师威胁很大,李红光手擎望远镜搜寻敌机枪阵地时,一串罪恶的子弹射进他的胸膛,喷涌的鲜血和漫山遍野盛开的映山红融成一色。

猜你喜欢
走狗磐石杨靖宇
争霸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如 意
《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食物书写
“走狗”原是中性词
“走狗”原是中性词
小议“走狗”
修行
杨靖宇:抗日战场上的铁血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