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2014-08-15 00:54宋玲玲
科技视界 2014年32期
关键词:烟台办学校企

毕 佳 宋玲玲

(烟台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400)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也越来越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在这众多的改革模式中,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认可的办学模式。尤其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相关法规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以来,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都在尝试寻找校企合作办学的最佳模式。笔者所在的烟台职业学院也不例外,三年骨干院校建设期间,学院从地方院校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了当地政府和行业企业各方资源,各系部都探索出不同的对自己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但是在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各专业仍然面临着产教如何水乳交融等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问题。因此,笔者试图从本院校企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入手,有针对性的探讨和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发展策略,为本院乃至其他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借鉴。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国外研究和实施的比较早,比较常见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E办学”模式以及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这些成熟的办学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影响作用。我国各高职院校在借鉴它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都创办出了具有本地域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文将以烟台职业学院的实际办学模式为例,对职教集团模式和共建基地模式作进一步研究。

1 依托行业的职教集团模式

这是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职教集团不具备单独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它只是整合地方区域内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等各方资源、使集团内各方在师资、技术、设备等资源上达成利益共享,风险均摊,面向市场的需求,即建立一体化的教育联合组织。

例如:2012年10月经烟台市教育局、烟台市经信委批准,烟台职业学院与山东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山东万声集团、烟台东华电子公司、北大青鸟烟台地区中心以及开展服务外包教育培训实力较强的7所大中专职业院校共14个单位成立了烟台市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成立以来以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为基础,引进烟台特晶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特晶电子共投入300多万元的设备,在校内建成了600多平方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特晶电子研发车间,搭建了一个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合作科研,师资提高的新平台,同时实现了专业教学和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2013年与烟台创迹软件有限公司、烟台中北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电子信息“软件测试”专业,三方共同组成“合作培养软件技术人才”领导小组,制定有效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方案,为企业定向培养国际化、规范化、工程化的实用性软件技术人才。

烟台市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紧扣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需求,带动校企技术合作、共建共管专业、开展典型合作项目,探索出一条校企共赢互惠,将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学院的教育利益紧紧捆绑,实现校企联姻的道路。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实现了高职教育“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的大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

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这是一种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在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它主要包括“厂内设校”和“校内设厂”两种形式。厂内设校:即将教学实训基地设置在企业内部,直接利用企业内部已有的设备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同时企业内的技术骨干就是学生的兼职教师。实现学生的真正定岗。校内设厂:将企业引入学院内部经营,学院为企业提供生产车间甚至设备,与企业共同经营生产。校内设厂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真实的实践环境,又为企业节省了资金成本,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

例如:烟台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与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的“厂内设校”共建基地合作培养模式。由于建筑具有施工周期长,建筑的体量大、耗材多、受诸多法律、法规制约的特点,因此在校内不容易模拟土建类专业的真实工作氛围。而烟建集团有限公司每年有100多个工地,而且大部分是大中型工程,具备了优质校外实训基地的条件。因此我院与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选取有代表性的工地项目作为我们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项目部的技术骨干担任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兼职教师,学院支付校外实训基地使用费和兼职教师讲课费,生均60元/年。

校企共建基地模式(尤其厂内设校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学院组织大量的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烟建集团通过给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可以有效的降低用工成本,还可以从优秀实习生中直接选拔优秀人才录用,缩短了招聘流程,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共建基地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风险均担,利益共赢。

3 校企合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规的缺失制约着校企深度合作的进程。虽然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校企合作,但是这些政策法规都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而在校企合作的具体细节上比如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学院享有的权利、参与教学的企业享有的优惠措施等方面则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这就使得在校企合作教学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学院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企业则在有利可图时处于积极状态,无利可赚时则消极迎合。

(2)高职院校和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我国的公立高职院校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企业是属于独立的法人,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由市场导向。而作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的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力度不够,使得校企合作长期处于民间活动状态,因而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权、责、利划分不够清晰,这势必会在以后的长期合作中引起相应的纠纷,进而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

(3)烟台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的脚步。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烟台尽管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茅,而且近年来在国家蓝区经济政策引导下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其支柱产业如果业、渔业、电子行业等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近年来在劳动力的匮乏的背景下,使得很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廉价劳动力,担心人才流失的心理使得他们不愿意花费过多的财力和精力去培养适合它们的专业和技术人才。

纵观烟台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校企合作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是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职院校四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政府拿出具体的政策法规,是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工程中真正的收获了利益,行业协会切实可靠的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高职院校积极配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的道路才能走的更深更广。

[1]邓志军.澳大利亚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举措[J].职教通讯,2010(8).

[2]邢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

[3]徐秀华.澳、英、德职业教育培训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8,216(6).

[4]朱冰.国外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5]郑国强.新世纪的技术与职业教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5):80-86.

[6]刘喜鸽.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7]陈会玲.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及优化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3(20).

[8]李卿.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及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2(3).

[9]刘海燕.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机制探析[J].职教论坛,2012(252).

[10]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烟台办学校企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