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8-15 00:54张志刚
科技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学院

张志刚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所谓高职“90”后学生,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以1993年以后出生的高职学生为代表。他们大多数早熟老练,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喜欢接受挑战,但受挫能力又很差;自主、自信,但在为人处世上又有点依赖、单纯、脆弱;喜欢标新立异、追求非主流,生活上追求虚拟、职业生涯理想丰富但又很迷茫;价值观多元化、功利性行为强、情感丰富,观念开放。他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及不正常的攀比心理生活”。所以在某些时候,不思进取、善恶不明、荣耻颠倒、忠孝缺失,传统美德教育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必要强化传统美德教育,有意识分步骤地将传统美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接起来。

笔者对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350名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传统美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实地采访,获得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依据调查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中积极践行“传道、授业、言传身教”,努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五育五结合”,为“90后”学生成长护航,为他们成才奠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1 耦合现状分析

目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高职“90后”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倘若不加强正确引导,将导致他们思想状况的严重滑坡,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严重脱节。通过有关资料显示:在高职“90后”大学生身上很难发现传统美德教育的闪光点。往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现今,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沦为“岗前培训机构”,学校人文教育尤其传统美德教育力度不大。具体体现在:传统文化知识欠缺,修身美德不够。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文化底子薄弱,大部分学生是奔着就业而去求学;高职教学又重在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在人文素养上输入的东西甚少。传统美德观念淡薄,齐家美德缺失。高职学生在美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他们不是不懂得道德,而是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节,在社会公德、人际关系、孝道等方面意识淡薄。传统生存理念扭曲,治国美德缺失。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十分令人震惊,每年都有学生因受不了或生活或学习或情感的压力而自杀,甚至还出现了残杀同学的不良事件。

大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小则为己为家,大则为民为国。“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君子应该胜不骄、败不馁,直面人生中的挫折与逆境,依靠自身的智慧、能力和意志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的目标与价值。

2 耦合对策研究

经过研究与实践,在学生教育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五育五结合”,将高职“90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有机耦合。

2.1 坚持“五育”,促使二者耦合

2.1.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立志成才的高尚美德,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他们走上积极向上、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大二、大三年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进一步加深规划意识,提高求职与规划技能。

2.1.2 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等管理理念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培养学生修身美德及良好职业素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自2009年以来,引入6S管理理念,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生活、学习和职业习惯,培养了学生遵纪守规、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2.1.3 加强“三爱”教育

爱祖国、爱学校、爱自己(简称“三爱”),简明清新地明确了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深入开展“三爱”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升国旗仪式、读书读报、征文演讲、学雷锋活动、五个基地建设、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三爱”教育不断深入人心。

2.1.4 加强感恩教育

学校每年在全体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入经济分析方法,填写《学生学习资本投资效益分析表》,内含学费、生活费、通讯费、服装费等名目繁多的开支,启发学生树立感恩意识、节俭意识、责任意识。

2.1.5 加强励志成才教育

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各类表彰先进,以示范教育,促进励志成才。

2.2 坚持“五个结合”加强二者耦合

2.2.1 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涵很广,可以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学校利用入学教育、道德教育活动、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企业实践、微博、微信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有机耦合。开设《国学欣赏》、《语言交际艺术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等课程,开展道德讲堂、中国孝文化、传统美德教育进党校、进团校、进思政理论课教学等活动,使学生听起来有趣有味,入情入理,情理交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2.2 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课是“90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的锻炼和教育,有利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对传统美德教育的认识提高和转化为自己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1)志愿服务活动亮点突出

2013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学雷锋长效机制,成立了微尘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会员全部是“90后”学生。该联合会结合专业优势与株洲田心街道社区的各个小区建立了“一对一”服务基地站,定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电气学院、车机学院、牵引学院青年志愿者分会联合开展的家电维修活动,运管学院青年志愿者分会组织的到金桂小区义务清扫卫生活动,电气学院青年志愿者分会组织开展的“大手拉小手“义教活动,车机学院青年志愿者分会组织的石子头社区进行党建帮扶,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组织的“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宣传活动、走进石峰区敬老院,与老人心连心等活动,得到群众广泛好评,株洲新闻频道、株洲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我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社会反响很好。

2)社会实践工作成效突出

2013年,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根据“按需设项、依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采用实践项目立项申报方式,共立项7支校级重点团队。一是,“书香伴我成长,为留守儿童爱心捐助”活动,将“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和“爱心助学”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组织了高考心理调查蚂蚁小分队之行,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三是,组织了株洲市聋哑学校之行,学校组织50多名青年志愿者到株洲市聋哑学校开展慰问活动。四是,开展了“同饮湘江水保护母亲河”活动,为株洲市的环境卫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五是,组织了和谐邻里关系调查蚂蚁小分队活动,通过发问卷、做调查、上门采访、旁敲侧击等多种形式进行邻里关系调查。六是,组织了“献知识智慧,无偿为民维修电器”实践活动,为当地群众开展无偿维修电器,共为群众义务维修电视机、VCD机、电扇等大小电器,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的结合。七是,组织了“体验教师职责,进行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去株洲周边乡村进行支教,为乡村儿童送去教科书和学习用品,在实践中我们为山区儿童送去了关怀而且告诉他们认识国情,了解国情,奉献社会,服务农村,锤炼品德、进取创新,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

3)积极开展企业实习工作

2014年1月至2月,学校2800名师生投入广铁集团及南昌铁路局的春运第一线:票房售票、进出口站检票、站台列车接送、卫生清洁……“90后”学生们说,“几十天里学到的东西比自己这十几年来学到的东西还多。”《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湖南日报、湖南教育政务网等媒体对我校“90后”学生春运社会实践,对他们感人的事迹争相报道。

2.3 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道德教育活动相结合

学校依托班会、晨会、五个基地(军民共建基地、学民共建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爱心教育基地)、文化广场、寝室、网络等有效载体,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比赛、主题班会公开课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主题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活动10场次。开展算账课、诚信教育、传统美德进班会、道德讲堂等道德教育活动22场次。仅2013年我校涌现一大批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优秀典型。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500多名同学拾到他人财物主动交还,不索取任何报酬,得到失主的高度赞扬,50余位失主专门写信到校感谢。同学们还先后自发组织义务维修、义务清扫等义工活动90余次。学校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通号学院铁路通信122班周湧棋同学不惧威胁、智擒惯偷的行为向社会展示了当代90后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车机学院“90后”学生李春霖同学“辞工带瘫痪父亲创业救父”的事迹更是感动无数人,被称为“当代孝子”,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榜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株洲日报》、《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湖南教育网》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同学的先进事迹。

2.4 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学校学工部、教务处通过实施两项建设,大力培育优良学风,形成了勤学苦练、刻苦求知的良好学习氛围。一是,严格学生到课率检查。校院两级对各班学生到课率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广大同学按时上课,确保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二是,开展系列学风建设活动。强化新生晚自习管理、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主题读书月、分专业组建学习兴趣小组等一系列学风建设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受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熏陶,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涌现出来,如牵引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2010级学生路璐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百佳大学生党员;车机学院学生杨鹏辉、刘乾山和运管学院学生郑芸芸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项目二等奖;牵引学院学生王宗帅、章强、熊凯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赛项团体三等奖;通号学院学生段玉琪、肖麒平、曾中庸荣获第二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优胜奖;电气学院2013届毕业生周海杨同学发明了 “探索机器人”,能在千里之外传输高清图片、视频,成为许多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

2.5 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学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搭建“90后”学生成长成才平台,构建了“双精”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精品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精品专业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搭建了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

1)大力开展精品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提升的需要,学生会设计了一系列精品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如第九届女生节、第十届心理健康节、第七届宣传技能PK大赛、第十届辩论赛、红歌赛、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阳光晨跑、五院篮球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95%以上的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大力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各二级学院学生会结合本院专业实际举办了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如“轨道之星”文化艺术节、“腾飞”科技文化节、“经贸之光”文化艺术节、“黛蓝”电脑文化艺术节、“旅游”文化艺术节、“魅力机电、和谐湖铁”文化艺术节,这些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搭建了无形的桥梁,实现了专业学习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完美结合。

3)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引领,切实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以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开展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知识性高度结合的高品位、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道德讲堂、讲文明树新风等国学进校园文化活动,使得“90后”学生感受美德新风尚、新道德,积极营造“和、搏、乐”学习氛围。

[1]程凯华.中国传统美德[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

[2]赵娜.如何对“90后”大一新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0(2).

[3]韦怀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内容与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8).

[4]张志刚,杨文治,刘杰.高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对接研究与实践[J].剑南文学,2012(3).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学院
身边的传统美德
初等教育学院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学院掠影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