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形象提升为导向的石家庄语言景观翻译探讨

2014-08-15 20:32冯晓辉
科技视界 2014年18期
关键词:语言景观目的城市形象

冯晓辉

【摘 要】城市形象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本文拟以石家庄为例,以CIS城市识别系统理论与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来着重论述语言景观翻译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城市形象,以期引起政府及社会公众对语言景观翻译的了解与重视。

【关键词】翻译;目的;石家庄;城市形象;语言景观

0 引言

石家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猛然间它已经从几百人的小村庄发展成今天的现代化的大城市。它的发展不可谓不快,但是石家庄市政府和广大市民还在谋划着更大的发展。硬实力很重要,通过吸引和认同让社会公众自觉自愿地维护与赞赏某城市并使它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与强烈的认同感的软实力更加重要。城市形象就是软实力,它是指公众对某城市形成的认知印象的总和。城市形象既包括公众对一个城市静态的地理环境与建筑设计等的印象,也包括对某个城市动态的政府管理行为和市民生活行为的印象,还包括对某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市民的价值观念的感知。语言景观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提升城市语言景观形象是扩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城市语言景观的翻译问题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影响着一个城市的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乃至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王少爽、田国立,2014)。

1 CIS城市识别系统理论

为了更好地设计与管理城市,人们逐步将CIS企业识别系统理论(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演变为CIS城市识别系统理论(City Identity System)。CIS城市识别系统目的是通过识别系统的操作塑造所期望的城市形象,直接或间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IS有三个子系统,即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分别被简称为MI、BI和VI。这三者互相依存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MI是灵魂,是另外两个子系统得以建立和存在的基础。BI相当于动态识别,往往相当于政府如何管理和市民如何生活。VI相当于静态识别,是社会公众能看到的直观的识别,也是达到最佳品牌传播效果的最明显和最直接的手段。语言景观及其翻译是VI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翻译目的论

谁都无法否认人是目的性动物,而由费米尔(Vermeer) 提出翻译目的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的重要作用,以充分性(Adequacy)作为翻译的评判标准,使翻译研究者逐步摆脱了原文中心论(曾倩、曹斌,2013)。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经过协商来完成的有目的的行为,在实施这一行为的过程中,目的法则为最高原则。在目的论当中,忠实性的要求大大降低,只是满足了目的法则和连贯法则之后的第三法则,等值性(Equivalence)只是充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目的论的提出给译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使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显得有点狭隘和静态化了。费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这一概念,这就使原作者、委托人、译者和读者的关系动态化了,尤其适用于实用翻译。目的论研究范围很大并变相地解决了归化与异化之争,因为在译者认为合理的前提下,译者的主动权大大增大了,这是翻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语言景观这种实用翻译极具指导意义。

3 CIS理论与目的论指导下石家庄语言景观翻译

语言是声音,如何能成为景观呢?语言的书写形式文字是形象可见的,所以语言景观实际上指的是文字。明确言之,语言景观是指公共场合标牌的书面语。语言景观其实就是“牌”的语言,不仅包括路牌、广告牌和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也包括商铺的标牌,这是语言景观与公示语的根本不同,语言景观的概念大于公示语的概念。随着城市国际化的加深,城市语言景观更多地涉及到外语的使用,语言景观翻译应运而生。语言景观翻译能揭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并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作为社会性的人,我们了解自己的目的很重要,同时,目的也能帮我们洞察事物的本质。比如,表面上美国民主党信奉自由主义,共和党信奉保守主义,二者在政府作用、社会福利、妇女权益、控枪、堕胎以及环保等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但二者本质上并无二致,二者的分歧只存在于治国方式而不是治国目的上,二者的治国目几乎一样。

石家庄语言景观翻译的目的是什么呢?石家庄市政府高瞻远瞩,早已为石家庄的长远发展绘制了一份美丽画卷。大道与高楼远不是石家庄追求的目标,石家庄人迫切希望打造一个国际化的文化宜居城市。石家庄在内练素质,外树形象,语言景观翻译是石家庄V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石家庄的城市理念等非可视化因素转换为可视化符号行为的一部分,起着招牌和脸面的作用。因此,语言景观翻译理所当然的要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并且目的只能是一个,也就是为石家庄的城市形象建设做贡献。不可否认,翻译行为的目的可能是多重的并交叉,译者或许有自己诸如谋生这样的基本目的,译文也许具有某种专门的交际目的,译者可能采用某种特别翻译手段达到某种特殊目的。但是在语言景观翻译这一问题上所有目的都应该服务和让位于为石家庄的城市形象建设做贡献这一个总目的。

目前,石家庄的语言景观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因为这种现象从CIS理论与目的论看来大大影响了石家庄的城市形象建设。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书写拼音代替翻译,如最爱妈妈服饰(ZUI AI MA MA);译名不统一,如谈固西街(TANGU XIJIE)与谈固西街(TANGU WEST STREET);错译现象屡见不鲜,如石家庄某大学的教师休息室翻译为TEACHER RETIRING ROOM;缩写与否没有统一标准,如槐中路(HUAIZHOG ROAD)与槐中路(HUAIZHONG RD);译名能否缩写值得商榷,如谈固东街(TANGU E ST)。翻译目的论虽然给予译者一些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应该以不损害石家庄城市形象为前提,不能胡译,乱译。另外,保证译名使用的规范和统一对于维护石家庄城市语言景观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译者的术语能力(王少爽,2013),即要求译者通过对译名的有效管理,实现译名使用的规范化。还有,建议政府能起到引导和监管作用。

语言景观主要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四种功能(孙利,2009)。语言景观的翻译最低的标准应该检查它是否起到了应该起到的作用。如果没有,又何谈服务于提升石家庄城市形象这一目的呢?知不足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家需要在CIS系统理论与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注重政府的主导和监管作用,促进商家的品牌追求渴望,努力营造石家庄的良好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

当然,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断不能少的。城市语言景观的建设需要高水平的翻译人才队伍的智力保障。当前,信息技术的运用正在翻译行业中引发着一场数字革命(王少爽,2014),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才能胜任城市语言景观翻译工作。译者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4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就是文化。语言景观翻译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家庄将成为一个不但能提供宜居的物质空间,而且能提供舒适的心理空间的城市。

【参考文献】

[1]曾倩,曹斌.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9):178-179,186.

[2]孙利.语言景观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53-156.

[3]王少爽.翻译专业学生术语能力培养:经验、现状与建议[J].外语界,2013(5):26-35.

[4]王少爽.直面翻译的数字革命:读迈克尔·克罗宁《数字化时代的翻译》[J].中国翻译,2014(2):61-64.

[5]王少爽,田国立.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J].河北学刊,2014(1):230-233.

[责任编辑:许丽]

猜你喜欢
语言景观目的城市形象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研究:视角与方法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