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丹毒的中西药治疗

2014-08-15 00:46周小建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猪丹毒青霉素猪只

周小建,曹 丹,张 捷

(江西省南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330009)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以高热和皮肤上出现特异性疹块为特征的一种热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夏秋两季,2-10月龄的猪只最易感染。临床上多见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病初体温突然升至43℃,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喜卧,不愿行走,二眼发红,眼泡肿胀,有时呕吐,尿红便秘,随后在耳根、颈侧、胸腹、股内等皮肤较薄处,出现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同的暗红色疹块,手指按压疹斑,消退,手离疹色即复原样(充血),胃肠均有炎症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切面多汁充血,脾肿大充血呈樱桃红色,肾肿大呈暗红色,表面如云雾状,心包常积水,心内外膜点状出血。慢性型在心脏的房室瓣常有疣状物,形状如菜花状,关节腔内可见到纤维素性渗出物。近几年来,猪丹毒发病比较常见,采用西医治疗也取得良好疗效,但用药剂量大,极易产生耐药性。笔者在临床诊治多例,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探讨中医的治疗预防方法。中医认为,由于饲养管理不良,气候变化无常,猪舍潮湿不洁,猪只感受疫邪(细菌),继而传里,入于营血,逼血外越,故病初可见斑疹隐隐,邪入于肺,可发咳喘,邪陷胃肠则便秘或拉稀。现介绍一例,仅供同行参考。

1 病例介绍 2014年9月21日,新建县乐化镇某猪场5头经产母猪出现猪丹毒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养殖户邱某邀诊。临床检查可见:病猪精神沉郁、倦怠、卧伏不起,驱赶时步态蹒跚地勉强行走,皮肤尤其是腹下和四肢内侧的皮肤潮红,少见“烙印”样出血斑,拒食或食欲不振,眼结膜充血潮红,呼吸急迫,尚无呕吐和腹泻,体温测量为41℃。根据临床症状和养殖户叙述,初步诊断为亚急性猪丹毒。

2 治疗 随即将病猪转至离猪群较远的单独猪栏中,对地面、用具、设备等用2%-3%氢氧化钠全面消毒。

西药治疗:对两头病情严重者立即采用西药治疗,青霉素10万单位每公斤体重,一天两次,连打3到4天。

中药治疗:对5头发病猪采用中药巩固治疗。针对猪丹毒的高热、败血的症状,中药方剂主要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结合文献资料以及临床经验,笔者选用清热祛湿、消肿散瘀的药物。处方:连翘30g、大青叶20g、大黄20g、黄芩20g、黄连20g、石膏20g、丹皮20g、牛蒡草25g、甘草25g,共研细末,每剂分2次拌入饲料喂服。连续5天,视效果后,再酌情用药。

采取以上方法中西药治疗,经过5天后,所有母猪退烧,食欲恢复尚可,基本痊愈,中药方剂减半,5天后电话回访,母猪已经痊愈。

3 讨论 目前,猪丹毒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且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症状能较准确诊断,如果饲养管理不善或应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猪丹毒爆发的几率大大增加。做好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最首要办法,种公、母猪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育肥猪60日龄时进行一次免疫。

一旦发病,临床上大都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大剂量注射青霉素,疗效显著,但二次发病后,治疗效果明显降低,青霉素用量加大,疗效欠佳,即为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故笔者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丹毒,结合中药治疗和预防,猪丹毒治疗效果佳,且减少了猪群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猪只恢复时间短,应激小。

猜你喜欢
猪丹毒青霉素猪只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