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鱼类池塘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

2014-08-15 00:51李国有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水循环鱼种高密度

文/李国有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吉林长春130600

鱼类池塘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技术便是在池塘中安装水循环动力设备,将原本没有水循环的池塘变成循环水,并且提高养鱼密度,这不但能够改善水质,还能节省饲料。

1 技术要点

1.1 池塘布局与相关基础设施

在池塘布局方面,一般而言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单池循环和双池循环,一般水深在1.5m~2m,面积在2000m2左右为最佳。在单池循环中一般主要以水循环动力设备产生水体循环,而双池循环则在两座池塘之间进行循环,并且应当保持水位持平。单池循环在基础设施安装中应当修建好明管道,安装潜水泵,并且在潜水泵头安装莲蓬头。由潜水泵抽出的水经管道放入池塘底部,从而形成池塘水体上部与底部之间的交换。而双池循环则应当进行两座池塘水体之间的循环,在两座池塘相连处修建涵管,口径一般在30cm~40cm,并且涵管呈现出一定的角度,由其中一座池塘倾向于另一座池塘。同时,在双池循环中,还应当控制两座池塘之间的鱼种串游,可以在涵管中安装网片,涵道水循环的动力装置为潜水泵。相较于单池循环,双池循环所进行的水循环体系更为充分,在净化水质和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方面也就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1.2 鱼种放养

一般在5月份进行鱼种放养,具体时间为上旬和中旬。在鱼种放养之前,应当对于池塘进行排水,对池塘底部进行清理和杀菌,在鱼种放养前15天左右排水即可。灭菌处理底部后应当进行施肥,这也是保证鱼种生产的关键,能够为鱼类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并且施肥还能够提高水温。在鱼种放养中,为了提高养殖产量,一般进行混合鱼类搭配放养,针对不同季节鱼种的特点和水层、食性的不同合理选择鱼类品种,并且确定数量。草鱼的含量一般在30%~40%左右,鳙鱼、鲢鱼等可以适当多放养,一般比例不超过60%。在鱼种放养前,应当对鱼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对鱼种进行浸泡。

1.3 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是鱼类池塘水循环高密度精养法技术应用的关键。在饲料的配比方面应当科学合理,其中主要物质为麦麸、玉米等,含量一般在50%以上,并且添加动物蛋白饲料,比例一般不超过10%,添加不超过3%的磷、钙添加剂。投食应当根据天气、温度合理确定投食量,水体温度较低时可以不投食。根据水体温度和天气情况确定投食次数,一般每天3~4次,一次投食量不可过多,否则就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应当保证每次投放的饲料能够在当天吃完,或者一小时内吃完为最佳。

在饲养管理中同样需要追肥,所追施的肥料为有机肥,一般15天左右施一次,主要根据水体颜色和水体温度确定施肥量。一般而言,水温越低则施肥量应当越多,水温越高施肥量越少,这主要是基于施肥兑水体保温的作用而确定。同时,对于水体颜色的控制也同样重要,水体颜色不可以过淡,也不可以过浓,如果水体颜色过浓则应当减少施肥量,反之则增加施肥量。

启动水循环的时间一般在6月~9月,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水体的上部含氧量较高,需要将上部的水循环到池塘底部,一般每天抽水时间在2小时~4小时,时间段则选择在下午,这时水体上部富氧量最高。同时,还能够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通过水体交换为鱼种提供充足的养料,充分发挥不同鱼种之间的优势。在水循环中,应当严格、科学的控制水循环水时间,只有在合理的时间段内进行水循环,才能起到最好的作用,并且也能节省好点,降低养殖成本。

在每年的6月~9月时间,是各种鱼病的发病季节,在这一时期应当做好防病工作。每15天左右进行一次水体消毒,可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对池塘水体进行泼洒。

2 优化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应用策略

首先,为了更好的在池塘淡水鱼类养殖中应用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应当积极进行技术推广,让更多的池塘淡水鱼类养殖户了解到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通过宣传推广和组织学习,使得养殖户能够较好的掌握该技术要点。同时,针对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的优势和特点,选择适宜区域选择相关的技术进行推广。例如针对池塘分布密集的区域,就可以选址双池循环水技术,针对池塘分布较为零散的区域就可以选择单池循环水技术。

其次,在技术应用前应当进行合理的技术应用方案设计和规划,了解池塘的水体特点,根据其适于养殖的鱼类在技术方案中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在鱼种投放的混合比例方面、防病方面和饲料投放方面。

再次,在饲养过程中应当严格进行监控,定期测量水体温度,观察水体颜色,针兑水体温度和颜色的变化及时采取施肥策略。做好相关的防病工作,在饲养中一旦发现大规模的鱼种死亡应当立即查明原因,对于自己无法掌握的鱼病应当及时寻求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并且根据应对方案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适当的调整。

最后,应当合理控制养殖成本,由于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本身有着电能的消耗,会增大养殖成本,因而在养殖中应当合理控制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例如在养殖密度方面,应当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鱼种生长环境的情况下,尽量增大养殖密度,这对于提高养殖产量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饲料投放方面也应当遵循科学的投放原则,禁止过多投放饲料,应当尽量节省饲料,体现出水循环高密度精养法的优势。

3 结论

鱼类池塘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是经过多年发展不断完善的一种有效的淡水鱼养殖技术,在提高养殖产量和降低养殖成本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循环水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对于池塘淡水鱼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池塘淡水鱼类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的技术要点来看,主要表现在池塘布局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鱼种放养和饲养管理方面。

[1]林易,陆露. 池塘循环水高密度精养鱼新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3,01:35-36.

[2]范立民,徐跑,吴伟,瞿建宏,裘丽萍,陈家长. 淡水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调控研究综述[J]. 生态学杂志,2013,11:3094-3100.

[3]刘兴国,刘兆普,徐皓,顾兆俊,朱浩. 生态工程化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J]. 农业工程学报,2010,11:237-244.

猜你喜欢
水循环鱼种高密度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水循环”教学设计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冬放鱼种技术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