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

2014-08-15 00:51冀锋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3期
关键词:底质淤泥氧气

文/冀锋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水务局 山西晋中 031100

鱼虾等水产动物的最基本生存条件是水体环境,所以为保证水产养殖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首先就必须保持养殖池塘水质的良好性。但是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可与池水相互作用,从而严重影响水体的质量,因此,归根到底还是要重视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有关改良。为了达到更为合理地利用养殖池塘的水土资源的目的,务必要从改良与修复着手。

1 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存在的问题

水产养殖池塘主要输入人工投饵、施肥、生物尸体及其粪便等有机物。池塘水深的不同造成了输入的部分有机物不能及时得到分解,所以原本的有机物慢慢地就变成了水底沉淀淤泥的组成成分。虽然池塘池底有限的淤泥量可以有效发挥保肥、供肥以及缓冲池水水质等作用,但是如果养殖池塘池底沉淀的淤泥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水中含有的有机质就会增多,细菌在氧化分解这些有机质的过程中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从而导致存在于池塘下层水中的氧气含量少之又少。对于厌氧性细菌,在这种缺氧环境下,繁殖速度无疑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可以更快地发挥发酵作用,从而增加了诸如氨、硫化氢、有机酸、低级胺类、甲烷等还原性中间产物的含量。一方面,这些还原性中间产物的长时间积累将会严重阻碍鱼类的顺利生长;另一方面,这些产物特别喜欢与氧气同在,水中一旦有氧存在,它们立即和氧气发生反应,消耗大量的氧气,而水中的含氧量只有在其完全氧化之后才可以回升。在夏秋两个高温的季节,天气变化多端,如遇到响雷、闪电、下雨等不同的情况,会瞬间导致鱼塘表层的水温下降,从而引发水位对流。含氧量较高的上层水向下层传去,促使下层水位升高,此时生存于下层水的还原性物质通过氧化作用而消耗大量的氧气,最终可能造成水体环境严重缺氧,鱼虾等水产动物大量死亡。

2 改进途径

2.1 通过暴晒和冰冻池底改良底质

将池塘中的水全部排出,以便池塘底部能够被充分晒到,也可以在冬季用冰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改良底质问题上都是比较可靠的。通过暴晒,池底沉淀的淤泥可以变得较为干燥疏松,同时也进一步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氧气,有利于降解沉淀的有机物质。总之,这两种方法一方面能够消灭大量的害虫和寄生虫,另一方面也能杀死大量的病菌和有效提高施肥的肥力。

2.2 排净池塘污水,挖去多余的塘底淤泥

养殖人员每年在水产养殖池塘的养殖阶段向池塘投入大量绿肥、饲料,致使池塘底部泥土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质恶化,对水产养殖产量造成影响。水产养殖池塘应该每年排干塘水以滤去多余的淤泥,淤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以为陆上经济作物提供优质肥料。养殖池塘底部通常保有大约20cm的淤泥层最好。在干塘期可修正池塘堤岸,预防漏塘。在水产养殖期,池塘有水的情况下,为了水产动物的正常生存和生长,也要定期滤去一些淤泥,改善池塘水质;在去淤过程中,可以释放淤泥中的养分,增加池塘肥力。此外,为了应对池塘有机质分解消耗的氧气导致池塘缺氧,应该运用增氧机增加塘水的含氧量,特别是夏季。

2.3 在池塘干塘期进行作物种植

池塘一般排完水后,要保持较长时间的干塘期,此时可适时在塘底进行一些经济作物的轮作。这样可依靠植物发达的根系吸收淤泥中的水分、淤积的有机质、矿质元素,改善塘底土壤结构。同时,在干塘期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经济作物的收入。假如种植的是种草,可以为养殖池塘下一个养鱼期提供优质的绿肥。

2.4 光合类菌种的投放

水产养殖阶段,池塘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孕生了大量腐殖质,其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中大量氧分;缺氧条件下的有机物分解更是会产生大量的还原性中间产物,导致水质持续恶化,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面对这种情况,可向水体投放一种具有优化水质功能的光合细菌,分解池塘有机物,产生氧气和营养物,减少有害物质,增加浮游动物的生活量。这些浮游动物和细菌将养殖动物的粪便和池塘多余有机物分解成光合细菌的食物,使光合细菌增殖,继续净化水质。在这个水生循环系统中,光合细菌不会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其是小型水生动物的食物,而鱼类又以这些小动物为食。这个良性的循环系统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水产动物的生活条件。

2.5 生石灰巧妙施用

2.5.1 大量有机质在池塘底部的积累导致淤泥酸化,不利于各种细菌的生长。

池塘施用生石灰,导致池塘淤泥pH升高,形成各种水生分解者的生活环境,促进水底营养物质的循环,增加水体肥力。此外,增加的池塘水体碱度,可以提供水体一定的缓冲空间,维持水体环境的稳态,提高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2.5.2 水产养殖工程中,饲料等有机质的投放,致使水中腐殖质量增加,悬浮于水体中,减弱阳光的摄入强度,不利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施用生石灰可以促进腐殖质聚沉,提升水生植物的光合效率。鱼类养殖中阻碍产量的原因是由于养殖过程中塘底淤泥的沉积作用,而养殖专业户往往忽略了这点。他们只重视对池塘施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对底质缺乏关注,使塘底的淤泥积聚得多,水质不断恶化,致使鱼苗得病死亡。在养殖期间,不能忽视每一个细小的阶段,对池塘底质要定期更换,以使水产品更加安全和健康。

2.5.3 运用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来对养殖池塘底质进行定期检测,避免水生动物感染疾病

只有让营养有机体重复利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有毒物质对池塘水体的危害;只有重视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水体问题,才能让水产养殖业走健康、持久之路。

3 结语

综言之,只有改善养殖池塘底部淤泥中的有机质的种类和配置比,使之符合养殖动物的生态生活条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池塘养殖过程中因池塘底质改变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1] 王文彬.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2,(20)

[2] 赵朝君,汪新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平衡”问题[J].渔业致富指南,2012,(03)

猜你喜欢
底质淤泥氧气
聚焦空气与氧气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开放,活化英语资源应有“底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WK-G1固化淤泥填筑路基性能研究
淤泥固化填筑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