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8-15 00:51王金美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3期
关键词:野生动物养殖户政策

文/王金美

江苏省无锡市动物园管理处 江苏无锡 214031

野生动物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野生动物资源的减少、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我国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同时,相关学者在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也进行了科学研究。

1 我国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的现状

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已达到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但受资金、技术、人员素质、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制约,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养殖规模小,品种杂,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野生动物养殖行业呈现规模较小的局面,只有在少数企业单位,野生动物养殖种类较多,难以形成产业化。并且多数野生动物养殖户属于零散的个体户,管理粗放,种类主要集中在野猪、野鸡、大鲵等,在产品销售时以活体销售为主,利用价值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另外,受技术和条件限制,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大多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很难开展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工作,仅凭借自身在饲养过程中的不断摸索,总体饲养水平不高,导致品种质量差,缺乏特色品牌产品。

1.2 经营思想较保守,产业认识差异大

因野生动物养殖和经营利用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具有特殊性和敏感性,我国各省市在对该产业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省市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其发展不均衡。另外,经营思想也较为保守,如我国南方沿海城市,鸵鸟、环颈雉等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也高于内地,但因市场消息闭塞,部分养殖户认为市场形势不好,部分养殖户被动销售,影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销售,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

1.3 政策扶持较少,资金投入不足

政策扶持和资金问题,是驯养殖业的共性问题,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菜篮子工程的家禽家畜养殖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给予财政补贴,而作为影响到生态保护工程和经济发展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却缺乏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金融部门因缺乏对该产业的了解,导致贷款困难,政府部门在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缺少资金扶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2 促进我国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正确认识野生动物的生态作用、经济效益及其潜能,正确处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加强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2.1 加强科技支撑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通过举办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将品种繁育、疫病防控、品种改良、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向养殖单位传授,使其熟悉和了解野生动物的生长规律和养殖技术,延长产业链。同时,鼓励和引导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多形式的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另外,重视和加强技术投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育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做好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2 发展规模养殖

加强示范企业和基地建设,引导野生动物养殖单位由家庭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根据各省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的经济状况、管理状况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自身的特点,建设高标准的规模养殖场,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改善驯养繁殖条件,防控疾病,减少人畜交叉感染。同时,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使其带动其他养殖户进行管理模式、养殖技术和产业规模的升级,使广大养殖户受益,促进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设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专项资金,用于编制各省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规划,并开展繁殖技术和上下游产业的相关研究;加大贴息贷款力度,如为养殖单位提供无息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企业投资该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4 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首先,营造政策环境。积极向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反映,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简化审批程序、调整保护名录等方式,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分类管理,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其次,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提高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并为养殖单位提供驯养、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政策咨询。最后,要创新机制。在法律法规范围内,鼓励养殖单位大胆尝试养殖,并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开展试验性养殖研究、开发新产品等。

2.5 加强产品研发和深加工

引导企业加强野生动物养殖关键技术的科研和产品研发工作,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研发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价值,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于积极研发新产品的企业,应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另外,还需完善野生动物市场体系。各级部门要树立为市场服务的理念,严格监管流入流通领域的野生动物及产品,遏制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及产品进入市场,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保证养殖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在诸多方面仍有不足,我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在养殖单位之间、养殖单位与加工单位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颜士鹏,徐天石. 论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2011,(09):53-54

[2] 杨国伟,栗冰峰. 云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状况调查及分析[J]. 野生动物,2009,(02):108-112

猜你喜欢
野生动物养殖户政策
政策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政策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