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2014-08-15 00:50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杨晓峰
中学生英语 2014年2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初中英语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杨晓峰

学困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它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所以,要想转变这个群体,不仅要从学生的自身角度去考虑,还要从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家庭状况等方面去考虑,从而寻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转变学困生的思想和能力相对较低的现状。本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旨在寻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成绩。

1.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 学生因素

个别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式的不正确,使得他们在学习英语时处处碰壁。特别是有些学生,明明很努力地在学习英语,但就是无法取得学习成果,时间一久他们便会对自身产生质疑,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从而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其次,有些学生对语言学习有抵触感,不愿意去学习英语,长而久之,他们的英语成绩便会越来越差,最终使他们成为英语学困生。

1.2 教师因素

个别英语教师年限过长,无法顺利接受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使得他们手中那套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其次,有些年轻教师认为班级学生出英语高分才能彰显自身的价值,而不去过多地关注那些学困生。这样一来,学困生很容易对这类教师产生厌恶情绪,从而不去学习英语学科,最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英语成绩;最后,有些教师过于死板、顽固、不苟言笑,不能很好地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只是单纯地教学,至于学生的心理活动方面的他们根本不去过多地关注,从而使学不会的学生越来越吃力,最终沦为学困生。

1.3 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不在乎过程,只重视结果。所以当一些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时,这类家长便会意气用事,或者说些过激的言语,让学生的内心产生压迫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其次,少数学生的家庭状况比较复杂,他们缺少关心与疼爱,这些学生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英语成绩。

2.学困生的解决对策

2.1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探索者,掌握者,以及应用者。所以,在谈及解决英语学困生的问题之初,首先要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有些学生虽然主动去学习英语,但是由于掌握的方式存在错误,所以成绩常常不理想。这时作为英语教师便要及时与这类学生进行沟通,并纠正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其次,有些学生很聪明,但常常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学不好英语,所以便放弃学习英语。这时的英语教师也应及时与其沟通,并列举出这些学生自身的优点,让他们能够拾回自信心,愿意去探索英语。

2.2 以教师为主体,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不好英语的学生,教师要时常与他们交流,了解障碍出现的主要因素,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对于那些不愿学习英语的学生,教师不能产生抵触心理,本着自身职责去教导这类学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的一些内容特点来制定一些有趣的游戏,以便更好地将学生们带入到教学当中。

2.3 以情感为主体,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

情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受到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常常分心,继而自暴自弃。这时,教师要时常与这类学生进行沟通,并恰如其分地给学生们阐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原来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依然有人在关心着他们的成长。这样一来,这些学困生不仅会对教师产生好感,爱屋及乌,他们也会对教师的任职科目产生兴趣。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解决学困生问题是一项长期且艰难的工作,毕竟它所涉及的问题和因素太多。所以,这便需要我们广大教室在日后的工作中多加留心关注,经常与一些学困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及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从而转变他们的思想,主动去学习。另外,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实施三维目标教学,努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指导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1]孙晋莲.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2]王菲.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2004(05).

[3]张金明.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8(09).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初中英语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