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灵动起来的四个抓手

2014-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静女品味景物

姚 燕

有人说,诗歌是不用教的,也是教不了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是有方法的。下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谈教师引领学生诗歌学习的四个抓手。

一、指导诵读

陈钟梁先生说:“诵读,是语文课堂最真的一件事。”诵读在诗词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怎样使诵读起到应有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有时候,我们只是为了诵读而诵读,而对在什么教学环节之下,为什么要诵读,怎样诵读这些问题并没有作深入思考,诵读仅仅成了一种形式,这是对诵读的漠视和亵渎。笔者认为在诵读指导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诗歌的内容情感,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出这种情感。

诵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反复玩味的涵泳过程。理解是诵读的基石。这是语文老师必须牢记的原则。而一定的诵读技巧又是师生演绎作者情感的有力手段。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先教师或媒体范读,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词的节奏韵律;其次研读,研究重点词句的语速快慢、语调轻重,指导学生体会抒情效果;接着精读,重点地诵读词的景物描写部分,赏析画面描摹之美;最后悟读,细读全词,探究所抒之情,体悟所含之旨。如此借助不同的“读”,培养学生的“读”诗之法,围绕诵音、观形、思情、明意的核心,眼口手心协调参与,多种感官多种途径地刺激,激活思维,学生能明显地感受到诗歌鉴赏的愉悦,从而提升诗词教学的效果。

二、展开想象

诗歌极具想象力,表达具有跳跃性,常常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品读时,通过放飞想象、还原情境,将诗歌的意象等语言符号组合成生动的画面、场景,尽力去建构作者的艺术世界,近距离地感悟诗歌多姿多彩的美。《静女》中写“静女”早早地在预先约定的僻静的城角等“我”。可是,既然如约而至,可是她又“爱而不见”,见到男子来了,故意隐藏起来。为什么“爱而不见”呢?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的回答:也许是为了考验男子的耐心和真心,也许是为了给男子一个惊喜,也许是故意捉弄男子,逗他出洋相,也许是增添约会的浪漫气息,等等。“爱而不见”,出神入化地表现了“静女”的活泼、机灵和浪漫。

“搔首踟蹰”一句写男子未见到心上人时的典型动作和心理。“搔首”逼真地刻画了男子见不到“静女”时心急如焚的心理;“踟蹰”生动地描摹了男子迟疑难决的心理。这个典型动作和心理,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我”心爱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来呢?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意外的事情?你是不是突然变卦失约了呢?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惹你生气了?是不是你父母不同意咱俩继续往来了?你是不是突然变心了,不再爱我了?……总之,“我”想了很多很多。由此可见男子对“静女”的一往情深和如痴如醉的爱慕程度。课堂上,当我们用想象徜徉在作者为读者创设的艺术“空白”的世界里时,诗歌生命的律动便自然清晰起来。

三、品味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需要用心品味。品味,就是借助语言这个抓手,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思想相契合。教学《归园田居》时,学生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样的句子也能叫诗吗?而这样的景物在农村太过平常。其实本诗景物描写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嚼头。笔者让学生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细细品读:一是抓出诗中的名词,明确作者着力描写了哪些景物;二是抓出诗中的形容词(景物特征,如形状颜色、声音味道)、动词(景物状态,如动态、静态),明确作者着力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征;如此授以学生诗词鉴赏之“渔”。再深入研读,学生即能感受到文字中所透发出来的“生气”与“灵机”,而这正是张戒《岁寒堂诗话》中所说的“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园田。”这闲适之趣,就是诗歌的意趣。继而,笔者让学生注意“虚室”这个词。教材中的注释为“空室”,我问,仅仅是房间的空吗?学生答是心之空也,我追问,这心之“空”的“空”是无聊空虚的意思吗?一番思考讨论后,学生答是空明,如此理解“虚室”意象,即能深刻体悟陶渊明诗尾“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味深长。

四、巧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各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巧用信息技术能为古诗文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教学《山居秋暝》时,教师或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情境后,教者将制作的水墨动画呈现给学生,从而使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促使学生更充分地领悟诗歌之中蕴含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旦诗歌自身的魅力与信息技术实现了有效的整合,就能很好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古诗词的教学有画面感,能直观、直接地滋润学生的心田,丰润他们的生命。

总之,诗歌的教学是引导学生思维由隐到显、由纷乱到规范的过程。选择好抓手,能让诗歌教学实在、有效,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能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静女品味景物
品味年画
四时景物皆成趣
从前慢:古诗里的痴守——从《静女》《涉江采芙蓉》说起
写写冬天的景物
李昕澍作品欣赏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高姝瑶 静女其姝 惟玉及瑶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