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长生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8-15 00:49李凤玲
中学语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老师教学学生

李凤玲

一、学生状况

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具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少良好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意志力薄弱。对学习或有畏惧、厌弃的心理。

这些学生除了上文化课外,还得从事专业训练。我们学校的情况是把专业训练的时间安排在清晨、中午、晚上等非正常上课时间。对于文化课教学就出现了这些问题:第一、时间安排不一致,如晚自习,学音乐的学生去练琴,而学体育的学生在教室里上自习,那晚自习想做次练习,或是补充点内容都难以统一。而体育生早晨六点就开始高强度训练,然后匆匆回宿舍洗漱又来上早自习,根本没时间吃早点,早读时间也就成了早点时间。等开始上正课时,他们体力消耗过度,没精打采,很容易就趴下,一节课老师得提醒几次,但有的学生依然可以酣睡。

由于高强度的训练,学生新陈代谢也较快,上课请假喝水和上厕所的次数也是其他班级的数倍。

而对于老师们,上体艺班也成了很挑战的一件事,当一半的学生没有在听课时,老师的讲解就显得很没有意义,这样老师也很有挫败感,而老师一旦放弃,那这个学生的学习之路,也就到此为止,在他原来薄弱的基础上就更也不会再有任何的提高和进步了。一个学生的低迷状态又具有蔓延性,然后,成片的学生都会受到影响。

当然与普通学生相比,体艺生也有很多的优点,他们更活泼简单,表现思想的方式也较直接,没有掩饰,也很乐于表现自己。这类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对同伴的需求也更强烈,显得更感性,对人和事的喜欢与厌恶也表现得更直接。对感兴趣的事物就容易激动。对课外活动,如文艺表演,运动会,就非常投入,不计较付出与辛苦,但对学习就提不起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很难坚持一节课。且学习的状态具有反复性,受到外界刺激之后,会出现短暂的积极状态,但一段时间之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这就使教育有了长期性和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思想根源

这些学生能顺利考上高中,入学成绩都不是太差。主要是由于进入高中之后,课程难度加大,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没有较好的完成,而导致等自己有些醒悟时,想跟却很难跟上了。他们的周记都会有一个共同点:痛惜逝去的时间,打算从这周开始抓紧。但是到了下周,情况也还是一样的。因为落下的课程太多,想沿途赶上也就不太容易。刚下定的决心,又被做不了的题所击垮。慢慢意志也越来越薄弱,无所谓的态度也渐渐显现出来。待进入高二下学期,也就是现在体艺班刚组建时,绝大多数学生已没有较好的学习状态。而他们这样的状态非一朝一夕形成,要改变也并非朝夕之事。

三、解决办法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和现状,就要求老师:

第一、得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耐心投入到教学中,不然,面对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或低迷睡觉,或乱作一团,老师也只会越来越没激情或嘶声力竭。长此以往,老师也会产生挫败感。所以老师只有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从而一点一滴的影响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这些学生是很可爱的,没有城府,真心愿意和老师亲近。当我从楼下走过,学生在三楼伸出头来大声喊“老师好”时,我是由衷的开心。只要老师用心接纳学生,这些学生也是孺子可教的。

第二、认识学生个体比教授知识更重要。尊重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很懂事了。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付出。只有尊重学生,也才是尊重了自己的工作。因材施教,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这些学生的情况比其他文化生要复杂和特殊,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认识到每个个体的特殊性,了解他们的心灵的诉求和爱好,知道他们学科的学习情况,这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第三、调整教学目标、降低教学要求。既然文化分的录取线要比一般学生低,那教师就应该降低学习难度。如果目标是350分,就不以500的难度来要求学生。本来体艺生学习文化的时间就很有限,所以教学的重点就要放在基础。就体艺的录取分数来看,各个学科都只要巩固好基础,上线就没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重新制定教学目标,强调基础,将知识细化,逐个讲解,逐个巩固,这样学生技能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也能重树信心,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

语文学习中需要积累的知识板块,比如成语就每天给学生抄写几个,字音字形也是每天识记几个。诗歌鉴赏时,也先选择几首有代表性的来讲,只要学生掌握了这类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就可以了,而不在于讲得多,不把学生讲晕。注重的是每节课的效率。

第四、讲解尽可能浅显生动。因为学生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每节课的讲解时间就不能太长,重点要突出,尽可能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备课时多准备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更利于学生理解老师讲的知识。备课时只要觉得太复杂太难,学生可能理解不了的,就干脆不讲。每次讲解的原则都是让学生越来越明白,而不是越来越糊涂。讲完之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消化感受。然后用练习的方式,观察学生是否真的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第五、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我所任的班级语文平均分只在80分左右,100以上的学生几乎没有,但是当选语文课代表时,同学们还是很踊跃,没被选上的还很积极的期待着下一次。这类学生很乐于把自己知道的表现出来,只要给他们几分钟记字词的时间,再进行听写,就争先恐后的愿意到黑板上来写。抢不到的同学,甚至提出要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

只要他们觉得自己会,就很乐于把自己知道的表现出来。他们很渴望被认同,当发现同学犯了老师才讲过的知识的错误时,也马上就会指出来。在这样思考,展示,纠正,再思考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第六、任何时候都不放弃。无论什么时候,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应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属于自己翱翔的蓝天。

猜你喜欢
老师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