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支原体病的发病原因与预防

2014-08-15 00:55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57009
现代畜牧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火鸡种蛋产蛋率

张 静(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57009)

本病是由鸡败血支原体引起鸡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其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锣音和张口呼吸,常见隐性传染,发展缓慢,病程很长,在鸡群中长期蔓延。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本病死亡率不高,但造成小鸡发育不良,蛋鸡产蛋率下降,给养鸡业造成重大损失。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鸡败血支原体用姬姆萨染色效果良好,革兰氏染色呈弱阴性,一般为球形。培养时对营养要求较高,需要牛肉浸液为基础,加有10%~15%鸡血清或猪血清或马血清,含1%酵母浸膏,加酪蛋白的胰酶水解物和葡萄糖溶液。在这些血清琼脂培养基上于37℃潮湿环境下培养5~6天后可出现光滑、圆形、透明细小的菌落,具有一个致密的、突起的中心点。本支原体也能在7日龄鸡胚的卵黄囊内生长繁殖,通常在5~7天内死亡。经多次传代后,病变出现更为典型和规律,表现胚体萎缩,全身水肿,皮肤、尿囊膜及卵黄膜出血,肝肿大。在鸡胚死后不久的卵黄囊和绒毛尿囊膜上的病原浓度最高。本支原体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鸡败血支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离体后迅即失去活力,但在鸡粪中能存活3天。在低温条件下能长期保存。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将本菌杀死。

本病主要感染鸡和火鸡、鹌鹑、孔雀、珍珠鸡,鸽也可传染。各年龄段鸡都能感染,但以4~8周龄雏鸡最为敏感,死亡率也比成年鸡高。成年鸡感染后,多呈隐性,但产蛋量可下降10%~14%。病鸡和隐性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每年10月份至次年2月。以寒冷季节流行严重,成年鸡则多表现散发。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不良,气候条件突变,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侵袭,以及其他引起鸡产生应激的因素都可促使本病的暴发、复发和迅速蔓延。本病的传播有垂直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经呼吸道传染,垂直传播可构成代代相传。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4~8周龄鸡和火鸡最敏感。

2 发病原因

雏鸡的早期免疫受体就是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要是感染支原体痉挛呼吸道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首免的免疫效果会很不理想,基础免疫效价本来就很低,所以抵抗不了病毒的入侵,会造成免疫失败,然后会出现多种疾病的混感发生,所称的呼吸道综合症。支原体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上皮黏膜细胞,受到破坏后其他病原如新城疫,禽流感等毒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道繁殖,当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鸡就可以发病。其次由支原体破坏了破坏了呼吸道的上皮黏膜组织后,在环境中的大肠杆菌会迅速繁殖,经过气囊和血液逐渐发展到全身,造成大肠杆菌的暴发。还有在接种活疫苗后,会带来或高或低的免疫反应。

鸡群潜在的免疫抑制病也是加重呼吸道系统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传染性贫血,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呼肠弧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等。IBD本身就是免疫器官,受到侵害或由于过早使用强毒侏疫苗,破坏了法氏囊的免疫功能后,使其他免疫受到了抑制,都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初可见鼻孔流出浆液性和粘液性,病鸡摇头,打喷嚏,严重时呼吸困难,鸡冠、肉髯发紫,病鸡初期流泪,眼睑肿胀,眼突出形成凸眼金鱼样,甚至会引起一侧或两侧眼失明。产蛋鸡感染后,只表现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孵出的雏鸡生命力降低。成年鸡产蛋率下降10%~14%,甚至产软壳蛋。病理变化主要为鼻腔、喉头、气管内有大量的灰白色粘液和干酪样物质。鼻道、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含有混浊的粘稠渗出物。气囊炎以致气囊壁变厚和混浊,严重者有干酪样渗出物。

4 诊断与预防

根据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可做初步诊断。

加强饲养管理,雏鸡防止温度过低,鸡群密度要合理,饲喂优质全价饲料,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发生。购鸡应从无病鸡场和防疫条件好的孵化场引入,实行全进全出,做好环境卫生消毒。种鸡群发病后,种蛋不能孵化作种用。鸡群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治疗,可选用氧氟沙星、红霉素、支原净、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药物。结合种蛋药浴或将种蛋在最初12~14小时进行46.1℃高温孵化,可大大减少支原体病毒经蛋传递的概率。

猜你喜欢
火鸡种蛋产蛋率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蛋鸡饲料添砂效果好
火鸡感谢卡
卖火鸡
影响蛋鸡产蛋率因素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土鸡种蛋的收集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