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蜂毒和斑蝥中毒的诊治

2014-08-15 00:55邱万丰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265500
现代畜牧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斑蝥蜂毒病畜

邱万丰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65500)

1 蜂毒

蜂毒中毒是家畜遭受蜂蛰伤后引起的中毒性疾病。蜂属节肢家畜昆虫纲、膜翅目,有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及竹蜂等。雌蜂的尾部有毒腺及螫针,螫针是产卵器的变形物。蜂螫针有逆钩,刺入畜体后,螫针部分残留于被刺伤的机体内,黄蜂的螫针虽不留于创内,但其毒性很强。蜂毒中水分占88%,有形成分占12%,有形成分中含有胺、肽、蛋白质和酶类。

蜂巢有的在灌木丛及草丛中,有的在畜舍的屋顶。蜂不主动袭击家畜,当放牧的家畜触动了蜂巢,群蜂即飞出袭击家畜。有时家禽在捕食蜂时,可引起中毒。家畜中以马最敏感,马蜂毒中毒时可出现死亡,羊也能出现死亡情况。奶牛的乳房常受到刺螫,鸭、鹅吞食蜂类,数分钟内死亡。用1.5%蜂毒6毫升静脉注射于体重5.6千克的犬,犬立即出现间歇性痉挛,牙关紧闭,眼球震颤,最后由于呼吸停止而死亡。

蜂毒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味苦,不溶于乙醇,耐热,对酸和碱的作用较稳定,但可被氧化剂迅速破坏。大黄蜂的蜂毒中含有乙酰胆碱,可使家畜平滑肌收缩,运动麻痹,血压下降。黄蜂及大黄蜂的蜂毒中含有组胺、5-羟色胺、透明胶质酶及磷酸酶。组胺及5-羟色胺是由于溶血及血小板被破坏而释放出,可引起平滑肌收缩,血压下降,呼吸节律不齐。家畜局部可出现疼痛、瘀血及水肿。磷酸酯酶A有很强地致死作用,能引起家畜血压下降及间歇性的溶血作用。

家畜触动蜂巢时,群蜂倾巢而出刺螫家畜。一般毒蜂集中在家畜的某个部位刺螫,多发生在头部。刺伤后,家畜立即有热痛、瘀血及肿胀的情况。轻者很快恢复,严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甚至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神经兴奋。严重者转为麻痹,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常由于呼吸麻痹而死亡。刺伤后短时间内死亡的家畜常见有喉头水肿,各实质器官瘀血,皮下及心内膜有出血斑,脾脏肿大,脾髓质内充满深巧克力色的血液,肝脏柔软、变性,肌肉变软,呈煮肉样。

有毒刺残留时,应立即拔出,病畜局部用2%~3%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涂擦氨水、樟脑软膏或氧化锌软膏。全身疗法首先用抗应激性药物。变态反应性炎症可用苯海拉明,大型家畜每次0.1~0.5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氢化泼尼松,大家畜每次20~80毫克,肌肉注射。有呼吸困难和虚脱的病畜注射强心剂,10%葡萄糖溶液和“复方氯化钠”(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钾)溶液。

2 斑蝥

斑蝥是节肢家畜昆虫纲、鞘翅目、芫青科昆虫。家畜采食田间斑蟊活虫或药用制品过量时,可引起家畜消化道和泌尿器官炎症及中枢神经损害症状的中毒症,称为斑蝥中毒。大多数中毒是因为斑蝥作为药用时,用量过大所致,如皮肤上涂药面积过大,或者配药浓度过高内服剂量过多等。其次,当家畜采食寄生了斑蝥的饲草、饲料时,可被斑蝥咬伤,或随茎叶将成虫吞入体内,当虫体达到一定量时,也可发生中毒。

斑蝥的主要有毒成分是斑蝥素,约占虫体总重量的1.2%~2.0%,为无色无味发亮的结晶,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和脂肪中。此外,斑蝥还含有蚊酸、色素等成分。斑蝥素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脂溶特性使其与皮肤接触时,可很快通过表皮而进入深层组织,引起皮肤及其皮下组织发生水疱和化脓性炎症。经口服,可剧烈刺激所经消化道黏膜,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口炎、咽炎、胃肠炎。经家畜皮肤或胃肠被吸收后,斑蝥素可造成内脏实质器官变性、出血和坏死。斑蝥素随血流经家畜脑部时,还可损伤其中枢神经系统。斑蝥素最后经肾脏随尿排出时,又能引起肾和尿路炎症。

家畜接触外用的斑蝥毒素或被斑蝥咬伤时,局部皮肤潮红、肿胀、温热和疼痛,甚至发生水疱、溃烂和化脓。家畜经口服中毒时,迅速出现口腔、咽部黏膜潮红、肿胀和糜烂。病畜流涎、腹痛、吞咽困难和出血性腹泻。之后家畜表现出先兴奋、狂躁、痉挛,而后昏迷、麻痹等中枢神经受损症状。同时,家畜还有呼吸困难,脉搏快速等心、肺损害的症状。后期,随着毒素经肾排出,病畜出现肾区疼痛、排尿疼痛、尿淋漓、尿频以及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泌尿系统综合征。妊娠母畜会发生流产和早产。

本病多取急性和亚急性经过,病期相应为数天到数星期不等。经皮肤中毒者在及时停止使用斑蝥后,预后良好。口服中毒的家畜全身症状严重,预后一般不良,多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窒息。

猜你喜欢
斑蝥蜂毒病畜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斑蝥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综述蜂毒的应用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蜂毒的美容作用及其安全性
治斑秃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蜂毒注射过敏的应对措施
南方大斑蝥体内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