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014-08-15 00:55尤万兰
现代畜牧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畜牧业气象

尤万兰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657000)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把农业的发展与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必须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畜牧业生产,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并能够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1 畜牧业生产

畜牧业生产是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因为自然原因造成农作物减产的时候,通过畜牧业生产就可以起到食物保障作用。另外通过对畜牧业的综合化、合理化的管理,还可以为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小型农业生产现状来说,就应该以综合的模式做到对畜牧业生产的促进,做到生产产品多样化,促进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加强畜牧业生产,能够让农作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做到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资源的相互利用与发展,这是促进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把农作物产品及副产品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原料,进而通过饲料的生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以利用,做到对农户收入的有效增加,同时将两种生产系统进行整合,将畜牧业生产排除的废料用于作物生产中,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产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促进。

畜牧业与作物生产相结合的综合农业生产系统能够做到生产多元化的发展,能够有效避免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单一风险问题,做到对劳动力的有效利用,另外还可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保持经济发展过程的稳定性。这种综合性的农业生产系统,能够通过作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有效结合,做好促进养分的有效循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的农业生产系统还可以维持物种及土地资源的多样性,做到对水土流失的有效减少,维持土地的保水能力。

2 气候变化

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要以改土治水为主,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不断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分析未来光、温、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局,改进作物品种布局,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采用防灾抗灾、稳产增产技术措施,预防可能加重的农业病虫害。全面应用生物高新技术,积极开展生物固氮、光合作用、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和精确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研究,使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3 有效检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全程的检测检验,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气象保障和调控体系。加强完善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预测系统工作,建立自动化程度较高、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大气综合探测系统,完善与气候变化(气象要素、温室气体、强迫因子、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影响相关科学研究基础数据库,农业产量、面积等生产数据库。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建立起农业生产气象保障和调控系统,促使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全面应用气象科学、计算机通信网络和遥感等项技术,紧紧围绕新世纪农业生产对气象保障的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地区级农业生产气象保障和调控技术系统。

4 有效推广与应用农业生产先进技术

推广和使用农业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可以促使农民根据资源的不同性质和用途,因地制宜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提高开发利用所在地资源的有序性和效率,使产出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我国南北地区不同地理与气候条件,各地区又具有极其丰富的特色资源,生产中应用实用技术可以弥补以往人们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和短视性,使区域特色农业的开发成为可能。只有实行高技术产业化,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和能源,才能开发出新资源、新能源。解决提高劳动人口素质问题和经济管理中的效率问题。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畜牧业气象
气象树
映像畜牧业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