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探索

2014-08-15 00:55熊忙利吴旭锦朱小甫
现代畜牧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学畜牧兽医

熊忙利 吴旭锦 朱小甫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2009年12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被列为陕西高职教育省级重点专业。根据省教育厅关于重点专业建设标准,结合咸阳当地畜牧兽医产业发展趋势,我们对专业进行了全面建设和改革,基本完成了重点专业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我们的经验能为同类型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1]。

1 主要成效

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切实做好重点专业建设工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剖析了近三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结合专业生产实际,修订了2012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更接近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基本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课程建设取得初步成绩。通过三年努力,《动物解剖生理》课程分别被评为学院和陕西省级精品课程;《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动物微生物》、《猪生产技术》等课程分别被列入院级精品与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牛羊生产技术》等四门课程被列为生物科技系重点建设课程;《猪生产技术》等两门课在学院说课竞赛中分别获得第一名与第二名。

团队结构趋于合理。通过“导师制”、“内培外引”、“企业锻炼”等方式,近三年引进博士3名,8名教师通过培训与参加生产锻炼成为双师型教师。近三年先后有39名次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其中1名教师在香港理工大学、3名教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进修培训。与2009年相比,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团队高学历与“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明显提高,年龄结构优化,综合素质提高[2]。

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需要。三年来,畜牧兽医专业实验室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6个,建立了院内教学实训基地,学院共划拨重点专业建设专项经费30万元,争取省“民生八大工程”项目款81万元、欧元贷款201万元。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目前的32个,基地种类与功能涉及牛、羊、猪、鸡、犬等动物养殖、疾病防治,饲料、兽药销售各个方面,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养、料、病、药、销”等技能训练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需要。

“1234”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通过总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畜牧兽医专业提炼出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本证书,三个系统和“四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服务效益显著。服务地方经济,是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重点专业建设中,我们注意发挥教师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科技优势,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有12位专业教师分别担任省内20多家畜牧兽医行业、企(事)业单位技术顾问。近三年累计培训农民6350多人次,培训并鉴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20多人(次),诊治畜禽疾病5600多例,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0多万元,为当地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主要经验

领导重视。学院与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保证了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院长多次强调要认真做好重点专业建设工作,要求必须高质量完成重点专业建设任务。教务处与生物科技系领导每学期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讨论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发展问题。同时,学院人事、财务、总务、实训中心等单位在人力、物理、财力、设备采购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

资金保障有力。为了支持重点专业建设发展,学院除保证日常教学经费外,三年来共划拨重点专业建设专项经费30万元,争取省“民生八大工程”项目款81万元、欧元贷款201万元,支持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累计投入经费300万元。另外,近三年该专业教师39人次到国内外有关单位进修学习,仅此一项,学院投入经费20余万元,对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制度建设保证。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专业建设等规章制度,印发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对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系部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生物科技系实验室管理暂行规定》、《生物科技系日常教学工作规范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保证了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存在问题

专业群建设有待突破。我们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就畜牧兽医专业改造提升以及开拓饲料、养殖、宠物、生物制药等专业方向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甚至制定了相关专业建设申报与人才培养方案等资料,但由于多种因素限制,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专业群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但深度合作不够,主要表现是学校对校企合作积极性高,对企业依赖性强,而企业对此事积极性不高,对工学结合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专业规模效益不显著。由于受传统轻农思想等因素影响,不少考生不愿报考畜牧兽医专业,导致该专业招生规模较小,专业规模效益不显著。

4 对策

继续深化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按照[教高16号]文件精神与学院专业建设整体规划要求,把专业群建设做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优化工学结合管理模式。通过科技承包、技术入股、利益共享等方式与企业“联姻”与“三农”结盟,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优化工学结合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校企合作层次提升,工学结合牢靠,学生技能强化、教师能力提升,就业渠道畅通,区域经济振兴的“共赢”目标。

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办学效益。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帮助考生与家长克服轻农思想,充分认识现代畜牧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宣传,引导考生积极报考畜牧兽医专业,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1]周广生,张步彩.积极推进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7):134-136.

[2]徐向阳.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76-78.

猜你喜欢
工学畜牧兽医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盐工学人
——宋辉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工学
动物园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