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4-08-15 00:45刘东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明院校高职

刘东桥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 九江 332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深刻的论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进行了完整描绘。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后,表示:“中国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集中性、结构性、复杂性,只能走一条新的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主席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在生态文明教育和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为提高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进行积极探索。

1 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须关注的问题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学校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师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高低以及教学形式和社会氛围等都影响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1.1 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认识度不高

近几年,尽管 “生态文明”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高职院校也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但收效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观念淡薄,对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缺乏生态文明素养内容,工作计划没有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年终没有相关考核;没有将学校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身生态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在思想政治课中没有安排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或安排了但开课不足;忽略了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项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倾斜;宣传形式单一,没有充分挖掘高校在传媒上的优势,宣传效果不佳;学校生态文明氛围不够浓烈,除了思政课教师和生态文明课题研究人员外,很少有人关心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没有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能满足地方上对生态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

1.2 教师认识偏差影响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高职院校大致来自于三类学校,一类是将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另一类是经评估的民办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第三类是整合教育资源合并重组而成的高职院校。由于高职院校形成的多样性,决定了师资队伍的复杂性和师资层次不均衡。这种复杂和不均衡导致了教师对生态文明教育认识上容易产生偏差,主要表现为:认为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的事,与其他教职工无关;生态文明教育没有很好地与心理学结合,生态心理咨询和生态心理学研究有待开启;忽视了生态文明教育系统性,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及生态文明教育与心理学教育缺乏有效融合;教师不重视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储备和更新。

1.3 学生对生态文明认知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的生源呈多元性,既有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技校生源,还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些“五年一贯制”专业还招收初中毕业生。由于生源多样复杂,层次不一,容易导致认知水平不一,这必然会带来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认为不是专业课,学得好坏都无所谓;生态知识肤浅,对生态知识模棱两可;生态责任意识淡薄,认为搞好生态环境是政府的事,是环保部门的事,与学校和个人无关;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意无意间会发生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被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过于简单,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4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在生态文明教育局限于传统的“理论说教”,方法手段陈旧落后,机械呆板。大部分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形式的课堂,离开理论课便很少谈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单一,大多是局限于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缺乏实践过程,缺乏丰富的内容。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实行合班教学,在教育方法上采用“训导”、“灌输”的方法,很少用启发式的互动教育。学生生态实践活动缺位,参与生态建设的实践也不够深入,实践活动流于表面。

2 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在人们对生态文明认知存在偏差的大环境下,应注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使生态文明教育既要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又要融入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2.1 生态文明教育与校内课堂教学相结合

生态文明教育有必要与思政“两课”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理想信念素质等几方面得以有效的协调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安排生态文明内容,规定课的节数;二是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三是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案,开发不同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四是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这一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使生态文明教育辐射到实践教学中去;五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关注度。

2.2 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心理学相结合

生态心理学是高职院校亟待开启的新学科,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心理学相结合,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有利于提高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在面对人类行为所造成的生态困境,从事心理学教学的工作者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心理学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积极探索生态与环境问题上的心理辅导与课程研究问题,加大对高职学生在生态与环境问题上的心理辅导,特别是对新入学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提早了解新生的生态心理状况,解决大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疑虑。

2.3 生态文明教育与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发展应服务地方、立足地方、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的高技能型人才。随着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对环境保护专业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仅由部分本科院校和几所环保专业高职院校来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有条件的可以有所侧重地开设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环境保护类专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能从事环境监测、评价、规划、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等环境工程技术与环境管理人才。

2.4 生态文明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发挥校园文化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有效载体作用,让无声的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着引导人、影响人、感染人、激发人的重要教育作用。坚持生态文明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强化高职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是非观念;制定生态文明行为规范手册,以规范约束和纠正学生不良的生态文明行为;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和心理学教师应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向学生展示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加大对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2.5 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生态文明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应充分发挥课内课外两个阵地的互补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生态文明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以讲座、讨论会、知识竞赛等校内活动向学生传授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对生态文明认识;让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和“三下乡”等校外活动,积极深入到基层了解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的绿色精神;让学生实地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维护良好生态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教学环节,把职业道德、生态道德,职业精神等渗透到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之中,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

2.6 生态文明教育与评优评先相结合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仅将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取得实效,能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变为学生个人的生态文明素养,形成生态道德,进而在就业上具有一定优势的人才。学校可以在学生评优评先、班集体评比以及奖学金、助学金发放和就业推荐等方面加入生态道德要素,完善学生个人生态文明素养评价体系,建立学生个人生态文明素养档案。学校把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放在对院部和部门年终考评方案中,设置专项指标和分值,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让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学校整个工作当中。对思政课和心理学教师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并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先进个人奖项,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7 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高职院校承担着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可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态文明创建合力。硬件上大力搞好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软件上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提高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形成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同时,充分挖掘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学生接受生态文明知识的最直接课外教育场所。示范基地同时也可以对所在地的中小学校开放,从而可以弥补中小学校生态资源不足,承担起生态文明宣教的社会责任,同时还能充分展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1]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回答学生提问 [DB/OL].www.gov.cn.

[2]于海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0):80-81.

[3]董嫱嫱.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兰州学刊,2005(1):296-297.

[4]李春发.浅析地方高职院校的特点及发展思路[J].陕西教育,2012(6):103-104.

猜你喜欢
文明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