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影像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皖谯影像工作室为例

2014-08-15 00:50尚彩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教学模式专业

尚彩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搞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高职影像课程与市场结合紧密,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要接触企业实践案例,但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影像课程教学特色不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素养不高。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的实训教学,极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影像专业的学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职影像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摄影、摄像教学长期以一种“灌香肠”的模式来培养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主导线索,致使学生总是停留单一的理论层面上,很难了解整体的学习过程和做出完整的作品。课堂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到堂率不高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摸索,我们发现学生在一开始上专业课程时纪律性还比较强,上课都能及时来,对专业课程充满兴趣,但到了课程的中后期,出现有的课堂出勤率低,有的学生长期不到课堂上课的现象。还有的学生认为影像课程就是拍照,现在数码相机已经普及了,没有必要再学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还不如自己摸索;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成就感、新鲜感,感觉到自己学无所用,这些现象往往产生“蝴蝶效应”,在学生中恶性传播。

(二)影像课程的“入脑率”不高

以往的影像专业课程是教师先讲理论之后学生实践操作,也就是通常的4+6 课程,教师的讲授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有误差,还有的学生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录,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抬头率”、“入脑率”不高,他们有的在讲话,有的在玩手机、发短信,单纯理论教学学生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三)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高,教学缺乏互动

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老师在教学中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对照多媒体进行讲解,学生在下面听的似懂非懂,和后面的实训操作联系不上,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产生厌学情绪。影像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当前,在高职院中有摄影、摄像专业和课程的院校,很少建立摄影棚或工作室,即使有也是设备不全,更新不及时,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此外有的教师本身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的融合,在讲实践案例时,照书本知识生搬硬套和市场脱节,学生提不起兴趣,这样的话在教学中很难和学生进行互动。

二、影像工作室的教学工作思路

摄影、摄像课程是一门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物理学科与社会学科有机综合的学科。重在技术应用和能力提升,然而,当前的专业教学模式更倾向于艺术修养和理论的培养,忽略了技术能力的训练。影像工作室以教学法的改变就是要以项目为先导,以任务为驱动,构筑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学”。它是基于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而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观念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改革。将研究性学习方式与职业化工作过程深度融合,以影像项目为主线,围绕主题有机的组合教学,由此,形成了“工作室制”特有的集约化课程结构。影像工作室在教学实施上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引企入校,教学项目紧跟企业需求

以往学校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锻炼,但就影视广告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存在许多不可行因素,首先企业对影像人才的需求不像其它专业用人那么多,多数企业只要二到三个人,接纳学生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学生操控设备参与到核心项目里去,因为影像设备大多昂贵而易损坏,其次,企业的制作项目的档期与学校的实习时间做不到完全一致,很难让学生恰好体验到项目制作过程。作者在经过细致分析考察之后,在2012年成功引入上海的皖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学院设立“影像工作室”,企业进驻校园之后,教师和学生前程参与项目运作,由于是企业设立的工作室,所以设备都是当前最新的,此外企业工作室中项目稳定,有利于学生教学。

(二)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

以往课程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将知识与实践割裂孤立,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把这些孤立了的基础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当中,使基础知识与专业设计知识在运用中出现脱节现象。“影像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依托,以企业人员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影像项目为主要任务,将教、学、做为一体。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采用师徒制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技能、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影像课程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设在影像工作室中,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明确的项目任务中“做中学、学中做”,以企业项目为基础,从而实现了由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教学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切实锻炼了专业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就是解决问题,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可行方式。以专业项目为导向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是影像课程教学中的新思维,融入了对实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三、影像工作室教学法的效果

(一)教学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影像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在参与项目时学生通过素材收集、设备使用、角色扮演等直接参与工作室的项目,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和企业与市场对接,从而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使学生在工作室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只有让学生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回归到职业教育的本质,要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影像人才,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有价值、有兴趣教学模式。学生在工作室学习过程中锻炼技能、强化理论、领悟人生,在此基础上改造与构建人生规划,因此学生毕业时能够很快地融入工作状态,从而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二) 有利于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技能,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教师的教授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科研的积极性,通过企业项目实践,解决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纸上谈兵的症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参与企业影像项目可以锻炼实践经验,能取得一定的报酬,而且教师自己承接的科研项目也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项目的过程也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实用理论,这样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理论知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和职业粘着度

以往有影像专业的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实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市场性和职业特色,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影像技能不能很快适应企业应用的需求。影像工作室是校企合作共建,学生进入工作室上课就参与项目制作,按照年级和综合水平设摄影助理、摄影师、后期编程等岗位。学生通过在影像工作室的学习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能很快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通过2012-2013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影像专业80%的学生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其工作入手快、进入角色快、职务晋升快、软件操作快,深受用人企业的好评。

三、总结

影像工作室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实体模式,以促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为基准点,实现真正的“双师型”为教学载体,实践证明影像专业课程只有按照工作室的思路教学才能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影像人才,才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1]丁金昌.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2]梁慧.社产、学、研、政合作促进双赢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3]罗钢.工作坊教学方法对高职综合实训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4]吴岩.校企合作制度化突破职教发展瓶颈[N].中国教育报,2010-3-13.

猜你喜欢
职业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