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设计史发展轨迹解析

2014-08-15 00:45文超武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设计

文超武

文超武/百色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广西百色533000)。

一、中国艺术设计史发展轨迹的解析

中国古代设计史主要包括史前时代至清代的艺术设计历史,是以手工业为主的艺术设计的历史。从现象上看,秦汉艺术古拙雄健,到魏晋南北朝变为超脱静穆,至隋唐再变为灿烂辉煌;进入两宋,则转为幽静和谐;元以后,雄浑之气渐失,走向空清、优美、个性化和主观化……每个时代都赋予艺术作品以自己的特色,每个设计者也都把自己的气质个性印在作品上。

(一)古拙雄健的秦汉艺术设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之后的汉朝既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是中国古代设计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古拙雄健,风格淳朴,崇尚务实。比如,在铜器的设计上,秦代铜器简洁质朴、造型优美、比例精准,秦始皇陵墓出土的大量铜车马就是铜器中的精品;而汉代铜器则注重器物使用功能,达到实用和美观的统一。在陶瓷的设计上,秦代陶塑中以兵马俑闻名于世,其造型生动、写实;而汉代陶制品中的画像砖形制多样、主题丰富,图案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二)超脱静穆的六朝艺术设计

汉代之后,出现了三百多年的动荡期,史称魏晋南北朝或“六朝”。六朝时期的艺术创作因为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兴盛,表现出一种超脱静穆的特点,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印迹。

在中国石窟的设计中,其造像之风正是从六朝时期开始兴起的,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等留下了许多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石窟塑像和壁画,可以看到其“秀骨清像”的造型风格,表达了一种超凡出世的审美倾向。在陶瓷艺术设计上,六朝时期出现了真正的瓷器——青瓷;在青瓷工艺成熟并普及后,器物的造型逐渐趋向简朴,装饰减少,格调清雅。

(三)灿烂辉煌的唐朝艺术设计

唐代是一个文化成就斐然的时代,其艺术设计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也非常发达,陶瓷、金银器、漆器、丝织、印染和木工等工艺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灿烂辉煌的时代。唐代装饰艺术的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风格影响深远,流传至今。在陶瓷艺术的设计上,最具代表性、最负盛名的就是唐三彩,它绚丽夺目、鲜艳多彩,极具艺术魅力。在服饰设计上,唐代服饰式样繁多,特别是女服,充分展现出女性的身体曲线。在建筑设计上,唐代建筑榫卯结构粗壮,斗拱巨大,整体造型稳健、有力,显示出唐代繁荣、强盛的时代风貌。

(四)和谐亲民的宋代艺术设计

宋代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从官员、文人到普通百姓,普遍都崇尚文化、艺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宋代的艺术设计走向成熟并全面走向市场,产品趋向商品化、平民化。宋代是瓷器产品的黄金时代,宋瓷设计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其造型和装饰。宋瓷的装饰纹样,融合于造型之中,含蓄而淡雅,衬托出造型的美感。宋瓷的整体设计,开辟了一种崭新的优雅秀美、轻盈灵巧的设计风格。由于商业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产品设计的市场化和商品化也促进了商业性广告的迅速发展。中国古代的商标和广告设计,在宋代走向成熟。

(五)优美富丽的明清艺术设计

明清两朝,历经五个多世纪,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历史阶段。明代手工业得到巨大发展,清代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艺术设计逐渐走向繁琐堆饰的格调。在瓷器设计上,明代是青花瓷器的全盛时期。清代新创烧的工艺如古彩、粉彩、珐琅彩等,为中国陶瓷艺术又增添了新的奇葩。在家具设计上,明代家具的造型非常简洁明快,形成了明代家具朴实高雅、秀丽端庄、韵味浓郁、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清代家具的形式基本沿袭明代家具,但图案更为精细复杂,表面装饰增多,突出富丽堂皇的奢华感受。在园林设计上,明清两代达到了造园艺术的高峰。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整体布局严整,建筑色彩堂皇而壮丽、体量与尺度都很高大,体现出强烈的皇家气氛。江南私家园林的设计则十分重视园林的立意,强调叠山理水和交通动线的曲折。

二、西方艺术设计史发展轨迹的解析

纵观西方艺术设计史的发展,大致可以看出这样一条发展主线,即从古希腊时期的形式美转向中世纪的实用艺术,转向文艺复兴时期美的艺术,最后发展至多元化的近现代时期。

(一)以人为本的古希腊艺术设计

古希腊设计的主流思想是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反映在艺术设计上,即认为人体美集中了天地万物的美。由此,人体成为艺术的主体,古希腊的人体艺术空前繁荣,并获得巨大成就,成为人类艺术三大高峰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人体雕塑设计上,例如闻名遐迩的《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也称《米洛的维纳斯》)被世人誉为美的经典。

在建筑设计上,古希腊的主要成就,是建构了建筑中的柱子、额材和檐部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结合所形成的程式法规,先后创立了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古希腊艺术家波里克勒特专门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并写了论文《法则》,他以全身1:8的比例,塑造了高贵而肃穆的理想人体形象,充分体现了三种不同柱式人体化的风格和美学思想。多立克柱式以其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为特点,犹如阳刚的男性;爱奥尼克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犹如曼妙的女性;而科林斯柱式,整体比例细长、柱头纤巧精致、显示出高贵华丽的气质。

(二)神权至上的中世纪艺术设计

中世纪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15世纪初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为止,历时近千年。中世纪的设计艺术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蕴含着一种神权至上的主题,艺术设计也多是为宗教神权服务的,主要设计风格有拜占庭风格和哥特式风格。

拜占庭建筑以穹隆屋顶为主,内部装饰竭尽华丽;家具设计显示出一种教会思想笼罩下的沉闷、笨重的特征。从拜占庭的建筑、家具设计风格中,可以看清教会思想对人们精神的限制,在手工艺、服装包括其它设计领域,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教会思想的束缚。

最具宗教精神、代表着中世纪设计风格的当推哥特式艺术。哥特式教堂整体轻盈尖修,直插苍穹——这是基督教升腾天国理想的象征;教堂顶端造型挺秀的塔钟,堂内精雕细刻的祭坛、歌坛、壁龛里供有基督蒙难“肉身”的雕像,阳光从彩色玫瑰窗外透入,充满基督教的神秘气氛。

(三)精神自由的文艺复兴艺术设计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14世纪初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拉开序幕的,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兴起。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是人的精神自由,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文艺复兴建筑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建筑形象在整体上显得规整、简洁、稳定;立面柱子与窗子格调统一,具有整齐而富有规律性的节奏感;采用古罗马式半圆形拱券,建筑轮廓平缓;采用水平面厚檐、厚石墙,具有上轻下重的稳定感。

(四)多元化发展的现代艺术设计

西方艺术设计史的发展在文艺复兴之后,17至18世纪出现了以曲线、弧面为特点的巴洛克建筑与室内装饰风格;17世纪末出现了以明快色彩和精致、繁琐的装饰为特点的洛可可风格。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早期工业时期的设计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中主义、芝加哥学派、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多种设计风格。20世纪20年代,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成型,设计风格发展到现代主义之后,出现了有机现代主义、高技术风格、波普设计、后现代设计、解构主义、绿色设计、生态设计、非物质设计等多种类型,他们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和引导性。随着社会的前进,现代设计尤其注重人、设计对象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到服装设计等领域都将创造一个崭新的物质世界。

三、中西方艺术设计史发展轨迹的差异

(一)社会经济的差异

西方艺术的源头在希腊。希腊是个半岛国家,由于商业文明的发达,生产力水平较高,所以西方的商品市场发展较早,并且形成了以商品为杠杆的经济社会。这就造成西方设计艺术在时间上更早地转向市场,促使设计生产的商品化。与西方不同,中国是一个大陆农业国家,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人们在这里自给自足,无须外求。中国古代的设计艺术学缺少商业性的成分,这种封闭单一的设计局面,直到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成分已经渗透到艺术中来,才有根本性的改变。

(二)主流信仰的差异

西方人相信上帝,信仰宗教,所以宗教神学一直是西方人的精神支柱之一。希腊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宗教神话对艺术的影响至大。基督教兴起后,西方人开始相信上帝。西方人把这种宗教信仰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极大地丰富了人的想象力、好奇心。而中国从商周时代开始,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宗法社会。在这个宗法社会里,政治权利是整个社会的核心意识。基于国家的统治意志,形成一种尊卑贵贱的文化特征,所谓的“礼乐文化”实际上成为统治阶级治国的法典。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设计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这种政治信仰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服饰设计,或是其它用具都体现了尊卑有别和等级差异。

(三)美学思想的差异

西方设计艺术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美学的影响,设计美学、设计艺术学围绕着理念和艺术形式发展。人们一方面在形式美中遵循科学秩序与规律,感受真实与自然;另一方面又期待着突破形式,寻求自由开放的想象空间。中国人崇尚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保持人和自然的同一性,即“天人合一”,这种审美观对中国山水园林的设计影响最深。所谓“天人合一”实际就是自然界和人的主观精神的统一,它是一种哲学境界,一种审美境界,是一种人生理想。

中西方艺术设计所遗留下的各种风格与作品都是历史发展的物质承载体与外在表象,导致其发展轨迹差异的却是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内在根源的不同。对待历史,我们既要梳理清楚表象,更要解析明白根源,这样才能把握清楚历史发展的大方向,为艺术设计史写下更灿烂的篇章。

[1] 宋奕勤.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朱和平.设计艺术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徐晓庚.设计艺术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4] 程倩.中西方古代设计艺术思想渊流初探[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5] 辛小季,赵冰娥.浅谈中西方设计艺术的比较[M].东南传播,2007(8).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纸的艺术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