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纳入“概论”课的思考

2014-08-15 00:45孟繁菊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亮点概论小康社会

孟繁菊

孟繁菊/沈阳音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授(辽宁沈阳1108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亮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党坚持与时俱进、重视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务实作风。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其中“概论”课涉及的内容最多。为了突出及时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尽快了解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等“亮点”纳入“概论”课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纳入“概论”课的具体对策,努力做好“三进”工作。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概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又一部纲领性文献,是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指明了方向。报告中的许多新表述、新提法、新思想、新论断是“亮点”所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新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顺应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对“科学发展观”做出的新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阐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新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1]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出了新拓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科学内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结果,建设的目的就是建成。报告还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充分表达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五)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出了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报告还强调“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六)对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时,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为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

(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其鲜明亮点,就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新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新表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将“法治保障”纳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凸显了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了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九)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了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阐述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和新阐述,令人耳目一新。诸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等。这充分表明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发展理念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

(十)对党的建设主线作出了新概括,表明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中来,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提出了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首次提出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表明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纳入“概论”课的必要性分析

(一)报告“亮点”纳入“概论”课,是及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必然要求

“概论”课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及时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突出时代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概论”课无论从教材体系结构还是从教学内容看,除第三章、第四章侧重于毛泽东思想内容,其余各章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为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集中体现。系统讲授创新理论固然重要,抓住理论创新的“亮点”也是突出点“睛”之笔。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纲领性历史性文献,其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一系列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等,更是彰显理论创新的突出“亮点”。抓住这些“亮点”并纳入“概论”教学内容之中,是及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必然要求。

(二)报告“亮点”纳入“概论”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责任意识的必然要求

“概论”课作为集中和重点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同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当代大学生注定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民族振兴的主力军。要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培养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亮点”纳入“概论”课之中,就是要在突出“亮点”内容的同时,使大学生理解和把握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坚定当代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和使命。

(三)报告“亮点”纳入“概论”课,是充分发挥“概论”课实效作用的必然要求

“概论”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实效作用。所谓“时效”性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中,“概论”课应该是最快速、最直接向学生宣传党的理论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的课程;所谓“实效”作用,是要求“概论”课本身和承担本课程的教师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党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理论成果、重要理论观点在第一时间纳入相关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前会中会后都令人瞩目,其中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群体。作为90后的大学生,他们的关注点通常会集中在“新鲜”或“亮点”上,对十八大的关注也是如此。“概论”课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首先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亮点”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对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适应了学生的特点,同时也发挥了“概论”课的时效性和实效作用。

三、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纳入“概论”课的对策思考

(一)主动调整教案,积极做好“三进”的前期准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这是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充分体现了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高度重视和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更高要求。在“三进”环节中,进教材有时间性的局限,作为全国统一教材,从修订、出版、发行到使用,必然需要一定周期,作为任课教师无法掌控。但进课堂、进头脑则是任课教师应该主动思考和积极实施的。因此,在修订教材正式出版使用之前,“三进”工作不但不能拖延,而且应该主动做好,以“进教案”暂行发挥“进教材”的作用。事实上,“三进”环节中也包含着“进教案”的环节,因为教案是衔接教材与课堂的纽带。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调整教案,在准备课程、收集资料,撰写教案时要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亮点”纳入其中,达到“进课堂”有内容、“进头脑”有效果的理想目标,为全面落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二)认真研读报告,及时充实“概论”的教学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阐述、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还做出了新要求、新部署、新举措。把这些充满新意的“亮点”融入“概论”课,要及时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既要对号入座,把这些“亮点”内容与各章节有机衔接;又要融会贯通,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要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了解报告内容,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并贯穿于“概论”课教学内容之中,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实教学内容,用教学内容宣讲党的十八大报告。

(三)紧密联系实际,努力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突出、“亮点”丰富,把报告的“亮点”纳入“概论”课还要紧密联系实际,努力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报告中的“亮点”鲜活起来,入脑入心。一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科学解读和系统讲授报告中的“亮点”,使“亮点”内容通俗易懂,更具指导性;二要采用典型案例教学,用事实说话,使“亮点”内容立体丰厚、更具说服力;三是利用网络平台教学,链接相关资料,采用真实可靠、时效性强的信息,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信息,使“亮点”内容形象具体、更具时代感;四是拓展实践环节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实践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使“亮点”内容丰富充实,更具信服力。

总之,我们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把报告的“亮点”纳入“概论”课之中,并采取积极对策,全面推进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

[1] 刘靖北.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十大重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中国共产党新闻网[DB/OL].2012-11-11.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亮点概论小康社会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