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析论

2014-08-15 00:45何智慧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

何智慧

何智慧/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硕士(河南新郑451150)。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课程建设。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重要课程,理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但是当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建设非常不理想[1],处于高校课程建设体系的边缘化地位。为此,研究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由于各方努力,取得了一些进步[2],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在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建设上,已经确立了健康第一、终身教育、快乐教育、阳光体育等主导的体育课程思想体系;在体育课程教育内容的建设上,发生了诸多改观,开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一些互动的体育项目和环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模式的建设上,大力推广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开始使用多媒体教育体育课程理论;在体育课程的教育观念与理念建设上,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吸纳;在体育课程的考评体系建设上,已经开始注重全面性和全过程考察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在体育课程的执教队伍建设上,已经开始注重体育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培训;在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建设上,已经开始了注重学生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二、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3],具体如下。

(一)在体育课程内容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没有创新与多大变化,各个不同专业的体育课程几乎一样,与中学课程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具有大学特色的体育课程,这彰显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在衔接中小学体育课程上还做得不够。二是体育课程的科学知识传授不够,课程包含的体育科学知识不多,几乎主要还是在技术上的侧重,彰显我国体育课程建设不全的现状和不对等倾向。

(二)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建设上比较单一和枯燥,导致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动力不够,尤其是互动式和启发式教育模式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展与使用。

(三)在体育课程目标的建设上存在误区

现在的体育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单一的课堂教学目标,忽略了二课堂的体育课程教学和自由运动练习。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以总代分,用宏观的目标代替具体的目标,导致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目的不清晰,区分度不明显,针对性不强,直接导致师生在体育教学中对课程目标感到迷茫。二是目标体系显形目标过于重视,隐形目标不重视,体育课程建设中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上的目标规定得非常明确,而且师生们操作起来也方便,但是对体育情感与精神方面的目标就显得非常含糊,在体育课程目标的实施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三是具体的目标领域上,体育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在体育课程体系和价值取向的建设上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主要是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模块,而且开设的学期主要在大一、大二,到了大三、大四几乎就没有体育课程的位置了,只有考体育专业的研究生的同学还在继续专研体育课程。

在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建设上,还比较强调体育本身的体育价值[4],其他方面的取向明显不足。

三、推进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改革为指导

鉴于我国当前体育课程建设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务必要在坚持科学发展和全面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把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5],积极推动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更上一层楼。

(一)重构价值取向与思路,促使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科学化和人性化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和科学发展观[6],坚持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为根本方向和宗旨,全力推进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目标、理念、体系、考核与评价、教育模式与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等上,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来推动创新。二是坚持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的原则与理念。大学体育课程建设要积极贯彻这一理念,在体育教育优先的情况下,加大与拓展对学生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和公民精神等等的培养。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等等。大学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务必要根据学生的变化、时代要求的变化和国家需要的变化,不断进行科学的改革创新,努力保持先进性。四是坚持宏观普适与微观突出特色。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上,要积极和国际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接轨,学习其普适性的东西,同时要根据我们国家体育发展的情况,突出中国特色,展现中国体育课程的特色。五是坚持协同创新和改革驱动的原则,努力做到与大学生体质发展实际、兴趣爱好个性等等方面结合,与大学其他学科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尤其是与学生的所学的专业学科和就业职业意向结合,拓宽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空间。

(二)加大体育课程建设的功能体系建设

在满足现在与未来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坚持突出大学体育课程本身的价值,通过对现在与未来社会的理性剖析和逻辑预测基础上建构起本身的一套价值体系[7]。这套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坚持体育课程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整合与优化组合,挖掘体育学科领域最能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理论知识和健身运动技能,力求所有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估的终身保健模式和方法,从而推动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为国家建设服务。

(三)大力提升体育课程建设的地位

从学校层面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各方面支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行进,同时从制度与政策上推进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常态化,避免边缘化的现状。

(四)科学建构体育课程的结构体系

彻底改变目前技能训练为主的教育模式[8],建构起以学生体质与身心发展为中心的阳光体育与终身体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与调整,积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构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坚持符合健康化的原则和标准,将体育教育和健身健康教育整合;体育运动尽量教学化,使之适合非竞技性教学的常规需要;结合乡土化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内容安排上,力求灵活多样化,柔性与刚性并举、显性与隐性结合,力求个性化和普适性相结合;开展各种网上体育课程的建设;课程设置上尽量多元化、趣味化、个性化,现代体育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结合,专业体育课程与公共体育课程结合,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结合,专项体育课程与综合体育课程结合;坚持立体化课程建设原则,纸质课程不断多元化和网络远程课程建设及时跟上,形成一个多维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结构。

(五)建构科学化的体育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和课外学生学习的锻炼情况,也要强化注重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结果。学生在体育知识的掌握、体育技能的使用和体育精神与情感的培养等方面的成长情况等方面均要纳入考评范围。

(六)大力加强体育课程执教的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化的体育课程建设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全面发展的体育师资队伍,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创新与开放意识、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务必要下打大力气,通过自学与进修、专业学校的培养和各种比赛等等方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学校层面上也应该大力培训大学体育课程的执教老师。

(七)强化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建设

务必以从单一的体育技能目标发展为复合型的体育课程为目标,将各种宏观的课程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可以实际操作的微观目标,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具体说来要突出分类层次与细化,包括四个领域的发展目标——认知领域上要求学生掌握健身技能等相关的体育科学知识,理解现在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适应与满足未来社会对身心健康的要求;技能领域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掌握健康自评自练的方法,学会根据各种环境选择健身与保健的方式方法,学会利用各种新旧媒体获得各种健身咨询信息与指导自己的健身实践;情感意志领域上,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各种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与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现代体育意识与观念等等;在肢体发展领域上,要求大学生获得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调控自我身体发展和调适身体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八)积极推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建设

坚持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一样课程内容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尝试与创新,对不同专业的学习对象,要采取与专业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有提高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采用快乐教学方式;注重过程情景和氛围的创设,尤其是设置问题情景和训练的场景,开展各种互动式的教学,积极开张探讨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坚持体育科学知识的讲解传授与学生运行训练相结合,努力压缩知识与行动之间的间隔,促使其形成良性的互动共赢发展态势;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大力增强体育课程包含的各种美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课程的动力和兴趣。

总之,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整体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高校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和进一步推进的地方。今后大学体育课程的建设务必要继续改革创新,积极吸收和借鉴全新的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方能推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时俱进,与大学生成长发展同行。

[1]周艳华.浅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2(10).

[2]陈佩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

[3]洪晓波.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体育科技,2008(1).

[4]苟定邦.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

[5]王林.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新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3(1).

[6]贾文伟.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轻响化发展构想研究[J].体育研究,2012(12).

[7]徐金尧.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构思[J].浙江体育科学,1999(1).

[8]贾文伟,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轻向化发展构想研究[J].体育研究,2012(12).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