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本科师资队伍建设

2014-08-15 00:45杨惠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公办师资队伍民办

杨惠容

杨惠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福建福州350202)。

1999年,教育部宣布大幅度扩大该年度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随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以福建省为例,自教育部“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更加高度重视民办本科教育。尤其在财税、土地、人才、师资等各方面对民办本科教育予以倾斜。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网站资料,目前,福建省共有77所普通高校具有招生资格。其中,纯民办本科高校有3所,具体为仰恩大学、闽南理工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目前仅以上这3所纯民办高校在校学生总数就超过4万,正在进行招生的本科专业数分别为:仰恩大学为33个,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最多,为392人;闽南理工学院为25个,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17个。另外,福建省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独立学院有9所,如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等。由此可见民办高校教师的需求量有多大。独立学院依附于具有深厚底蕴的公办高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师资队伍较纯民办本科高校要健全些。本文着重研究纯民办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民办本科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聘任教师的制度方面相对要灵活许多。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无论是教师还是工作人员,一律在一段试用期后签订合同,合同中规定双方责任与义务。这样一来,竞争机制无形中建立,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及进步。另外,民办高校师资来源广且引进人才相对门槛低。民办高校一般注重校企结合,引进企业人才作为教师。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带动全国的教师就业。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师资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专兼比例失衡、制度淡化或倾向性严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史是外聘教师直接参与建设的结果[1]。长期以来,由于民办院校自身观念的局限性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教师队伍主要是招聘兼职教师或离退休教师,因而形成以兼职教师为主体,年龄、职称两极分化的现象[2]。由于长期以来的定性思维、民办高校自身条件受限以及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限制等因素,民办高校形成了两多两少的现状:即兼职教师多,退休返聘教师多;“本土”教师少,中青年教师少。从年龄结构来看,又呈现中间小、两头大的现象。具体而言,老龄教师和年轻教师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少。而兼职教师大都来自公办普通高校甚至是公办名校,本身受公办高校的制度制约,他们必须在遵守公办高校的制度和保证完成公办高校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所兼职的民办高校的工作。其后果就是,对于这种兼职教师,民办高校的制度形同虚设,致使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出现,如调停课、不能因材施教等。如此一来,民办高校自身聘用的本土教师则必须配合兼职教师的“特殊情况”,形成“被牵制”与“迁就”的不平等局面,最终致使本土教师流失,从而给公办高校提供源源不断的师资。

2.科研力量薄弱。民办高校学生人数多,专任教师少,课时多。民办高校师资来源的多样性及广泛性与此同时也导致学术凝结力量薄弱,科研团队组建困难等问题。而来自公办高校的兼职教师往往是以授课为己任,上完课就走人。而且,兼职教师科研的署名工作单位往往是其本身所专职的公办高校,因此,依靠兼职教师做科研成为空谈。而专职教师虽有搞科研的热情,但由于个人工作量的负荷重、部分教师还参与行政工作,加之部分学校经费的限制,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阻碍重重。另外,民办高校科研团队组建困难,往往做科研的专职教师各做各的,不在本校组建团队,这样不利于形成优势科研领域。

3.师资培训及继续教育欠缺。纵观福建省民办高校,前些年的专职教师主要是本科生,而现在的教师集中为近几年毕业的重点高校的本科生和一般高校的研究生。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把在民办学校任教的时间作为人生的“过渡时期”,以此获得教学经验和经历等。考虑此种因素,加之学校资金筹措的困难,学校方面不愿承担教师培养的费用。另外,学校过度依赖兼职教师教授等,忽视本校中青年教师的积累和培养,导致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不完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又缺乏教学的活力及主动性,中青年教师人数少,从而影响学校教师队伍的继承性。以精品课程为例,学科的负责人必须是高级职称才有点门面,而民办高校一直不积累专职的高级职称人才来培养自己的实力,那么学科负责人也只能依托特岗专任教授。甚至于有的科目任教的老师竟然都没有本校专任教师,那么,这门课程申报精品课程也会是困难重重。由于民办高校对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时间、物质上也少有支持,青年教师跳槽的现象多有发生,造成人才流失[2]。关于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民办高校也少有支持,选择继续深造的教师要么辞职,要么在毕业后跳槽。

二、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1.积累、发展并提升软实力。虽然大量使用兼职教师对于新办的民办高校也许是一条捷径,但是,为了学校能可持续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继承性,民办高校迫切需要的是一支属于本校的、专任的、年富力强的稳定的中坚力量,这是办学的根本。首先,对于专兼职教师的比例,不同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学校特色和地域优势等因素而定[1]。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指导年轻教师,促使其成长。每隔一段时间对35岁以下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等培训,促使这支年轻队伍发展壮大。其次,用心留住中青年骨干教师,避免其流失。学校应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取决于和谐的校园、自由有活力的科研环境、良好的领导风格、公平的竞争条件等。全校建立起尊师氛围,塑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再次,鼓励并支持专任教师带薪留职或停薪留职深造,促使整体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最后,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3]。要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打造名师团队、全面推动各层次教师培训。

2.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塑造深厚的人文底蕴。营造有活力的、人文底蕴深厚的科研环境。首先,民办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科研管理办法,如出台奖励政策,对不同级别的科研成果进行区别性奖励,通过奖励差距促进专任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明确实行教师与行政人员严格分工,教师不参与行政工作,而应集中精力投入科研工作。其次,鼓励校内组建科研团队,积极打造自身优势学科。科研团队瞄准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积极组织国家与省部级课题的申报。避免孤立做研究,关起门来搞科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境)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活动,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扩大影响力。再次,推行科研成果建档及保密制度,重视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践行诚信文化。反对抄袭,专人负责,传送设密,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发表等工作。

3.国家政策支持。尽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都规定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法律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很难做到这一点。民办高校教师的编制问题、教龄问题、退休待遇等问题一直与公办高校有较大的差距,这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制约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4]。因此,除了要靠学校本身的努力,国家教育部及政府的支持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至关重要。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解决民办高校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如编制、社保、教龄计算、档案管理等;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退休制度。争取实现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待遇一致,实现高校教师可在公办与民办之间公平流动。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建设健全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民办本科院校单纯依靠学生学费来维持学校运转显得力不从心,必须改变家族式办学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办教育。民办本科院校要构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应通过与地方政府或社会机构的合作,争取财政资助和银行信誉贷款,或者吸引海内外资金尝试中外合作办学,才能聘请和吸收优秀教师,构建一支稳定精干的师资队伍,实现办学的科学化和专门化。民办本科院校高薪聘请优秀教师,难免会与公办院校争夺优秀人才,应积极处理好兄弟院校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引进人才创造畅通的渠道和有利的条件,逐步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和既懂教学又懂管理的师资队伍。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例如子女教育问题等。明确民办高校教师子女在受教育方面的规定,应让他们切实享有相应的权利,民办本科院校应及时提供配套措施解决教师子女教育问题。

[1] 唐卫民,金满文.民办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性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7).

[2] 董秦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刍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朱文欣.论大众化进程中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 赖爱春.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4).

猜你喜欢
公办师资队伍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