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党支部的历史溯源与实践探索

2014-08-15 00:45陈肖东孟秀英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大连理工大学支部党员

陈肖东,孟秀英

陈肖东/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博士(辽宁大连116024);孟秀英/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党委组织员,讲师(辽宁大连1160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党组织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上起好导向和把关作用。”可见,党和国家领导对高校党员和党支部建设的高度重视。而如何让高校党员发挥旗帜作用、高校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值得我国高校党务工作者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一、高校班级党支部建设的历史溯源

自2004年中央发布的十六号文件开始,明确提出了高校的党建工作目标,即“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班级党支部。”国家为什么要发起建设班级支部的号召?这源于我党深厚的党建理论。

班级支部是基于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发展而来的。“三湾改编”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在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同志这句话阐明了一个基本道理: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了,才能保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个原则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虽然目前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管理规则、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班级组织还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成为基本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建设好,高校的党建工作便欣欣向荣;如果这个阵地基础不牢固,高校的党建便失去了稳步拓展的环境。所以班级支部建设绝对不能丢掉,“支部建在班上”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

目前的班级支部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局势。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局势错综变化;社会思潮和矛盾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情绪干扰点多、面广;市场经济引发的钱权至上思想向各个领域渗透;党内反腐败也面临着复杂的局势;网络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影响着青年学生。高校党建必须走在前、作表率,才能在党内弘扬正气,为党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让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班级党支部建设成为大学生中理想信念的宣传阵地、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二、高校班级党支部的建设技巧

班级党支部并非只是形式,以班级内党员呈现出来的只是其外在的组织形式,在形式的背后有着很深的内涵。如果不理解其内涵,只是简单地将班级内党员集合起来,那么该党支部的战斗力会大大减弱。班级党支部建设要注意如下技巧:

1.班级党支部成立要注重数量与质量的协调。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成立支部必须有三名及以上正式党员。在具备足够数量的党员的前提下,上级党组织可以考虑成立班级党支部。班级党支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因素结合的有机体,只拥有活动内容的深刻而不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党建活动就会显得乏味。目前开展的党建活动,比较单调的活动形式已经很难满足日益丰富的党建内容的需要,很多党建主题需要用更多的教育形式展现。

2.班级支部活动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对一个政治观点的理解,既需要支部民主生活会的学习、讨论,更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自然,对党建思想以领悟和提升。亲身的体会、亲眼的观察,能够让同学们深切地感悟国家的政策、党的领导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促进,让同学们自觉爱党、自发爱国、自我激励、自立成才。

3.班级支部活动要坚持能力为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以往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以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为主,如果想提高大学生的思辨及综合素质,需要引进辩论、演讲、竞赛等多种方式,让同学们在参与班级支部活动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4.班级支部活动开展要因材施教。班级党支部活动要关注所有学生,要关注他们每个人的个性。有人善于表达、有人善于思考、有人善于表演,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长类型。以往以政治素养和理论提高为主的支部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形式单一,不能让所有学生将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进而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塑造。改革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提供更多的主题表现形式,让大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班级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继承红军“把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响应党中央建设班级党支部的号召,从2005年开始,便在大学本科学生中建立班级党支部,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赋予班级支部建设主题。常规的学生党建活动,存在内容太杂、缺乏层次、缺乏提升、缺乏理念等问题,有时候党建活动与班级活动、团委活动等其他类学生活动的区别不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连理工大学从2004年开始,第一次建设了“博学日新”主题支部。“博学”指的是大学生要涉猎广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日新”指的大学生每天都要有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主题支部建设的内涵有三个要点:第一,在支部成立之时,由辅导员和支部成员共同设计主题,达成共识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活动太繁杂而偏离主题,同时有利于在行动中统一思想;第二,关于主题支部建设达成的共识是,策划的党建活动要坚持按照A政治性、B思想性、C理论性、D学习性、E娱乐性等性质的重要程度将党建活动排序,与其他纯娱乐性的学生活动区别开;第三,鼓励多种性质结合的活动,比如“走不同的路,唱同一首歌”,走旅顺爱国教育基地,开展唱红歌比赛、讲党的故事比赛、党章党史知识竞答,同样的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2.分层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班级党支部面向班级同学开展入党启蒙教育、积极分子培训以及党支部书记培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党员发展的工作程序等,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介绍、视频学习、小组讨论和理论考试等形式,进行积极分子培训。学校党委为班级党支部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民生、开阔视野,开展实践和调研,见证城市发展建设的脚步,也让他们感受党领导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社会发展前进的步履艰辛。

3.打造拳头支部。学校成立网络班级党支部,利用多种载体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党建工作。学校还号召优秀的教工党员,深入到学生支部,带动和指导学生党支部围绕各个年级的中心任务组织广泛、深入的实践活动,让服务观念深入人心,让党支部的工作充满活力。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班级党支部发挥出了其特有的成员团结性强、工作效率提高、组织形式多样、发展机会增加等四大优势。

4.通过各种方式明示党员身份。班级党支部面向新发展的党员发放《致新党员的一封信》,信中明确指出每名同志的入党时间,并强调:入党意味着你已经加入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行列,是新的政治生命的开端;入党意味着你已经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是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民的公仆。班级党支部定期组织老党员与新党员交流思想,叮嘱新党员做到“四个牢记”,即党的宗旨要牢记、党员义务要牢记、党的纪律要牢记、群众路线要牢记,以此来勉励新党员明晰身份,要勇于改正缺点与不足,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社会、为他人多做贡献。每年6月末,召开庆“七一”党员宣誓大会和党员升国旗活动,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很多党员在参加这一环节后,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5.系统开展党支部书记轮训工作。大连理工大学以“强组织、增活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党支部书记”为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党支部书记工作实务培训,开展《如何当好一名党支部书记》专题辅导。组织由民主选举产生的班级党支部书记观看视频《井冈丰碑》,讲解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不忘我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组织观看纪录片《信仰》,引导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坚定信念跟党走。参观校史馆和桥隧研发基地,讲述身边的创业故事。党支部书记素质的提高,让班级党支部工作文明、有序、高效。

大连理工大学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学生班级支部建设得有声有色,学生党员素质进一步增强,学生党支部面貌焕然一新。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广大高校党务工作者会上下同心、群策群力,争取以更好的成绩为学习科学发展观、参与创先争优、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献礼。

猜你喜欢
大连理工大学支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伪随机码掩蔽的扩频信息隐藏
中泰化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