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4-08-15 00:50
护理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执业资格大纲

邓 岚

自1993年3月26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本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从而使我国护理管理工作步入法制轨道,逐步与国际接轨[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提高我国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护理质量和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举行10年来,考试大纲进行了多次调整,考试大纲的变化带动了各医学护理院校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的护理教学改革。《妇产科护理学》作为临床学科,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必须考核的科目之一。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探讨。

1 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行统一的考试大纲、试题、评分标准的要求,逐年修订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校教育与行业准入要求接轨。

1.1 考试大纲的变化 卫生部从1995年起,在全国正式开始实行护士执业考试,2003年将其并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于2011年正式更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行10多年来,考试大纲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010年5月,卫生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3]。该办法对考试内容做了调整:从2011年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4个科目改革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专业实务主要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和技能等。实践能力主要考查疾病的临床表现、健康评估、护理程序及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等。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以及独立完成临床护理的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对不同病情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加大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要求。考纲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护理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护理操作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改革起到积极推进作用[4]。

1.2 考核内容的变化

1.2.1 考试内容编排由学科到系统 新大纲一改以往的护理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5大板块模式,变成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共21章内容。其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整体的系统的病症为学习内容,由单一学科、单一知识、单一技能转向护理整体知识、整体理论、整体技能;从单科知识点应试转向与职场背景及病人紧密相结合的技能整合应用[5]。考试内容更具广泛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1.2.2 由专科到全能形成立体整合 考试内容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通过对新大纲的分析可以看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更加强调护理的独特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除了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要求有所提高外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具备的伦理道德、法律常识及人际沟通技巧。新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6]。与此同时,新大纲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尽快找到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1.2.3 打破学科界限,突显临床实践能力 针对疾病谱的变化,新大纲要求考生具有更加丰富的临床专科护理技能,能够对病人复杂的病情、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程序与人际沟通技巧帮助病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从而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例如“胎盘早剥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淋病的相关问题”等。要求考生除了考虑病人是妊娠期孕妇的特殊身份外,还需兼顾到内科、外科、传染科等常规护理措施。所以,只有应用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才能对试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又如妊娠期高血压的考题,如“最适宜妊娠期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首先,考生在做答时要选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这属于内科护理范畴;其次,又要考虑到妊娠期高血压的产科护理特点,这又属于妇产科护理范畴,综合两门学科知识的正确运用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一病症的病人较少,合并症的病人居多,考题中对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护理措施的考查就是检验考生合理运用多学科知识处理复杂病症的综合能力,这种考查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3 考试题型的变化 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临床病例题量增大。2011年以前的考试大纲规定,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为15%,其中记忆概念性题目占60%。从2011年开始,考试题型改革,近3年的实践能力模块中,《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平均为15.9%,以病例形式出现的题目占《妇产科护理学》题目的89.5%,其中比较复杂的病例分析题占57.9%,相应减少了记忆概念性题型[7]。新大纲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临床实践分析能力有更高要求。考试题型更加注重考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道试题就是一个临床实际问题,通过各种临床情景来命题,考查学生评判性思维、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做出决策的能力。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的变化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改变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冲击,这就要求现行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应与新一轮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通过分析近3年的考试情况及考试大纲,现提出以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2 用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引导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

2.1 熟悉和掌握教材上的知识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整理归纳知识,把握知识点中“最”“首先”“首要”“常见”等关键词,例如,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子宫肌瘤,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卵巢癌等。再例如,早产、流产、胎膜早破的诱因以及物理化学检查结果列表比较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

2.2 有效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 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将《妇产科护理学》整合为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妊娠期疾病的护理、分娩期疾病的护理、产褥期疾病的护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妇科肿瘤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等7个课程模块,并将护理人文知识渗透课程的内容中。应用模块课程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历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的综合应用型题目考得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所以,在授课中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学时数,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特别是有相同点的疾病要归纳整理,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这些病症都是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异同点来比较学习。

2.3 以考试大纲为复习导向 指导学生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其应试的针对性,对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力求熟练掌握。让学生适当地做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试题的类型,掌握答题的技巧,避免因答题方式的错误而丢分。在组织学生进行应试复习时,除了让学生复习掌握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外,还要注意《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内科保守治疗原则和尿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指证等。

2.4 熟悉试题类型,掌握解答方法 对试题类型要熟练把握。多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题型——单项选择题,选择题不同于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等主观题,答题要求精准,答案只有唯一。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总结及鉴别比较,考试结果多是错误的。因为选择题强调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一些关键考点不能准确把握,则难以应对考试,而这也正是选择题考试的大忌。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时应注意将考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相似的疾病进行比较鉴别。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常见的有各种类型流产和宫外孕,首先将流产和宫外孕区分开来,必须抓住关键的区分点:子宫的大小与停经的天数是否相符——相符的是流产,不相符的是宫外孕。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会让学生对比忆,对比着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例如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这两种疾病,它们的共同症状为妊娠晚期出血,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无诱因、无疼痛的反复阴道出血;而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有诱因、有疼痛的阴道出血。

2.5 掌握考点,突破重点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点,把考点讲透彻,并用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生源情况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职学生,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如何使其在较短的考前两个月急训中掌握考点,我校采用了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讲授、解析等形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理论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讲解要形象、通俗。《妇产科护理学》重点在于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枯燥的数据在短时间内记住,全靠教师的有意识的归纳总结[9]。例如骨盆各平面的径线既繁多又难记,其中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和出口横径是最常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总结为:从上到下的值分别是11cm、10cm、9cm,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识记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

2.6 加强见习和实习工作 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临床实践则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在见习和实习工作中,注意指引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接触,使其对各个系统和妇产科专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典型的病例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抢救处理以及对羊水栓塞病人的抢救治疗,由此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复习一遍,就会让学生对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和共同点以及护理和治疗的内容终生难忘。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实习所在医院的交流合作,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实习护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护理查房和面向实习生的学术讲座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实习医院配合学校对实习生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学校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实习结束返校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

3 小结

总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涉及面广,体现了多学科的互相渗透和融会贯通,检验了应考者的综合素质[10,11]。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开展基于新大纲调整的护理教学改革。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落实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更新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将考试要点体现于日常课堂讲授中,更好地实现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李春玲,季晓辉.新护士执业考试改革下中职护理课程设置对策[J].当代护士,2011,10:154-156.

[2] 白联缔,吴冰.护士执业考试的新变化与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6):1128-1129.

[3] 郭艳春,张志刚,穆秋玲.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实践能力考试中妇产科护理内容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91-92.

[4] 冯照力.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信息,2012,25(8):28-29.

[5] 胡丽.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引导内科护理教学改革新思路[J].求医问药,2012,10(11):247.

[6] 邓寒羽,陈京立.以护士执业考试为导向完善我校护理教学体系[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428-430.

[7] 梁少斌.针对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7):79-80.

[8] 梁少斌.针对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7):79-80.

[9] 崔萱.如何应对护士执业考试中妇产科护理学部分考题[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59-160.

[10] 窦娟花,张要珍,张少茹.不同层次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焦虑状况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3A):600-602.

[11] 薛海燕,魏碧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生实习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9B):2426-2427.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理学执业资格大纲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试论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利中医护理教学
关于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思考
浅析执业资格考试的变化
年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