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冷46块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2014-08-15 00:51吕滨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化工管理 2014年29期
关键词:含油岩性测井

吕滨(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

一、油田概况

冷家油田冷46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段,中央凸起西侧,整体构造形态为以东西走向断层为主要断裂,被南北向断层所切割的断块构造,该区为近距离滑塌沉积,重力流沉积为主[1]。

1994年冷46块s3油藏采用一套层系、正方形井网、300 m井距布井,采用天然能量开发。随着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油藏能量不断下降,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了能合理有效开发油藏,结合该块特点,采用了压裂投产方式进行生产[2]。为了能够寻找含油性好,物性条件好油藏,达到优选储层进行压裂,有必要开展储层测井评价研究。

二、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1.测井评价难点

冷46块在测井评价方面有以下3个难点:①岩性多样。依据薄片鉴定及x衍射全岩资料,主要有砂砾岩类,砂岩类,泥岩类3大类5种岩性;②孔隙分布不均、物性差异大。储层孔隙度为7.1%~17.0%,平均约14%,渗透率为1×10-3~10×10-3μ m2,平均为6×10-3μ m2。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③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难以确定。

2.岩心与测井资料点选取原则

岩心资料点选取原则为尽量选取系统取心井,单筒岩心收获率90%以上,避免无法准确确定取心点深度。测井资料点选取原则为测井读值井段井眼不垮塌、单层厚度大于0.4 m。

3.岩性识别

依据岩石薄片、粒度、x衍射全岩分析资料,将该区岩性分为5种:砂质中砾岩、砂质细砾岩、细砾状砂岩、砂岩、(含泥)泥质岩。根据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岩分类,达到识别岩性目的[3]。

4.储层识别

在岩性识别基础上,依据含油性、物性特征确定储集岩[4-5]。由取心井统计的储集岩中,砂质细砾岩、含细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含油性最好,以油浸、富含油为主;砂质中砾岩含油性较差;(含泥)泥质砂岩含油性最差,以荧光为主,是非有效储集岩。

5.储层分类评价

(1)孔隙结构分类

在储集岩中,结合孔隙结构,将该区储层分为3类。①Ⅰ类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含砾砂岩。孔隙度平均为16.7%,渗透率平均为9.4×10-3μ m2,平均喉道半径为1.46μm,均质系数为0.31;中孔、低—特低渗、特细喉、粗歪度储层;②Ⅱ类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砂岩、砂质细砾岩。孔隙度平均为15.4%,渗透率平均为3.9×10-3μ m2,平均喉道半径0.81μm,均质系数为0.29;中—低孔、特低渗、特细喉、粗歪度储层;③Ⅲ类储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岩、泥质砂岩。孔隙度平均为11.0%,渗透率平均为1.6×10-3μ m2,平均喉道半径为0.41μm,均质系数为0.18;低孔、特低渗、特细喉储层。

(2)产能分类

按照这3类储层划分,对已经压裂的投产井进行产能统计,以单井初期日产油及半年累计产油为分类依据,将油井分成3类:一类油井初期日产油大于18 t/d,半年累计产油大于2000 t;二类油井初期日产油为2~18 t/d,半年累计产油为1000~2000 t;三类油井属低产或不出油井,初期日产油小于2 t t/d,半年累计产油小于1000 t。

(3)电性分类

在孔隙结构对储层分类基础上,结合冷46块投产井产能情况,制订不同类型储层电性标准。

三、实际应用

应用储层综合评价标准,结合冷46块投产试油资料,对冷46块的11口井进行老井复查,并优选12口井进行压裂,试采后均获得工业油流。

结论

1.研究区岩石类型,岩性分布特点,物性特征等因素是该区测井评价的难点。

2.在岩石地质分类基础上,开展了岩心刻度测井,可定量识别岩性。

3.依据岩性、孔隙结构、电性、产能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为储量研究和开发部署提供了依据。

[1]赵澄林,朱筱敏,季汉成,等.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25-129.

[2]于军,赵启双.辽河外围盆地低渗透油藏早期开发设计的探讨[J].特种油气藏,1994,1(1):29-33.

[3]鲁红,李建民.一种实用的砂砾岩储层有效厚度解释及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3):135-137.

[4]高永富.钱家店凹陷九佛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1,8(2):19-22.

[5]丁纯军,等.志丹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评价[J].特种油气藏,2002,9(5):26-29.

猜你喜欢
含油岩性测井
本期广告索引
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刻度及测井数据处理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相关矩阵和熵值算法在松辽盆地元素录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BAF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
铁路含油污泥焚烧的特性
中石油首个全国测井行业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