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214井区长4+5、长6储层特性研究

2014-08-15 00:51胡兴渊长庆油田公司长南气田开发项目部陕西西安710018
化工管理 2014年29期
关键词:溶孔粒间喉道

胡兴渊(长庆油田公司长南气田开发项目部 陕西西安 710018)

张卫刚(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 陕西西安 710021)

郭顺清(长庆油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部 陕西西安 710021)

一、储层成岩特征

1.岩石类型

元214区岩石学特征总体上均表现为成岩矿物以长石为主。对研究区延长组长4+5、长6油层296块薄片资料进行三角端元投影,表明延长组长4+5、长6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少量为长石岩屑砂岩,偶见岩屑砂岩。

长4+5、长6油层砂岩岩性为粉细-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其中长石含量44.1%,石英含量24.7%,岩屑含量9.7%,其它8.3%,主要粒径在0.06~0.25之间,分选好,磨圆度为次棱,胶结类型主要以薄膜-孔隙为主。填隙物含量9.4%,填隙物以高岭石为主,绿泥石、硅质次之。粘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等。

2.填隙物特征

长4+5、长6填隙物主要成份有绿泥石、方解石、铁方解石,含量分别为5.7%、2.2%、1.5%;其次为高岭石、水云母。

二、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储层的孔隙类型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是按孔隙大小,另一是按成因。研究区按成因类型对长4+5、长6油层组进行孔隙类型划分。原生孔隙主要是岩石原始沉积下来是就已经形成并保存至今的孔隙。这类孔隙又可细分为压实剩余的原生粒间孔隙和胶结剩余粒间孔隙,两者统称为残余粒间孔。另外在杂基中的微孔隙也属于此类,但该类孔隙喉道太小,对储存石油意义不大。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研究区长4+5、长6储层的原生孔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溶蚀孔次之,微裂缝很少。尽管在铸体薄片分析中给出了晶间孔的比例,但自生高岭石中的晶间孔实际上是胶结剩余的粒间孔或溶蚀孔,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成因类型。

1.残余粒间孔:研究区长4+5、长6段内残余粒间孔占总孔隙的比例为74.58%。

2.溶蚀孔:在扫描电镜下沿长石解理面发生强烈溶蚀,如元69井2148.4m,溶孔直径可达5μ m。统计表明,本区次生孔以长石溶孔为主,岩屑溶孔次之,长4+5、长6为22.72%。

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根据本区储层孔隙、喉道分级标准,结合本区延长组储层孔隙结构资料分析认为,本区目的层共有五种孔隙结构类型,长4+5、长6油层组以细小孔微细喉道型为主。研究区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能较好地表征和反映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孔隙结构和储集性能。

长6油层组砂岩排驱压力为0.18~2.92 M Pa,平均1.18 M Pa;中值压力为1.36~38.05M Pa,平均为10.09 M Pa;最大喉道半径为0.25-4.02 μ m,平均为1.45μ m;平均喉道半径为0.02~0.54μ m,平均 0.15μ m;最大进汞饱和度为 75.24%~93.99%,平均87.48%;残余饱和度为47.62%~66.32%,平均59.26%;退汞率为24.92%~36.71%,平均32.28%;分选系数1.61~3.31,平均2.44;歪度系数1.13~1.94,平均1.67。毛管压力曲线进汞段较陡,孔喉的分选性较差。

长4+5油层孔隙面孔率3.8%、平均孔径26.7 μ m,储层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其中粒间孔2.4%、占面孔率63.0%,长石溶孔1.0%、占面孔率27.3%,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均占0.2%,长4+5储层孔隙组合类型以溶孔-粒间孔、粒间孔为主。长4+5油层排驱压力0.8 M Pa,中值压力3.06 M Pa,中值半径0.29 μ m,最大进汞饱和度83.93%,退汞效率27.36%,具有排驱压力大,喉道分选较好,退汞效率低的特点。长4+52喉道类型以片状或弯曲片状最为常见,少见管束状喉道;平均最大喉道半径为0.9119 μ m。该区长4+5储层孔喉组合为小孔-微细喉型。

四、油层物性特征

参考邻区,长4+5油层含油面积内12口井632块样品常规物性统计,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0.35%,渗透率为0.83×10-3μ m2。随着层位的加深,渗透率逐渐减少,而且成岩作用的强弱使长4+52在不同区块物性差异较大。

对研究区 内115个铸体薄片的物性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长6油层组砂岩孔隙度为1.26%~15.66%,平均10.83%,83.48%的样品为 8~15%之间;渗透率为 0.01-9.89×10-3μ m2,平均为0.78×10-3μ m2,渗透率在0.1-1×10-3μ m2的占75.65%。

根据低渗透储层分类标准,长4+5和长6储层主要是超低渗透层,其次是特低渗透层。

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以细砂为主,平均占90.20%,粉砂次之,占5.31%,较少量的中砂,分选较好。

该区长4+5油层粒度中值平均为0.125mm;标准偏差平均为0.71;偏度为-0.04~0.49,平均0.21;峰度为0.95~3.32,平均1.49。表明长4+5油层颗粒分选较好,属正偏态,峰度呈尖锐状。

五、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分析

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与许多地质因素有关,如沉积相及其碎屑粒度、分选、圆度和杂基含量等,影响孔隙构成的成岩作用以及影响裂缝的发育程度的构造作用。

通过分组统计分析了研究区的60多个铸体薄片的分析成果,得出了长6油层组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长6油层组渗透率是0.1×10-3mm2、1×10-3mm2、10×10-3mm2时,根据孔渗的关系方程:y=0.022 e0.271x,所对应的孔隙度分别是5.57%、14.05%和22.53%。相关系数为0.67,相关性较好。

小结

元214油藏长4+5、长61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少量为长石岩屑砂岩,偶见岩屑砂岩;原生孔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溶蚀孔次之;以细砂为主,平均占90.20%,粉砂次之,占5.31%,少量的中砂,分选较好;研究区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0.35%,渗透率为0.83×10-3 μ m2,属于超低渗油藏,次为低渗油藏;长6油层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

[1]肖玲等,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J].新疆地质.2007.

猜你喜欢
溶孔粒间喉道
超深层高压气井可溶筛管清洁完井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粒间摩擦和层厚比对二维分层颗粒系统底部响应的影响
粒间滚动阻力对砂土压缩特性影响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储集空间类型对宏观物性的影响
——以鄂东临兴神府地区为例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胜利油田致密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樊家川油田储层特征研究
亚声速二喉道流场不对称现象研究
苏里格气田南区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研究
扩张型双喉道喷管的流动特性和起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