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用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2014-08-15 00:49昌琪烽刘玉飞明星星
上海塑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季戊四醇红磷磷酸酯

昌琪烽,刘玉飞,,,明星星,付 光,金 松,张 凯,何 敏,

(1.贵州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凯科特材料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14;3.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14)

0 引言

聚丙烯(PP)由于价格低廉,易于加工成型,产品的综合性能优良,外观效果良好,且对人体没有毒害,所以用途非常广泛[1]。但是,由于其极限氧指数只有17.4%左右,且在燃烧时速率快、发热量高、不易熄灭,并伴有发烟和滴落等现象[2-3],限 制了PP的使用范围。因此,PP 的阻燃研究备受人们关注。通常用于PP 的阻燃剂大多是含卤阻燃剂。但含卤阻燃剂阻燃的PP 材料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的化合物、腐蚀性气体和烟雾等,对环境和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对无卤阻燃体系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磷系阻燃剂是一种无卤阻燃剂,具有无卤、低烟和低毒等特性,还有用量少、效率高等优点。

根据磷系阻燃剂的组成和结构可分为无机磷系阻燃剂、有机磷系阻燃剂及复合型磷系阻燃剂三大类,其中无机阻燃剂主要包括红磷和无机磷酸盐;有机阻燃剂主要包括磷酸酯、亚磷酸酯、膦酸酯等;而复合型阻燃剂主要是指膨胀型阻燃剂[4]。

1 无机磷系阻燃剂

1.1 红磷

红磷又名赤磷,是一种性能较为优良的阻燃剂,具有高效、抑烟和低毒等特点。但是在应用中,红磷具有一些缺点:着火点较低,其粉末容易爆炸,受潮时易氧化成酸,且释放出有毒气体,难以均匀地分散于高分子复合材料中[5]。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高其阻燃性能,各国化学工业公司或企业对红磷表面改性,开发了用有机物或无机物包覆红磷的产品[6]。我国对于阻燃红磷的研究还比较少,也没有广泛使用。但是,红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仍需引起重视。

1.2 无机磷酸盐

近年来无机磷酸盐发展得十分迅速,主要有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和三聚氰胺磷酸盐(MP)[7]等。

聚磷酸铵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成功的。由于其价格低廉,并且可以作为膨胀型阻燃体系的重要组分而发展迅速。它含有磷、氮两种元素,在材料燃烧时,通过分解释放出氨气,并产生聚磷酸和焦磷酸等物质,发挥了气相和凝聚态的阻燃作用,并通过磷、氮协同效应,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8]。但是APP很少单独使用,需与成炭剂复合使用,通过形成膨胀型阻燃体系在聚烯烃中得到应用。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APP 的质量分数为70%~80%。此外,该助剂还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防火涂料和聚氨酯等材料中[9]。APP 在无机磷酸盐类阻燃剂中应用最广,是一种使用安全的高效磷系非卤消烟阻燃剂。

MP是磷酸与三聚氰胺通过成盐反应制备的,进一步缩合脱水则形成MPP。MPP 和MP 具有与APP相似的性能,可用于防火涂料,并可与成炭剂复合使用于橡胶和聚烯烃的阻燃[10]。

2 有机磷系阻燃剂

有机磷化合物属于添加型阻燃剂。根据化合物结构,有机磷系阻燃剂可分为磷酸酯类、亚磷酸酯类、氧化磷类、膦酸酯类、磷杂环类及聚磷腈类等[11]。其中磷酸酯类、膦酸酯类及磷杂环类有机磷系阻燃剂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2.1 磷酸酯类阻燃剂

磷酸酯类阻燃剂成本较低,相容性较好,成为有机磷系阻燃剂的主要系列。磷酸酯阻燃剂可以分为含卤类和无卤类两种。无卤类磷酸酯阻燃剂可减少燃烧后产生的残余物,释放较少的腐蚀性气体;含卤类磷酸酯含有卤素和磷元素,因此,阻燃效果比较理想。

目前有两种方法制备磷酸酯类阻燃剂:一是采用醇钠环氧化合物或酚钠与三氯氧磷反应来合成;二是采用醇与磷酸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反应来合成[12]。

许苗军等[13]以三氯氧磷、2,6-二甲基苯酚与间苯二酚或对苯二酚反应分别得到四-2,6-二甲苯基间苯二酚二磷酸酯(DMP-RDP)和四-2,6-二甲苯基对苯二酚二磷酸酯(DMP-HDP)。两者都是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合物,为白色的固体,熔点固定,热分解温度较高,添加到ABS树脂中易于加工,且具有协同阻燃的作用。研究表明:DMP-RDP 或DMP-HDP与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4∶1时,其极限氧指数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9.5%和28.2%。

刘治国等[14]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间苯二酚或双酚A 为原料,在1,4-二氧六环、三乙胺及AlCl3等存在下,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新型的磷酸酯类阻燃剂RDPP 和BADPP。热重分析表明:初始分解温度达到259°C的RDPP可用于PC、ABS、PA 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它具有良好的成炭性能,在600°C时残炭率达到57.6%;而BADPP 在600°C时残炭率为45.6%。

刘吉平等[15]首次以季戊四醇和三氯氧磷为原料,在没有溶剂的条件下制得季戊四醇二磷酸酯二磷酰氯,然后在以乙腈为溶剂、三乙胺为缚酸剂的条件下,与对苯二酚反应制得聚季戊四醇磷酸酯。热重分析显示: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可以达到231°C,在600°C时残炭率达到46.4%。

2.2 膦酸酯类阻燃剂

膦酸酯类阻燃剂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耐水耐溶剂性优良,是一类极具发展前途的添加型阻燃剂,主要用于聚酯纤维的阻燃。由于膦酸酯类化合物中含有P—C 键,所以其化学稳定性好,且具有耐水、耐溶剂等特性,从而具有持久的阻燃性能。

史红丽等[16]以乙醇与三氯化磷反应生成亚磷酸二乙酯,以水杨醛和对苯二胺反应生成席夫碱,再将两者反应得到N,N-对苯二胺基(2-羟基)二苄基膦酸四乙酯,并确认产物中含有P—C 键,但没有进行相应的阻燃性能测试。

沈文通等[17]以乙基膦酸二乙酯、乙二醇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低聚有机膦酸酯类阻燃剂,产物黏度为3.34Pa·s,磷的质量分数为19.8%。将其与三聚氰胺的质量比按4∶1复配,用于环氧树脂固化体系,并进行了阻燃性能测试,其极限氧指数为28.6%,达到UL 94-V0级。

王丹等[18]以亚磷酸三甲酯和1,2-二溴乙烷为原料,在自制催化剂的作用下获得一种无卤环保型阻燃剂1,2-亚乙基双膦酸四乙酯。其结构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得到确认。在反应温度160°C,反应时间4h,亚磷酸三甲酯与1,2-二溴乙烷的质量比为3∶1,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5%时,产率达到90.9%。

2.3 磷杂环类阻燃剂

磷杂环类阻燃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当磷杂环类化合物加入到高聚物中,受热后表面能生成一层均匀的炭质泡沫层,可隔热、隔氧、抑烟,并防止生成熔滴,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作为膨胀型阻燃剂。

卢林刚等[19]以新戊二醇与三氯氧磷为原料反应得到氯化螺环磷酰氯,然后分别与间苯二酚和双酚A 反应得到两个化合物1a和1b。可能因为空间位阻的影响,使得环状磷酸酯与间苯二酚的反应相对于与双酚A 的困难,所以1a的产率低于1b。热重分析显示:500°C时1a、1b 的残炭率分别为49%、32%。

马志领等[20]以二溴新戊二醇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反应得到5,5-二溴甲基-2-羟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己烷,然后与三聚氰胺作用,得到二溴新戊二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该化合物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3∶7时制得的复合材料,离火后自熄,并且不产生熔滴,阻燃效果好。

笼状磷酸酯化合物1-氧代-4-羟甲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PEPA)是一种阻燃性能优良的化合物,广泛用于聚丙烯、环氧树脂等材料的阻燃。它可由季戊四醇和三氯氧磷为原料一步反应合成[21]。当前研究的热点是用PEPA 与其它化合物反应制得新的阻燃剂或者与其它阻燃剂复配。

此外,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也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可用于环氧树脂的阻燃。它可由邻苯基苯酚和三氯化磷反应,经过水解再脱水制得[22]。

3 复合型磷系阻燃剂

复合型阻燃剂主要是指膨胀型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不含卤素和锑化物,属于无卤阻燃剂,主要成分为磷、氮。含有膨胀型阻燃剂的高聚物受热时可以分解出不具有燃烧性的气体,如氨气、水蒸气等,并在聚合物表面生成一层均匀炭质泡沫层,能够起到隔热、隔氧和抑烟等作用,有效防止产生熔滴现象[23]。由于膨胀型阻燃剂与PP 的相容性差,还存在吸潮、易析出等缺点,因此,膨胀型阻燃剂的表面改性,不同阻燃剂之间的协同效应,新型膨胀型阻燃剂的开发成为膨胀型阻燃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膨胀型阻燃体系一般是由炭源(成炭剂)、酸源(脱水剂)和气源(发泡剂)三个部分组成。炭源是形成泡沫炭化层的基础,大多是一些含碳量高的化合物,如淀粉、季戊四醇和它的二聚物以及含有羟基的有机树脂等多烃基化合物;酸源一般为无机酸或是加热至100~250°C时能够生成无机酸的化合物,如磷酸、硫酸、硼酸、磷酸铵盐等;气源,如三聚氰胺、双氰胺、APP等大多为含氮的化合物[24]。用于PP 的膨胀型阻燃体系大多以APP 为酸源、季戊四醇为炭源、三聚氰胺为气源,加入一定量的助剂,改善其与PP的相容性。APP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聚磷酸和氨气。聚磷酸是一种强脱水剂,能使PP脱水炭化。生成的聚磷酸可与季戊四醇发生酯化反应,会进一步脱水成炭,使炭层变厚;受热后的三聚氰胺会分解放出氨气,使炭层发泡膨胀。炭层膨胀后具有隔热、隔氧、抑烟等特性,因此达到高效阻燃作用[25]。

膨胀型阻燃剂通常采用微胶囊化[26-27]、偶联剂[28]等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微胶囊化既可以改善阻燃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又可以提高阻燃剂的热稳定性。Wu Kui等[29]利用脲醛树脂与密胺树脂双层包覆的聚磷酸铵(MUFAPP)用于PP 的阻燃。研究结果表明:在阻燃剂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PP/MUFAPP 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高于PP/APP 的;而PP/MUFAPP/双季戊四醇(DPER)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要高于PP/MUFAPP复合材料的。若MUFAPP/DPER 的质量分数为30%,PP/MUFAPP/DPER 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4.5%,阻燃等级能够达到UL 94V-0级。复合材料经过50°C水浸泡后仍能保持较好的阻燃性能。

膨胀型阻燃剂和某些阻燃剂复配既可以减少阻燃剂的用量,提高其阻燃性能,又可降低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Nie Shi-bi等[30]利用水热法合成纳米多孔磷酸镍(VBS-1),并添加到PP/APP/PER 中。当VBS-1的质量分数为2% 时,PP/APP/PER 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由28.0%提高到35.5%。X 射线衍射分析显示:PP/APP/PER/VSB-1体系在800°C下处理10min,其磷炭比、氮炭比分别由0.133、0.033提高至0.205、0.047。

合成新的成炭剂能克服阻燃剂水溶性大、容易析出等问题。Nie Shi-bi等[30]合成一种成炭剂CFA,用于包覆聚磷酸铵(MAPP)的阻燃体系。当PP、MAPP、CFA 的质量比为70∶20∶10时,制得的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6.5%,热释放速率、热释放总量、质量损失均有显著下降。与纯PP相比,热释放速率由1 140 kw/m2下降至100kW/m2,热释放总量由96 MJ/m2下降至16.8 MJ/m2,质量损失由100%下降至40%。复合材料的耐水性明显提高:在水中浸泡168h后,其阻燃等级仍能够达到UL 94V-0级。

为了满足对膨胀型阻燃剂的更高要求,开发新型的膨胀型阻燃剂已经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Song Li-gang等[31]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膨胀型阻燃剂PDBPP,含有磷、氮,能提高阻燃PP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PP/PDBPP 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在PDBPP的质量分数为20%时达到25%。如再添加金属螯合剂,与PDBPP 复合使用,其极限氧指数能够进一步提高,热释放速率明显降低,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若PP/PDBPP 体系中,乙酰丙酮锌或乙酰丙酮铬的质量分数为1%时,其极限氧指数由25%分别增加至27.4%、28.2%。

4 展望

随着材料高性能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聚丙烯所用的磷系阻燃剂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但由于磷系阻燃剂自身表面处理技术不够完善,一些阻燃剂的相容性差,有机磷系大多为液体,还存在热稳定性较差,发烟量大,挥发性大等缺陷,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总之,磷系阻燃剂市场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国内外企业都将磷系阻燃剂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

[1]李运涛,郭丹丹,何静,等.有机膨胀型氮磷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中国塑料,2012(6):91-95.

[2]SONG Pin-gan,SHEN Yu,DU Bao-xian,et al.Effects of reactive compatibilization on the morphological,thermal,mechanical,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intumescent flame-retardant polypropylene[J].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2009,1(2):452-459.

[3]徐亚新,虞鑫海,李四新.无卤含磷阻燃剂协效氢氧化镁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研究[J].绝缘材料,2012(5):12-15.

[4]班大明,赵欧,孙海达.新型含磷阻燃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2,26(14):104-106.

[5]张铁江.常见阻燃剂的利与弊[J].煤炭技术,2010(2):204-206.

[6]李友凤,易守军,叶红齐,等.纳米改性氢氧化铝包覆红磷稳定性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0(11):14-16.

[7]史红丽,罗轩,黄小冬,等.芳基双膦酸酯阻燃剂的合成[J].精细石油化工,2012,28(6):55-58.

[8]崔益顺.聚磷酸铵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1,40(7):15-17.

[9]LIAO Shu-hang,LIU P L,HSIAO M C,et al.One-step reduc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oxide with phosphorus-based compound to produce flame-retardant epoxy nanocomposite[J].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12,51(12):4573-4581.

[10]孙同兵.无卤磷系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聚烯烃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1.

[11]杨丽,周逸潇,韩新宇,等.阻燃剂阻燃机理的探讨[J].天津化工,2010,24(1):1-4.

[12]胡婧,李锦春.磷酸酯与无机阻燃剂协同阻燃PO/ABS合金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1,23(1):53-56.

[13]许苗军,杨坤,李斌,等.不同聚合度成炭剂在膨胀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研究[J].塑料科技,2013,41(6):83-86.

[14]刘治国,钟柳,陈绍玲.新型亚芳基双[二(季戊四醇磷酸酯)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表征与热稳定性[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2):97-101.

[15]刘吉平,班大明.聚苯氧基磷酸对苯二酚酯的合成,表征及其热稳定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3,44(13):1912-1914.

[16]史红丽,王丹,周洁等.阻燃剂对二苄基双膦酸四甲酯的研制[J].中国阻燃,2012,34(4):55-59.

[17]沈文通,李相彪,姚成.一种新型低聚膦酸酯的合成及其在阻燃环氧树脂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5):68-72.

[18]王丹.无卤双膦酸酯类阻燃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9]卢林刚,陈淮思,曹飞,等.新型无卤阻燃剂新戊二醇二焦磷酸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分解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0,68(15):1532-1536.

[20]马志领,王献玲,孙楠,等.二溴新戊二醇在膨胀型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作用机理[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30(5):98-103.

[21]钟柳,苏海晓,刘明,等.含季戊四醇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24(1):127-132.

[22]张雪,马会娟,李永刚,等.反应型阻燃剂中间体DOPO合成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4):351-353.

[23]许海燕,江赛华,胡源,等.新型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聚丙烯(PP)中的应用[J].火灾科学,2013,22(4):213-218.

[24]戴培邦.一种改性磷-氮膨胀型阻燃剂阻燃ABS的阻燃性能及燃烧行为[J].绝缘材料,2011(6):36-38.

[25]冯金清,黄超亮,蒋兴华,等.新型环保高效膨胀型阻燃剂阻燃聚丙烯[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4,26(1):48-51.

[26]常怀春,吕通建,郭轶超,等.酚醛树脂为囊壁的微胶囊红磷的制备及其在电缆料中的阻燃应用[J].塑料工业,2011,39(1):89-92.

[27]喻龙宝,黄竹谋,康文彬,等.膨胀型阻燃剂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阻燃性影响的研究[J].涂料工业,2010,40(3):14-17.

[28]尹昌宇,赖学军,张海丽,等.含磷钛酸酯偶联剂改性膨胀型阻燃剂及其阻燃聚丙烯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1,39(7):99-102.

[29]WU Kui,SONG Li-gang,WANG Zhong-de,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ouble shell microencapsulated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nd its flame retardance in polypropylene[J].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2009,16(3):854-860.

[30]NIE Shi-bin,ZHANG Ming-xu,YUAN Shu-jie,et al.Thermal and 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 of novel intumescent flame retardant 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composites[J].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2012,109(2):489-495.

[31]SONG Li-gang,LU Xue-qiang.Flame-retarded polystyrene with phosphorus-and nitrogen-containing oligomer:Prepar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2,123(2):770-778.

猜你喜欢
季戊四醇红磷磷酸酯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红磷的制备工艺
阻燃成炭剂trimer和微胶囊红磷复配阻燃聚甲醛的研究
SO42-/TiO2-SnO2固体超强酸无溶剂催化合成季戊四醇硬脂酸酯
大米淀粉磷酸酯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季戊四醇锌热稳定剂的制备与应用
一种新型蓖麻油酸季戊四醇酯的制备及应用
基于Ni2+氧化性和磷酸酯缓蚀性制备水性铝颜料
红磷膨胀阻燃体系阻燃聚甲醛的研究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测定纺织品中磷酸酯类增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