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图画书常用教学策略浅析

2014-08-15 00:44马冬雪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图画书科学知识蜻蜓

李 静, 马冬雪

(1.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语言文学系,河北 石家庄 050228;2.河北省省直机关 第三幼儿园,河北 石家庄 050011)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1]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利用科学图画书开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也日益普遍.

图画书(也称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完全没有文字的新型儿童读物,已被全世界公认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图画书蕴涵的智慧和力量是其他儿童文学品种不能代替的.图画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一类就是帮助孩子从中学习体验科学知识的图画书,这类图画书称为科学知识图画书.科学知识图画书以图画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科学知识和信息.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阅读、游戏和创编是幼儿园在进行科学图画书教学时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下面我们将分析各个教学策略使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 阅读策略

幼儿只有对科学图画书进行阅读,才能从中汲取营养.阅读过程可以是分享阅读,也可以是幼儿的独立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1)年龄适度原则

开展科学图画书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受众的接受能力,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孩子们有自己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视野.比如《啊!蜻蜓》一书,大开本,70页,不看内容仅从数量而言,这本书就不适合低幼儿童,书的封面也明确提到本书适合5-12岁亲子阅读.相对而言,进行科学图画书的教学工作最适合在大班开展,因为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能具体生动地描述事物,观察力和理解力明显高于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同时,大班年龄段的幼儿遇到问题时喜欢思考,有些幼儿甚至能表现出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小班中班也可以开展科学图画书教学,但选取的科学图画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内容应较少,篇幅应较短.比如经典的科学图画书《骨头》《牙齿的故事》等.

(2)注重不同类型科学图画书的选择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目前科学图画书的种类有纪实类的,比如《啊!蜻蜓》,这类科学图画书注重写实性,虽然知识点准确,利于把世界直观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但生动性不足,没有辅助教学措施往往就会流于单调枯燥.有虚构故事类的,如《小威向前冲》这类科学图画书注重用故事语言和图画给儿童讲授科学的道理,强调故事的独创性,有趣的情节往往会打动、吸引小读者,这也是我们使用比较多的一类.还有一类是散文哲思类的,如《风到哪里去了》,注重从孩子角度对自然社会的一些永恒问题进行思考,从对自然的探索回归到人内心的思考.很显然这一类不适合低幼儿童.教师在进行科学图画书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特点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3)注意教学内容的取舍

开展科学图画书教学,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确立不同的教学主题,并据此对科学图画书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啊!蜻蜓》一书共有70页,面对5岁幼儿和12岁儿童进行教学,教学目的肯定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期待,对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确定相应的侧重点.比如面对5岁幼儿的教学,就可以确立侧重了解蜻蜓的分类,面对12岁儿童的教学,就可以侧重认识蜻蜓的身体构成等,这也遵循了科学探究由浅入深的规律.

(4)注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科学并不代表枯燥无味,幼儿的科学学习应该立足于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孩子们思考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幼儿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但是一定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自己的生活认知基础上获得成长.科学知识图画书以图画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科学知识和信息.因此,首先,可以借助鲜明生动的图片,让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啊!蜻蜓》一书中可以开展“找不同”的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而进行蜻蜓种类的区分.其次,要注重趣味性,编织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比如,《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本身是许多新鲜有趣的故事,正所谓寓教于乐,是一本极好的教材.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其故事的生动有趣性充分展现出来.最后,要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让幼儿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2]因此,要注重引导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科学学习,比如在认识春天的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带到公园观察草木花朵,避免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强硬灌输和强化训练.

2 游戏策略

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比重,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3]对于幼儿而言,游戏过程不单是一种玩耍过程,更是一种学习过程.在游戏过程中,枯燥的知识讲解变成了有趣的问题探究,在幼儿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加深认知体验,一方面让身体动起来,满足孩子天性的需要,另一方面把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具体化.比如引导幼儿认识影子,可以开展玩捉“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早上、中午、晚上、以及灯光位置不同带来的影子的变化,让幼儿们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影子大,谁的影子小,幼儿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开展游戏策略要注意,游戏一定要配合教学的需要,时间不固定,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放在教学初、教学中或者教学结束时.

幼儿园的课程多是多元整合课程,因此在安排游戏时就可以考虑不同类型的游戏,比如进行语言游戏《寻找春天》,音乐游戏《咿呀咿呀呦》,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来》等.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身体智力的发展,更学会了与同伴配合,遵守各种规则,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游戏策略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教育对象的知识基础,要在幼儿可以接受的智力、体力范围内进行.

3 创编策略

创编策略比游戏策略要求更高,创编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这实际是一种知识的迁徙提升,也是古人所说的能够举一反三.使用创编策略应注意两个走向的问题:一是创编的内容紧贴教学内容;二是进行知识的扩展,应该是相关知识的链接.比如学了《啊!蜻蜓》之后,大班可以开展科学手工活动《可爱的竹蜻蜓》.有的幼儿园专门开展了认识蚕的活动,即“我的DIY农场——蚕宝宝变形记”活动,小朋友通过和家长一起饲养蚕宝宝,经过每天的观察记录,见证了蚕宝宝的成长蜕变过程,蚕卵—蚁蚕—成龄蚕—蚕蛹—蚕蛾,这既避免了死板简单的知识说教,又让幼儿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了关爱,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了人文关怀.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教室的自然区角建设,让幼儿自己种植一株植物,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每一个生长过程,再结合绘本《小种子》讲解植物种子的传播以及植物的生长,这样幼儿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总之,科学图画书应该是一座桥梁,它通过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获得更深刻的生活体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桥梁的建设者,幼儿教师应该潜心钻研,通过对教学对象的把握,通过灵活运用阅读、游戏和创编策略,让幼儿对科学图画书的教学内容充满好奇,让科学图画书教学落到实处.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EB/OL].[2014-04-3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459.htm.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EB/OL].[2012-10-15].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10-15/4248631_5.shtml.

[3]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3.

猜你喜欢
图画书科学知识蜻蜓
蜗牛看牙医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蜻蜓
蜻蜓点水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花是一本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