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

2014-08-15 00:43马晓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国际形势战略思想外交

马晓明 高 明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国拥有众多的周边国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邻国多的特性,决定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周边国家和平稳定的相处,是我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需的条件。外交战略的制定,需要依据本国的处境和一定时期内国际上的实际情况而定。在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客观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并依据国内经济建设的需求,对我国的外交战略思想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新的外交战略体系。在新时期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探讨研究,有利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制定,能够促进外交的发展。

一、当代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

世界主题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世界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处于冷战之中,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难以避免。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冷战逐渐的被削弱直至结束。邓小平经过仔细冷静的分析后指出“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邓小平认为只有美国和苏联有资格打世界大战,但是这两个国家谁都没有这个胆量,第三世界的崛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战争的发生。当世界各国采取有效的措施后,争取较长时间的世界和平仍有可能。

邓小平在准确判断出世界形势之后,提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但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和平和发展问题反映出了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势,它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和平与发展是一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第三世界、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各国人民的愿望,因为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才能顺利的进行。邓小平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当代世界的主题做出了科学、准确的判断,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准确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我们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是保证我们发展的根本目标。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为了应对苏联的霸权主义,中国采取了“一条线”的战略。在20世纪的80年代,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僵持局面也发生了变化,中国无论加入到哪一方或者与其建立战略联盟,世界均会出现不稳定的局势,因此说中国只有做到真正的不结盟,才能维持世界的和平。邓小平在分析了新的国际形势后指出,“一条线”的战略已不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应该和任何一个国家都交往,和任何一个国家都成为朋友。中国不会打别国的牌,但也不会允许任何国家来打中国的牌,中国奉行的是真正的不结盟。坚持独立自主,真正的不结盟,指的是我们不参加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政治集团,我们同每一个国家都保持友好和平的关系。在处理世界性的问题中,我们应该站在公正的角度,不偏袒任何一方。我们既不与美、苏等超级大国结盟,也不会同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结盟,中国永远“不当头”,永远不会骑到别人的头上,我们要努力树立起真正的和平大国的形象。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要求我们必须按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事务,维持国家政治经济秩序。我们奉行互相尊重的原则,互不干涉内政,我们不会以大国的名义去威胁别国,我们也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参与我们的内政对我们发号施令。

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中国幅原辽阔,周边邻国较多,因此周边的环境较为复杂。中国与一些邻国之间一直存在着领土主权争夺的问题,领土的争夺造成很多问题和矛盾,严重影响着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为了能够解决好领土争端的问题,避免矛盾的加剧,邓小平在坚持主权归属我国的前提下,创造性的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邓小平指出,我们可以把有争议的、一时还无法解决的领土问题暂时的放一下,先将争议搁置在一旁,由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我们应该向前看,不能永远纠结在历史的旧账中,对于主权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的来解决,这一代人解决不了就交给下一代人,等到时机成熟时问题自然就能解决掉。邓小平提出的“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开创了一条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新路子。从南沙群岛等问题的解决来看,此方法非常的具有实用性,我们既尊重了事实,又避免了矛盾的加剧,国家之间的和平也没有受到影响,双方的共同发展又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完全符合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特点。

四、韬光养晦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的政治发生很大变化。为了保证国际战略的正确实施,邓小平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这一新的策略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韬光养晦。我们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急躁,我们应做到沉着冷静,客观的去分析国际形势。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我们应沉着冷静的去分析,看清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的分析局势的变化,看清存在的挑战和机遇,以便把握机会争取主动。我们坚决不能在对方采取行动之前首先出击,不能锋芒毕露。稳住阵脚指的是,当出现对我们不利的形势时,我们不能乱了阵脚,应毫不动摇的坚持住,只有稳住了阵脚才能将事情做好。沉着应对指的是我们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不要急,先冷静的将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从容的去应付复杂多变的局势,不管东欧和苏联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坚持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搞好关系,加强合作。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指我们要既“不当头”,又要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韬光养晦的政策是邓小平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的一个创造性的外交政策,既体现出了邓小平外交战略实事求是的原则,又有其创造性的一面。在苏联解体以后,很多第三世界的国家想让中国打头,扛起社会主义的大旗为社会主义国家代言。邓小平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指出我们千万不能当头,我们的力量和作用都是有限的,头头一当就坏了。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张扬,避免引火烧身。韬光养晦并不意味着我们被动的躲避,而是要积蓄力量有所作为。在对外问题中,我们要坚持我们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不当头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影响力。在涉及到国家的正当利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时,我们一定会旗帜鲜明的坚持我们的原则,并进行必要的斗争。

五、结语

邓小平是一个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外交家,他在对国际局势做出准确判断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个系统的国际战略体系,对我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全面的研究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樊姝.论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J].襄樊学院学报,2006(4):43—47.

[2]彭沛.邓小平的周边外交战略及其实践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8(11):1—3.

[3]孙亚东.论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鲜明特色[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3):38—41.

[4]王友才,孔凡伟.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鲜明特点[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4—6

猜你喜欢
国际形势战略思想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条法工作
浅谈我国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科索沃危机后国际形势走向的重新审视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