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定量研究建构

2014-08-16 11:05代金辉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变量

代金辉

(山东工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企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于自主创新,目前国内的学者研究较多,但均为定性分析。如刘和东、梁东黎[1]提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滞后期为1年时,研发投入强度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很明显,滞后期为2年时,研发投入强度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滞后期为3年时,研发投入强度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双向明显的因果关系。”刘和东[2]提出:“影响转轨时期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子有四个:资金因子、人才因子、知识产权因子、文化因子;其中效应最大的是资金因子,其次分别是人才因子、文化因子、知识产权因子”,等等。

本文区别于以往对此问题的定性研究,首次通过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及因子分析方法,借助《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1995~200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寻求影响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因素,并提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措施。

二、基本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利用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形成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在保留原始变量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起到降维与简化问题的作用,使得研究复杂问题时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

2.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模型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它也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低。

三、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本文受到刘和东[2]提出的“影响转轨时期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子有四个:资金因子、人才因子、知识产权因子、文化因子,其中效应最大的是资金因子,其次分别是人才因子、文化因子、知识产权因子”的启发,通过综合考虑,引入了关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14项数量指标:R&D人员投入(X1),R&D经费投入(X2),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X3),引进国外技术支出(X4),消化吸收经费支出(X5),购买国内技术支出(X6),R&D经费与工业增加值之比(X7),R&D经费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X8),专利申请数(X9),发明专利数(X10),发明专利拥有量(X11),企业办科技机构数(X12),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X13),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X14)。并收集了1995~200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上述各项指标及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具体数据(表1),来进行有关分析。

表1 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统计资料

四、主成分和因子评价分析体系

由相关矩阵可知,除了引进国外技术支出(X4)和R&D经费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X8)两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低外,其他指标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例如:R&D人员投入与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实际上R&D人员投入中的相当一部分就包含在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中;另外,R&D经费投入与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D经费投入越多,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越大;还有,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发明专利拥有量相互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这是很显然的,等等,因此可以尝试进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

表2为总方差分解表。从表中可以看到,前2个公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其中第一个公因子刻画了原有变量总方差14中的10.661,它刻画的方差最大,下面各因子刻画的方差依次减少。但前3个主成分(公因子)可以解释原始变量97.664%的方差。提取4个以后的公因子时特征值的变化很小,基本趋于平缓。由此说明,提取2到3个公因子对原变量信息的刻画有显著的作用,而提取4个以上的公因子对原变量信息的刻画已经无显著贡献,因此,为了反映原始变量尽可能多的信息,这里我们提取了3个公因子。

表2 解释总方差表

对公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Spss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由表3知,第一个公因子基本上反映了R&D经费投入(X2)、发明专利数(X10)、专利申请数(X9)、消化吸收经费支出(X5)、购买国内技术支出(X6)、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X14)、发明专利拥有量(X11)、R&D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X3)、R&D人员投入(X1)、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X13)、企业办科技机构数(X12)的信息,可解释为企业的科技投入和产出,包括投入的资金、人才以及产出的知识产权等。

第二个公因子主要集中了R&D经费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X8)和R&D经费与工业增加值之比(X7)的信息,可以解释为企业的投入R&D经费的利润或效益。

第三个公因子主要集中了引进国外技术支出(X4)的信息,可以解释为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支出情况。

由此可见,提取的3个公因子能很好地解释原始变量绝大部分的信息,其中第一个公因子对入,就可以计算出2000~2005年企业每年的综合实力得分了,见表5。原始变量的解释能力最强,它即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最重要的因素,包括资金、人才。可见,企业的科技人员、科技经费投入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实际中,企业应加大科技人员与经费的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表4中因子得分系数矩阵(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是用原始变量表示标准化公因子的系数矩阵,根据它可以写出因子得分函数,以第一个因子为例,有标准化fac1=标准化x1×0.083+标准化X2×0.098+标准化X3×0.077+…+标准化X13×0.091+标准化X14×0.092.

接下来,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对企业进行每年综合实力分析。采用的变量不再是原有的变量,而是经因子分析后得到的3个因子变量,利用3个因子变量,可以计算出每年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分。由于3个因子变量反映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同侧面,因此计算综合实力时,应给不同变量以不同的权数,这里,以3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于是得到下面的计算公式:综合实力得分 =0.76152×fac1+0.15876×fac2+0.05637×fac3.

按照这个公式,将3个因子变量的得分值代

表5 2000~2005年企业综合实力得分

五、结论与预测

由此,从最后得分的结果可以看出,综合实力得分逐年增大,这个分析结果与客观实际是吻合的,即企业科技投入力度越大,综合实力越强。也证实了我们所提取的3个因子的合理性。

本文选取了14个影响新产品销售收入(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指标,通过因子分析综合出3个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公因子,分别是:企业的科技投入和产出情况、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或企业研发资金投入能力、企业引进技术支出情况。其中,企业的科技投入和产出因子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最重要的因素。

同时,从最终得到的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回归方程知,发明专利数即企业的科技投入和产出因子中的知识产权因子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然而,知识产权综合了资金、人才因素,因此归根结底,资金、人才因素应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因素。

如果没有偶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就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对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企业的总体情况进行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也可以对国内与国外的工业企业做对比。利用综合实力得分计算方法我们可以预测,评价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因子得分对某一个企业与所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做一个比较。这样,使得本来很难评估,比较的问题变得很容易,只需要比较最后的综合实力得分即可,为我们量化解决抽象的创新能力找到了突破口。

自然,我们可以进行预测。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我们令X2为1 500(亿元),即可算得创新综合实力得分为1.425 81;这样我们可大胆预算,若在2015,我们加大投入,令投入人员X1为300(万人),经费投入X2为3 000(亿元),引进国外技术支出X4为1 000(亿元),购买国内技术支出X6为200(亿元),则我们可算得最后的创新综合实力得分为16.964 23.

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首先,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在此问题上,我们要学习西方国家,比如美国,我们要深刻思考,为何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流失于海外,毕竟我们是本土,若能营造一个好的竞争环境,人才也会逐步回归。逐步摆脱官本位思想,要使科技人才有地位,有好的经济保障,所有人公平竞争。在此基础上,要想有所成绩,有所创新,就不能怕犯错误。即便犯了错误也会给我们提供失败的教训。要有足够的胆识敢于设想,敢于吃苦去钻研。面对中国目前的大环境,要使国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国家领导干部兼任学科带头人,充分利用院士,学科带头人的导向作用。其次,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科技创新人才投入,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企业应大胆改革和完善分配和激励机制,吸引科技人才。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以及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积极促进横向课题的实施,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难题攻关,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奖励制度。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融资体系,在财务预算上也应给予高度重视。企业应积极拓展自身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可通过各种商业金融机构的信贷实现资金投入,政府应建立科技、财政、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联合会议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园区建设的支持。另外大胆吸引国外风险投资资本,以及充分利用国内资金来源,特别是吸引民间资本。有效利用民间资本,是实现互赢的唯一办法,政府应大力促进。政府也应以实际的措施如税收减免等来支持自主创新。最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打造自主创新品牌。知识产权能为其所有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大中型企业一方面要对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不能在技术引进或二次创新中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一些企业对于用来保护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却不够重视,知识产权意识较弱,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胡锦涛同志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更应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把知识产权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权益。

[1] 刘和东,梁东黎.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协整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21-25.

[2] 刘和东.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因子与效应[J].中国科技论坛,2008,(1):51-55.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变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也谈分离变量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