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哲学关照下的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
——浅析劳伦斯短篇小说《东西》

2014-08-19 03:03陈冯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理想主义夫妇主义

陈冯超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过程哲学关照下的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
——浅析劳伦斯短篇小说《东西》

陈冯超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英国作家劳伦斯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一生创作了许多小说,其鲜为人知的短篇小说《东西》(Things)从小处着眼,通过描述一对夫妇在欧洲和美国两地的探索,深入探讨了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关系。本文运用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的基本思想,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认识变化过程,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以及认识论上的主客体关系。

过程哲学;理想主义;物质主义;劳伦斯;东西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位大师,著名的现代派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十部长篇小说,七部中篇小说,约五十篇短篇小说。在其鲜为人知的短篇小说《东西》(Things)里,劳伦斯生动地描述了一对自以为是“理想主义者”其实并不准确的美国夫妇在欧洲和美国之间穿梭,追求自由、纯粹的美和充实优雅的生活的过程。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不断比较,他们终于决定抛弃欧洲,回到美国定居。在这对夫妇漫长的探索之旅中,他们最终证明既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不是完全的物质主义者,而是依赖物质的理想主义者。借助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可以恰当地解释小说中两位主人公认识变化的过程,认识论上的主客体关系以及与小说主题相关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过程哲学坚持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整个宇宙是由各种事件、各种实际存在物相互连接、相互包涵而形成的有机系统。自然、社会和思维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处于永恒的创造和进化过程。梅尔维尔夫妇通过与自己的经历、身边的“东西”相互连接,形成了不断变化的认识过程。

这对夫妇的探索从欧洲开始,最先住在巴黎,老巴黎。他们在那儿住了很久,久到都能像当地人一样流畅地说法语了,久到“自己几乎就是法国人了”。但他们觉得“始终无法和法国人交心”,法国人那“永无止境的聪明的物质主义”让他们心灰意冷,越来越觉得格格不入。尽管一开始的时候是喜欢的,并且直到离开时法国在他们心中还是可爱的,但他们无法忍受没有精神食粮的生活。在那里他们找不到想要的,为了追求自由、纯粹的美和充实优雅的生活,他们失望地离开了法国。这是他们首次尝试过完全的物质主义生活的失败宣告。接着他们就搬到了意大利。这个城市因拥有一些“纯粹的、充满同情的东西”而受到这对夫妇的青睐。他们进入“现代不断膨胀的佛教流,他们读书、冥想,故意消除自己内心的欲望、痛苦和忧伤”。实际上,他们在践行纯粹的理想主义。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他们意识到欲望、痛苦和忧伤永远不能除去。带着失望,也带着不情愿,他们以儿子皮特的成长需要为名飞回了美国,开始在另一片土地上对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探索。

他们把欧洲抛在脑后了,但尽可能地带走了在欧洲搜集到的东西。由于收入的缩减,他们在纽约只能租到两个小房间和一个厨房,有限的空间让他们不得不将搜集到的“宝贝”放在一个每月花费50美金的仓库里。很快,那点小地方就很难令人满意了,因为他们的“宝贝”没有一件能拿出来放置,那样就等于什么东西都没拥有。这些代表了他们追求的理想——自由、纯粹的美和充实优雅的生活——的“东西”,要是不在眼前,他们觉得也无法忍受。这里其实已经暴露出他们的理想是挂靠于物质的,他们追求的理想主义也是依赖于物质主义的。但不自知的他们还想继续尝试,于是,这对夫妇把家搬到了“宽广而又干净的西部”。这一次,他们没带任何东西。他们尝试在山间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即尽可能地精简生活所依赖的物质。但没有现代家电,必须亲手打理琐碎家务让生活变得无比痛苦。他们觉得自己成了“丑恶东西的奴隶,让炉子保持燃烧、做饭、洗盘子、打水、擦地:纯粹是可怕又肮脏地压抑生命!”妻子瓦莱丽还梦到了佛罗伦萨,过去的公寓和漂亮的家具。最终,他们意识到自己实在无法过这种清教徒似的生活。结果,当一位百万富翁朋友给他们提供一所在加利福尼亚海滨的小别墅时,他们急忙兴奋地奔过去了,期待在那里获得新生。百万富翁提供的这所房子装备齐全,绝大部分家务都是机器在做,几乎不需要人出力。终于可以不被家务束缚了,终于“自由”了!他们甚至可以悠闲地听太平洋的波涛打在海岸上的声音。但这种良好的感觉也没有持续很久。约九个月后,波涛拍岸的声音在他们耳中变成一种“令人厌恶的残酷的”东西了。梅尔维尔夫妇不再喜欢“新的自己”了,认为物质那么丰裕的生活是在侵蚀过去那两个“珍视理想主义的灵魂”。他们很想念自己的旧物:那些他们用生命中最宝贵的十年搜集起来的东西,那些他们满怀热情搜集的东西,那些他们已视作“理想”的东西。这里的生活没有多少精神的东西可言,于是他们又离开前往别处碰运气了。

过程哲学把物质和精神、身体和心灵看作是同一个过程中的两个要素,认为两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这对我们深刻理解身心关系具有重要启发作用。其创始人怀海特认为,现代哲学对物理和精神一直加以严格区分,笛卡尔教导我们要对物质和精神进行不同的形而上学思考,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独立的实体,并人为地割裂二者的内在关联,这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正是近代西方哲学诸流派的根本缺陷。他认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难解难分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东西》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一开始将物质和精神割裂开看待,他们试图从物质主义或理想主义当中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但在经历了几次曲折的尝试之后,终于发现任何一种纯粹的主义都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他们其实是依赖物质的“理想主义者”。

上述的五次尝试让梅尔维尔夫妇明白了他们既无法过完全的物质主义生活,也无法过纯粹的理想主义生活。幸运的是,探索了一大圈之后,他们最终在美国的克里夫兰找到了他们想要的生活。在克里夫兰大学的一个现代化的小房子里,所有“欧洲碎片”都被陈列出来了。尽管这是丈夫妥协,放弃之前一直珍视的“自由”——“不工作”后换来的,这点牺牲与他们的所得相比不算什么。刚开始,丈夫觉得被工作束缚的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老鼠,这是他一直努力避免的。但在迫不得已接受这份工作后,他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更安静了,也不像以前那么烦躁易怒了。他知道“自己确实是在笼中了,但里面很安全”。妻子呢,更是在每次有客在场时直言:“我们更喜欢美国”。两位主人公以行动证明了过程哲学的观点:物质与精神相互交织。有“东西”支持的生活才是充实优雅的生活,有“东西”支撑的理想主义才是人们想要的理想主义。

近代哲学认为主体与客体相区分是认识发生的前提。怀特海则认为,认识论问题和实在论问题若相互孤立起来,就不可能得到恰当的解决。认知者和被知者、知识与对象观念与事物的二元论,正是他认为近代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所具有的弊端。因此,他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作为主体的自我是在过程之中出现的突现物。客体也是在认识的过程中生成的,是与主体现实地发生关系的客观对象,或者说是主体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和客体是在实际存在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生成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生成的过程。

《东西》的主人公选择栖居地的过程便是这样一种实际存在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期间逐步生成了这里的主体:梅尔维尔夫妇和客体:他们拥有的“东西”和所有经历。主人公不同时期对欧洲和美国的认识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渐渐明晰,并成为他们后面行动的参考。主客体的关系在此过程当中也渐渐显露:梅尔维尔夫妇对物质,即所谓的“东西”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主义是物质化的理想主义,或者说他们一直在用具体的物质的“东西”代替抽象的精神的“东西”。这对夫妇需要的“东西”包括宝贵的漂亮家具,现代机器,收入以及那必不可少的、保证他们过得充实又优雅的别人的赞美。他们之前的经历证明,上述每一件东西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样的欧洲和美国,因前面提到的那些“东西”不同,在他们眼中便是完全不同的。

当这对夫妇分别是25岁和27岁,且年均收入三千美元时,他们觉得欧洲是个人间天堂。他们都作画,但不用为了生计拼命创作。“艺术没有扼住他们的喉咙,他们也就没有扼住艺术的喉咙”。他们可以怡然自得地欣赏艺术品,而不用担心其他。此外,他们有余钱去买漂亮的家具。这种奢侈的搜集爱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可是完不成的。他们舒适优雅的生活是和收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由他们第二次游览欧洲时完全不同的态度就可以证明。那时他们的年收入不到两千美元,他们只能选一些便宜点地方。即便这样,他们也觉得欧洲不像以前那样便宜了。于是沮丧的丈夫常常处于愤怒和抓狂的边缘状态。他在重游昔日挚爱的意大利时“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大衣袖口都磨损了,敏感地厌恶眼前的一切”。他甚至还把这次重游描述成狗回到自己的呕吐物面前,“但就连这呕吐物也是陈旧的了”。事实上,他们第二次旅行之所以失败,不完全是因为欧洲已经变了,相反,是他们已经变了,具体来说,是他们的收入变了。没有足够的钱,他们就不能过上以前那种“充实又优雅的生活”,所以他们也就不再能感受到欧洲的好了。

另一个相似的例子就是美国,但幸运的是,他们的祖国在这对夫妇第二次从欧洲回来之后赢得了他们的青睐。十二年前,当他们离开美国前往欧洲时,他们认为美国是“他们憎恨的地方,是工业物质文明的罪恶之地”。但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来回生活并仔细比较之后,他们还是更青睐美国。这不仅是由于美国已经改变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改变了。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和亲身经历,最终他们向现实妥协了,意识到他们既不能过没有理想的生活,也不能过没有物质的生活。

四、结语

物质和精神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东西,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也是在此追求过程当中一直为人不断探究的话题。劳伦斯的小说《东西》借用一对美国夫妇在欧洲大陆和美国之间探索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平衡的过程,揭示了一个普遍道理,即人类必须拥有一些“东西”才能使自己“自由”,过上“充实而又优雅的生活”。本文运用过程哲学的基本思想,着重分析了两位主人公在权衡物质与精神中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变化,以及形成该认识的主客体关系。

[1]Edgar V.Roberts.WritingThemes about Literature[M].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Inc.,1988.

[2]王慧.Materialized Idealism:the Theme ofD.H.Lawrence’s“Things[J].科技信息,2009,(31):973.

[3]杨富斌.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3,(4): 75-82.

I106

A

1005-5312(2014)17-0076-02

猜你喜欢
理想主义夫妇主义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新写意主义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近光灯主义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理想主义长安马自达MAZD C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