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机器局:历史沿革与历史遗迹保护展望

2014-08-19 03:03陈冰琪于雯雯李卓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遗迹吉林机器

陈冰琪 于雯雯 刘 熠 崔 霞 李卓妍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吉林机器局:历史沿革与历史遗迹保护展望

陈冰琪 于雯雯 刘 熠 崔 霞 李卓妍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光绪年间,吴大澂奏请在东北地区创建洋务军工厂——吉林机器制造局,设厂房制造弹药,对清代边防产生过重要作用。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乱、间断性利用、破坏和重修后,变成了现今的吉林市艺术中心。与其他现存的机器局遗址相比,吉林机器局的现状齐整得多;但现今的艺术中心在宣传、设计和管理等方面与其工业遗迹的身份并不相符。因此,本文从“建立文物环境”的中心思想出发,提出调整机器局现有环境的建议,以期能实现其更多的社会价值。

吉林机器局;发展沿革;文物环境

吉林机器局是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东北第一个军工厂,引领着东北近现代工业的起步发展,在整个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乱破坏、间接性利用后,吉林机器局以文物旧址的状态继续存在。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对其保护意识薄弱,同时又有利益等各种因素,致使对吉林机器局在保护利用的过程中措施不当、损毁严重,目前仅有少量厂房遗存,遗址开发与保护工作亟待完善。

一、吉林机器局的历史沿革

吉林机器制造局是上个世纪创办于东北地区的近代洋务军工厂。1879年崇厚同俄国签订交收伊犁的辱国条约,举国哗然。为了保卫东北边防,筹建军火工厂,1880年,吴大澂奉上谕“前赴吉林”。吴大澂到吉林后,积极整治三姓、宁古塔、珲春边防,落实边防武器弹药的供给。1881年,吴大澂上奏“吉林全省为国家根本重地……目前所最要者,制造军火应设机厂;扼守要隘须铸炮台。”①,很快获批准,“拨银十万两俾资应用”②。1883年,机器局竣工。

据记载,1884年吉林机器局“共造大小各房二百二十七间,又烟筒三座。”③又外购机器安设于各厂房内,并于1885年松花江南岸建火药厂。此外,1884年又设置营口转运局,并在局内设立表正书院培养技术人才。

在机器局人员选拔上,最初吴大澂奏调多人,但“调赴吉林苦寒之地,视为畏途,人人裹足”④。最终吴大澂最终说服原天津机器局提调宋春鳌,将其调往吉林机器局,“现在局中不乏人才,皆宋春鳌等设法招徕,苦心孤诣。”⑤据1884年奏折所载,机器机器局包括表正书院以及营口转运局在内,全局共计三百九十八人。⑥

机器局所生产的产品以弹药为主,保证了对东北地区军火的供给,对提高东北地区军事实力,充实边防,巩固边疆起到积极作用。

1896年宋春鳌调离机器局,又加上清廷经费逐年减少,各种原因叠加,使其风光不再。

直至1900年,沙俄军队侵占吉林,将机器局焚毁。在经将军长顺与俄军交涉后,清政府索回厂房设备,并与华俄道胜银行协定,中俄合办,铸造铜元;机器局内创建了外语学堂。之后,在俄军的控制下,机器局改称“吉林造币厂”。1910年,该厂始改造军械,终止了铸币业务。总督徐世昌奉命在机器局设“吉林军械分厂”,后改称“吉林军械专局”。

民国初年,它还生产军需产品。1909年,巡抚陈昭常将外语学堂并入师范学堂,后改为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伪满时期还建成了吉林第一国民高等学校。1927年,吉林军务善后督办张作相在此扩建了吉林军械厂,并主持修建了3个军火库。这一时期,沙俄势力退出了吉林,机器局基本落入奉系军阀之手。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吉林,将吉林军械厂的火药掠夺,抢走所有机械设备。“八一五”光复后,国民党当局将吉林机器局改为“吉林保安司令部修械所”,仍然是一个军用场所。

吉林解放后,机器局变为军工部第七办事处吉林三厂,60年代又将其三处大型厂房改造成江北机械厂第五车间,为国营企业,后闲置;1995年成立军工塑料分厂;2001年,机器局被吉林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基本完好;2002年,吉林市政府将机器局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开发用地的压力愈来愈大,导致了很多破坏性的开发,特别是2006年,吉林市政府将旧址4.19公顷的土地买断,拟将其中1.9公顷开发住宅小区;至2007年,“楼群耸立,原院落式的、相对封闭的文物整体逐渐被现代楼宇所占据、蚕食”⑦,损毁严重;6月,吉林省政府将机器局核定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吉林市艺术中心在此建立,但据本小组实地考察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2011年,吉林机器局修复项目主体完工,暂定名为吉林市文物保护中心。

综上所述,尽管经过各种历史变迁,吉林机器局引领了东北近现代工业的起步发展,在整个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遗址现状分析

吉林机器局建立之初颇具规模,现已被改造为吉林艺术中心,面积2.4万平方米。从外围看:新砌的外墙,大门两侧嵌有“吉林市艺术研究所”、“吉林市艺术中心”的门牌,右侧墙壁上附有吉林机器局原址历史沿革与机器局内部主要建筑图片。院内共有主体建筑13个,南、北、东炮楼分别分布于西南、西北、东南角;南门楼、综合楼、表正书院、船厂码头、综艺馆、武场杏坛依次分布于院内西半部;展览馆、两座岗亭依次分布于院内的东半部。其中,两座岗亭、武场杏坛、船厂码头为复古建筑;综合楼是2010年后修建的现代建筑;三座炮楼和南门楼均建于1929年,现基本荒废;吉林机器局的主要建筑仅残存建于1882年的综艺馆(原造币厂)、展览馆(原吉林机器局厂房)、表正书院,均为一层,由黑砖砌成,占地面积较大,综艺馆和展览馆已变成艺术展厅,表正书院用作会议室。院内绿树、嫩草环绕着青砖路面,良好的内部环境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其管理与保护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清政府“御外辱”、“靖内乱”的旗号下,有众多机器局诞生,但纵观各个机器局的前世今生,吉林机器局可谓是幸运的。兰州制造局是西北地区最早的近代企业,其遗址在历史开发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据2008年兰州新闻网报道,机器局旧址与至公堂一起被迁入了兰大二院,现在的至公堂为兰大二院的会议室,有时也客串护士们的俱乐部。一位兰大二院退休的来医生说:“这栋楼底下就是过去的甘肃制造局。”太原机器局占地面积1443平方米,1931年前后,近百间厂房仅保留一间完整厂房,1栋办公室、1栋生产车间、一座烟囱,设备也仅保留七八十台。另外,陕西机器局与火药局在历史沿革中仅留下“火药局巷”的名。广州机器局的原厂房与厂址已被一块记载事迹的石碑及一些刻画了当年机器局产品的浮雕所代替。由此可见,吉林机器局的遗址还是得到了比较有效的保护。

吉林艺术中心的保护工作虽值得夸奖,但考察中我们发现仍需改进,大致为宣传、设计、管理三方面。首先,吉林机器局是一个在近代东北边防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它并不为人熟知,可见吉林艺术中心并没有将它应有的社会功能发挥出来,更勿说其作为旅游景点经济的创收。其次,艺术中心在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中心坐落于居民楼内,其风格与周边的现代因素对比太过强烈。无论是对艺术中心本身的美观效果,还是对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是不利因素。最后,工作人员作为管理、保护、开发艺术中心的主力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与艺术中心假期不开放的管理体制、工作人员不了解机器局历史、及艺术中心开发建设不完善等有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机器局的保护现状虽可圈可点,但其功能发挥方面仍有欠缺,因此,本文将提出几点保护开发建议,以期对其的进一步开发有所裨益。

三、未来展望

工业遗迹是难以复制的珍贵遗迹,而工业遗迹的保留却是时常与城市的环境建设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常常是像这些机器局一样,最后只得存在于大楼包裹之中失去了历史感。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何维护文物遗迹存在所依托的环境,成为了遗迹保护与开发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开发机器局的社会功能,我们认为以“建立文物环境,营造文化氛围”为中心思想,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对吉林机器局进行改造,以期实现其更多的社会价值。

硬环境主要是从硬件设施上改造。首先,针对机器局之中可以利用的清代遗迹并不是很多,我们可以仿照孙中山故居景区的做法:人为开发景点。联想到机器局,我们也可以通过发掘其相关历史,来开发一些与其发展有关的人文景观:可以加强对现有的“机器局历史展览馆”的建设,将现存在于市博物馆之中的一些遗物转移或复制到机器局中来。

其次,周围的环境我们也可以加以营造,使其更古朴。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机器局旧址实际上是坐落在一片楼群之中。因此,该地区在周边环境上可以向着营建一些清代建筑方面走,这样更有利于引起人们了解机器局历史的兴趣。

硬环境的建立意在改变吉林机器局的硬件现状,然而,对于旧址,软环境建设也十分关键。在软环境方面,我们首先要完善其管理体制。第一,机器局有必要引进旅游管理人才,对机器局建设作出合理的规划。现在的艺术中心,只是空有机器局的“外壳”却没有机器局的“内核”,相关活动开展十分稀少,有必要在这个方面有所提高。第二,加大公众开放度。现在的艺术中心,在假期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开、闭馆时间。这样的现象并不利于公众在闲暇时间去参观。因此,加大公众开放度显得十分必要。第三,政府要加强对机器局的管理工作,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同时政府也可以多在机器局举办文化活动,提高机器局的知名度。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机器局的宣传力度,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法。“走出去”要求我们积极宣传吉林机器局遗址存在的价值,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对其进行宣传。“引进来”的部分是机器局能够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增长人们历史知识;也可以联合其他机器局博物馆办近代机器局的历史展览,提高全社会对近代工业遗迹的关注度,抢救那些正在破坏或已经被破坏的近代工业遗址。

近代工业建设是我国工业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代工业遗迹的留存向人们昭示着近代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对于社会来说,这些遗址遗迹应该与古代遗址一样是难以复制的社会财富,因此,这些工业遗迹也值得我们用心开发利用,让其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留有一席之地。

★2013-2014年度“吉林机器局”科研实践项目组,成员包括陈冰琪、刘熠、于雯雯、崔霞、李卓妍。

注释:

①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工业(上).吉林省档案馆,1985年,第1页.

②清实录(第五十三册)·德宗实录(二)光绪七年.

③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工业(上).吉林省档案馆,1985年,第50页.

④同上,第7页.

⑤同上,第7页.

⑥同上,第24页.

⑦王亮,周园.吉林机器局旧址保护研究.长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6月,第3期.

K251

A

1005-5312(2014)17-0149-02

猜你喜欢
遗迹吉林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惊艳!可可托海的地震遗迹
未来机器城
方外观遗迹旧照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