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绿春县哈尼族长街古宴歌舞调查研究

2014-08-19 03:03李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支系长街哈尼族

李晨

(云南艺术学院 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红河州绿春县哈尼族长街古宴歌舞调查研究

李晨

(云南艺术学院 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青山绿水水流长,四季如春春常在”是对绿春最真实的写照,恰如其名,这里青山如黛,碧水长流,山间云雾缭绕,淳朴自然的生态环境让人归来却久久不能忘怀。绿春地处中国滇南边陲,区位偏僻,这里山高林密,区位边远,交通不便,形成了一块相对封闭、独立的区域,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原初性传统文化。通过哈尼族传统节日长街古宴,阐述绿春县哈尼族舞蹈类型与舞蹈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对哈尼族舞蹈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哈尼族民间舞蹈;哈尼族长街古宴;传承保护;发展

2013年11月27日至2013年12月2日,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与实践研究方向,研究生小组一行三人,历经行程462公里到达绿春县进行为期六天的实地考察。这次考察,笔者在哈尼族的十月年中,亲身感受了哈尼族的民族节庆、人情风俗、传统歌舞等地域文化,并参观了绿春县博物馆,观看了绿春县哈尼族大型民族歌舞晚会。在收集文字资料、记录传统舞蹈形式,感受哈尼传统文化,都收获甚丰。

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绿春”哈尼语叫“东仰”,也叫“阿倮普什”。“东仰”泛指整个绿春,“阿倮普什”指今绿春县城一带。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边境,红河州西南部,北回归线以南,东、北分别与本州元阳、金平及红河县接壤,西北倚思茅市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思茅市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153公里,面积为3096.86平方公里,绿春县辖1个镇、8个乡:大兴镇、戈奎乡、牛孔乡、大水沟乡、大黑山乡、半坡乡、骑马坝乡、三猛乡、平河乡。县内层层而上的梯田,是广大哈尼族生活的家园。

(二)自然气候

绿春境内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山岭大致呈西北向西南逐渐倾斜,为中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2637米,最低海拔320米,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和牛孔河、勐漫河、渣吗河等10余条。境内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从海拔低到高包罗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六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2400毫米,无霜期在340天以上。

(三)人口与民族分布

绿春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县总人口20.8万人中,哈尼、彝、瑶、拉祜、傣五个少数民族人口就占了98.2%,汉族仅占2%左右,4000余人。其中哈尼族占88.2%,是全世界哈尼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是哈尼语标准音所在地,也是世界哈尼族原始宗教圣地,固有“哈尼山乡”之美称。世居绿春的哈尼族有哈欧、白宏、期弟、腊咪、西摩罗等十二个支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哈尼族各支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构成了多姿的哈尼传统文化。

(四)宗教信仰

在哈尼族的传统观念中,世界万物都有生命,世界万物都有神性,它们影响、甚至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哈尼族最初信奉原始的万物有灵,并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原始宗教所有的内容和形态中又囊括了: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等等。崇拜与祭祀紧密相连,每年夏历二、三月间,各寨、各家族都要举行杀牲祭龙活动,三月的祭山,六月的祭水,七月的祭天等等。民国初年,外国传教士把基督教传入了哈尼族地区,佛教也曾在这些地区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哈尼族在生产,教育,生活上均有所提高,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其宗教信仰除了保留了原始的万物有灵,如今,也有其他信仰的崇拜。

(五)习俗

哈尼族农历六月,有六月年矻扎扎,哈尼人民要搭秋千,祭祀天神。农历十月有十月年,要摆长街古宴祭祀祖宗。早春时节昂玛突节要祭寨神,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日常生活中,哈尼葬礼是悲伤和欢乐同时进行,盛行火葬,并以唱歌跳舞这种欢乐的形式欢送老人的灵魂归祖。在哈尼族传统风俗中,形式最为独特的要属哭嫁习俗,男女婚嫁时,举行传统的“哭嫁”仪式,新娘出嫁前要向亲人哭诉,以表达长辈生儿育女的艰辛和对女儿的教导,女儿对父母的感恩与离乡背井的难舍等等。在长街宴当天,绿春县博物馆举办的哈尼风俗展演,哭嫁习俗凄惨动人的场面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千年民族设古宴,哈尼文化永流传

(一)哈尼族长街宴的由来

哈尼长街宴来自于哈尼族的十月年,按照哈尼族古老的历法,一年分为三个季节,分别是冷季、热季和暖季。这样,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就成为新年的第一天,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哈尼族叫“干通通”或叫“泽腊和实”。从这天开始,哈尼族就要过十月年了,新年当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都要先打扫卫生,换上新衣,盛装出行。节日主要活动是探亲访友,祭祀祖宗。节日期间最盛大的活动就是在村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席,全村同乐,共庆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节日。这种酒宴独树一帜,恰似一条长龙,因在街心,故被人们称为“街心酒”或“长街宴”。

(二)绿春最长宴

近几年,绿春哈尼族十月年长街古宴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规模越来越大,喜庆气氛越来越浓,知名度越来越高,既保持了哈尼族传统的习俗,也融入了很多新元素。2004年绿春哈尼族十月年长街古宴设宴席2041桌,全长2147米,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誉为“天下最长的宴席”,列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绿春县于2013年11月30日下午16:30-19:30在绿春县双拥文化广场—洛瓦岔路举行。由当地政府和文化馆共同举办,此次长街古宴设宴席3000桌,参席人员约12000人。当天早上,各家各户就把竹子编织的小方桌摆到家门口,一张张接在一起,连成数千米的长龙,景象极为壮观。到下午三点半左右,放眼望去一条长龙汇聚了多种美食,如当地特色的过年肉、竹笋、炸蚂蚱、炸竹虫、土鸡、糯米粑粑等等,让全村人品尝,让来自远方的宾客享用,哈尼长街宴中的美食充分显示了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艺。

三、淳朴深厚的哈尼山乡舞韵

(一)民间生态歌舞百花齐放

11月30日早,长街古宴开席的前序已在清晨九点左右开始,一早,来自各个乡镇的表演团体沿着街道热情似火,乐此不疲地展示着具有代表性的哈尼舞蹈。舞蹈种类繁多,支系特点鲜明,如表现劳作的插秧舞、舂米舞等等,表现祭祀仪式的如戈奎乡白娜支系的棕扇舞、表现自娱的大兴镇哈欧支系的乐作舞,及其他哈尼支系的竹筒舞、木屐舞、杂耍舞等等,多种哈尼族舞蹈尽收眼底,令人叹为观止。短短的两个半小时,哈尼人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着他们对本民族的热爱,以舞蹈展现了哈尼传统文化,蕴含了民族的迁徙,历史的讴歌,求生存求发展的坚强意志,勤劳勇敢的品质。舞蹈古朴柔美、深沉凝重,是哈尼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凝聚了哈尼族对本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二)大型民族歌舞晚会尽展梯田神韵

11月的绿春已经进入初冬,夜晚略带凉意,当晚台下座无虚席,千名观众等待着歌舞晚会的开始。绿春哈尼族十月年长街古宴之大型民族歌舞生态绿春·美丽家园晚会于2013年11月29日晚20:00在东仰风情园拉开帷幕。此次晚会由绿春县政府、文化馆、民族文化工作队主办,绿春歌舞团和红河州文化馆负责节目编排,演员大部分是绿春县民族文化工作队的人员。

在舞台,灯光,专业编排加工后,原生态的哈尼歌舞搬上舞台表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次晚会分三个篇章,第一章《神韵天梯》,第二章《彩岚情馨》,第三章《和美东仰》,每一章都彰显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整台晚会以歌舞表演和说唱表演为主,如女子群舞《栽秧歌》,以哈尼劳作生产为元素编创的舞蹈,既展示了哈尼族悠久的劳作文化,又展示了哈尼族舞蹈的独特风格。第二篇章中的女子群舞《哭嫁》,以哈尼婚俗为题材编创的具有民俗特色的舞蹈,将民俗与舞蹈融合,展现了哈尼族婚嫁形式与哈尼舞蹈的风格韵律。展现哈尼山乡的婚嫁习俗,风土人情。篇章尾声以男女群舞《过大年》结束,这个节目以哈尼十月年的民族节日融合棕扇舞,营造了一个哈尼长街宴的热闹场景,在欢庆十月年场景的同时也弘扬和彰显了哈尼棕扇舞的独特魅力。

四、靓丽多彩的哈尼服饰

服饰是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直观标志,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哈尼族由于支系繁多,其服饰也因支系的不同和经济的发展而不尽统一。哈尼族是一个崇尚黑色的民族,其服饰都是以黑色和藏青色为主,体现了其古朴淳厚的民族品质。男士服饰比较单一,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黑布包头,包头末端用彩色丝绒绣各种图案。女子服饰因支系、地区、年龄、婚嫁、生育等不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式,基本以黑色为底,在衣服裤子上绣有各种图案,如花草动物,山川河流,这也体现了她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改变,哈尼族服饰也在不断演变,特别是女子服饰,已由过去的黑色发展到红色或是其他亮丽的颜色。女子头饰也因支系不同而绚丽多姿,如哈欧支系女子头饰,以黑布包头,红色绸带从包头折出来。腊咪支系,由多个小银泡组成柱形,上面绘有尖状山峰图案。哈尼服饰既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区分不同支系的标志。

五、哈尼族传统歌舞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经过笔者两次的实地调查,对哈尼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状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如今,哈尼族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如下:

(一)传承现状

1.民间自主传承

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形成相关联的社会关系,由能够掌握舞蹈和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民间艺人,进行舞蹈的教授和传承。

2.政府推动传承

由政府支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传承人,分配资金,在“非遗”工作中完成传统舞蹈的传承。

3.文艺团体工作传承

绿春县歌舞团经过收集、整理、加工民间舞蹈艺术,将民间舞蹈推向舞台,在舞台艺术中,传承和传播了哈尼舞蹈文化。

(二)面临问题

1.哈尼族舞蹈传承人后继不足

绿春县近几年来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动变化,特别是农村大批年轻人外出打工、经商而分散各地以及当地大部分家庭为了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文化教育而让其外出求学,因此他们告别了当地生活,也告别哈尼族传统文化。导致了青少年对当地文化的忽略与无知。

2.外来文化的冲击削弱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近年来,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审美方式的改变,一些作为祭祀、丧葬活动和民族欢庆的舞蹈活动,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多媒体的普及,很难吸引青少年人的兴趣,因此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疏忽与遗忘。

3.传承艺人逐渐减少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为了生活的保障与富裕,人们更是以生计为主,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发展至今,早期能够系统掌握传统哈尼族舞蹈全过程及全部舞蹈动作的民间艺人,年事已高,多数已过世。

(三)目前采取的保护措施

1.绿春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哈尼族传统舞蹈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按照云南省文化厅关于组织力量对全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普查的通知的要求,成立了绿春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开始对哈尼族传统舞蹈进行普查、保护、抢救、收录、整理和建档工作。

2.定出台了《绿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和《绿春县民间艺人保护实施方案》。

3.县委、政府把哈尼族传统舞蹈列入县级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内容之一,每年中国.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活动,将哈尼族传统舞蹈列入游演活动内容之一。

4.收集整理哈尼族传统舞蹈将其分别写入省、州、县文化艺术志和哈尼族民间舞蹈集内。

综上所述,哈尼长街古宴作为民族传统节日,对于民族文化的展现、传承、认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如外来文化的冲击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侵蚀和同化,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原生性保护,所以要权衡传统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双向发展,才利于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

J722

A

1005-5312(2014)17-0165-02

猜你喜欢
支系长街哈尼族
喜茶无锡南长街灵感特色店
古朴的西长街:那么远,这么近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南歌子·整日尘霾锁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