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的历史兴衰与发展现状

2014-08-19 03:03吴柳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湘绣针法刺绣

吴柳香

(湖南湘绣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0)

湘绣的历史兴衰与发展现状

吴柳香

(湖南湘绣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0)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以湖南民间刺绣为基础,吸收苏绣、粤绣体系的风格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手工刺绣产品的总称。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业发展结晶,以风格独特、工艺精细而名满世界。她见证、记录并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虽然得以冠名史仅有百年,但是作为有文字记载的地方绣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经过传承与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自成体系,成为湖南有些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追溯湘绣的发展变化史,分析对比其发展环境与现状,寻找影响湘绣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规律,进而预测分析湘绣的发展趋势,是具有时代前沿的现实意义。

湘绣;历史发展;现状分析;现实意义

湘绣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悠久,个性鲜明,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她以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为发展载体,以巧夺天工的刺绣技艺为发展特点,而在中国大地繁衍生息、代代传承,几经沉浮而不倒,始终屹立于中华民族刺绣之林,名冠古今中外。

湖南是孕育湘绣的地方,湘绣的前身是湖南长沙地方绣,历史极其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从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龙凤蔓草纹刺绣辫子,到马王堆汉墓中织绣印染工艺的惊天发现,再到清朝后期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都是湘绣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的佐证。1972年,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一大批保存完好,具有极高艺术水平和技艺水平的丝织品和绣品,包括“绢地长寿绣”、“绢地乘云绣”、“罗绮地信期绣”、“素纱禅衣”等40余件柏油路丝织品和绣品。这些绣品色泽绚丽多彩,绣线为未加捻的彩色散丝,有深蓝、墨绿、朱红等十八种色彩;花样图案精美,几何图案、动物、植物纹样交错布局;表现手法和品种多样,表现手法有刺绣、彩绘和印花;品种包括绢、纱、绵、罗、布等20几种。尤其是素纱禅衣的实物出土应证了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轻纱”即所谓的沙罗织物,整件纱衣重48克,令人称奇。反映出汉代湘楚地区丝织业、刺绣工艺、彩绘染色工艺技术的高度发达和汉代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才能。《美丽的历程》一书中说到:“汉代绣品在造型、纹样、技巧和意境上在中国历史上无语能比,包括后来的唐宋元明清的工艺也无法与之抗衡。所以能如此,乃由于它们是战国以来到西汉已完全成熟,处于巅峰状态中的奴隶集体手工业(世代相袭、不计时间、工力,故技艺极高)的成果所致。”马王堆汉绣与后期发展的湘绣一脉相承。

如果说马王堆汉绣是湘绣的发展之源,那么清朝后期则是湘绣百花齐放,大放异彩的飞速发展时代,最终形成独具风格的刺绣体系而并列于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清末官府贵族和封建地主对刺绣品的需求量比较大,为湘绣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社会背景。李仪徽受其叔父家收藏的名画产生创作灵感,在前人的基础上反复研究实验创作了另一针法-掺针。将湘绣色调的描绘手法表现的生动而丰富。1898年,胡莲仙兴办的湖南第一家绣庄“吴彩霞”绣庄将湘绣工艺全面推广并走上商品化运作的路线。期间加之杨世焯等大批画师的出现使得湘绣能够独立自成体系扎根发展。之后在经历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日本侵华战争、解放战争等战时社会背景下,湘绣也跟着兴衰起伏。这期间长沙发生的“文夕大火”对湘绣业造成灾难性的重创。文革十年间湘绣业未能幸免遭遇到政治浩劫,湘绣作品被放火焚烧殆尽,湘绣艺人被戴上反动的高帽遭批斗。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湘绣再次获得重生,湘绣厂和技艺工人不断增加,湘绣品种和技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湘绣在1982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得金杯奖;在1988年首届国际博览会上获得4个金奖。湘绣真正实现了走出国门,蜚声海外。

湘绣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已形成既定的工艺流程。刺绣之前准备工作包括:画稿设计-刻板-裁料-印花-配线-刺绣;刺绣完成后:验收-整烫-总检-包装-入库-出售。整套工序中设计画稿和配线刺绣最为关键。画稿的设计是考察画师对色彩、针法、内容布局的全面掌控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配线刺绣则是检验绣工对针法技艺的熟练运用能力。传统的湘绣针法分5大类72种,常用的有掺针、直针、平织、十字绣等15种针法。

湘绣衰落最突出的原因,概括的说是人为原因。第一次是国内军阀混战,因为规模不大,在战争结束后湘绣迅速恢复发展。第二次是日本侵华战争。国民党军人为制造的“文夕大火”将绣装付之一炬,重创了湘绣业。第三次是文革期间,政治风暴使湘绣业的正常生产受到阻碍甚至停顿。

历史上最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二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局势使得中国经济发对比历史上促成湘绣兴衰的因素,现在的湘绣业已经具备了历史展迅速,交通便捷,贸易交往活跃,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人民对物质精神生活追求较高。政府和企业对传统的湘绣业的关注与投入都是以往所不能及的。然而从湘绣业自身发展情况上来说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当前,优秀的设计人员、绣工、画师比较缺乏,而省内没有设立相应的学校和专业学科培养相关的技能人才。这点当前是制约湘绣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当前长沙的几家湘绣企业商业化运作不理想,仍保持手工刺绣的方式仅限于小作坊式的车间生产,生产效率不高;湘绣作品远离时代生活缺乏创新,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得出结论:当前湘绣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鼓励和培养专业人才,扩大湘绣的传播和外部影响力,适应现代生产经营的市场规则是湘绣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J523

A

1005-5312(2014)17-0179-01

猜你喜欢
湘绣针法刺绣
湘绣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儿童玩具设计中湘绣艺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