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志愿者对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作用

2014-08-19 03:03张顺行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站文化馆志愿者

张顺行

(肇庆市文化馆,广东 肇庆 526020)

试论文化志愿者对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作用

张顺行

(肇庆市文化馆,广东 肇庆 526020)

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建设中,我们发现文化志愿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能够解决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所存的大部分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文化志愿者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有效发挥文化志愿者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作用作了创新性的探索。

文化志愿者;基层公共文化体系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文化发展层面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高度来要求和认识。因此,如何有效构建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加快基层文化艺术发展成为了新时代文化馆工作所要面临的命题。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文化志愿者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此为论点作以下分析。

一、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概念,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公共文化服务专辟一章,并阐述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以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等系列重要工作”。从此可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公益性惠民工程。作为文化馆,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创新基层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方式,健全文化艺术服务体系,保障农村群众、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等基层群众的文化艺术权益。但在实践过程中,碍于以下原因使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一)活动经费有限

目前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投入,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有心无力”。资金的有限,导致以下两大突出问题的出现。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艺术服务覆盖面有限。以文化馆为例,每年文化馆都要进行送戏下乡活动。送戏下乡是一种活跃基层公共文化艺术的方式手段之一,但由于缺乏充足的专项资金支持,导致送戏下乡质量水平都有待提高,年均送戏场数相对较少,服务覆盖面有限,难以做到村村进,社社入。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基层群众文化艺术需求。根据《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建设标准,由于资金缺乏,一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室配套设施设备数量较少,大多数文化站(室)建筑面积都未能达标,有些地区文化站(室)甚至为解决资金问题,出租公共文化设施场地作他用。

由于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缺,配套的设施、设备薄弱,利用效率不高、运行状态不佳,导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较弱,有些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二)人力资源短缺

基层文化站(室)普遍存在工作人员较少、专业的文化艺术人才匮乏等现象,导致基层文化服务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服务能力普遍较弱,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是基层服务单位工作人员青黄不接。一些文化站(室)人员经费为财政核拨,一些为经费自筹。财政核拨的人员经费仅够基本的人头工资,自筹的人员经费筹措困难,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工作量较大,很难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

二是基层服务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文化站(室)人员编制数有限,且专职、专业人员较少,大多数基层工作者都身兼数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匮乏,基层文化活动较少,文化形式单一,服务能力较弱。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层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文化馆在开展基层文化艺术服务中,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量而下基层送文化,这种输出是单向被动的,忽略了文化扶持地区文化艺术自我孵化、自我发展的功能培育,不利于日后基层文化艺术事业的良性发展。

二、文化志愿者对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作用

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的人”①,是志愿者群体的一部分,但又因其具有的专业技能区分于普通的志愿者,他们进村下乡,走访社区,对基层文化艺术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对全面普及基层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具有推动性作用

以省、市级文化馆为组织中心,向社会公开招募舞蹈、音乐、语言类、美术、书法、摄影等文化艺术类人才作为文化志愿团队的一员,以协商及个人自愿为原则,分派志愿者、志愿团到各基层进行定期、定点演出、辅导以及开展各类型专题讲座。通过培育、组织、建立一支庞大的文化志愿团队,深入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改善了以往因经费不足、文化艺术资源短缺所带来的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总量较少等现象。

(二)对有效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具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省、市级文化馆的专业培训,每个分派至基层的文化志愿者都是一部“活教材”。每个派驻基层的文化志愿者都有着一技之长,他们借助各文化站(室)活动场所,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切实解决了基层文化服务单位人手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难题,对深入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三)对培育基层文化艺术自我孵化的功能具积极性作用

以广场排舞推广为例,省级文化馆作为项目的发起单位,承担的是该项目总的培训辅导工作,负责对市级各文化馆专业骨干进行培训,市级专业骨干又负责辅导各县(市、区)的专业骨干,各县(市、区)专业骨干又负责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室的培训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级的文化服务单位其实是一个既独立又相互联动的孵化器,是一个直线型上下传播结构。套用这一模式来发展各级文化艺术志愿者,并由每一级的文化志愿者孵化出一大批当地的文化志愿者,达到1+1>2的效果,有利于基层文化艺术事业的良性发展,也是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方式。

三、如何有效发挥文化志愿者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培育,文化志愿者数量不断地增加,如何有效地管理及发挥文化志愿者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作用成为了实际工作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此作出了以下探讨。

(一)会员制

虽说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是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但作为长期合作的关系,文化馆应给他们一个“名份”、一个“身份”,以示对其服务及贡献的肯定,也让文化志愿者找到组织,找到“家”一般的感觉。因此,实行会员制很有必要。

文化馆通过对外公开招募各门类的人才,成功通过面试的人员将正式成为文化志愿者,并向其发放盖有发证单位公章的会员证。会员证上都有志愿者的信息、照片及会员号,发证单位在发证前对会员信息都做好登记备案。

(二)组长、团长负责制

面对数量激增的文化志愿者,要做到有效管理、组织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热心人士,需要再进行分组、分团。

分组,主要是根据文化志愿者会员的年龄段来分,分别分成少儿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等,少儿组、青年组组长各由3名家长负责,中年组、老年组各设3名组长。按年龄来分组,主要是便于日常的管理工作。

分团,按照各文化志愿者会员的兴趣志愿,由业务指导老师来安排分团,文化志愿者也可向指导老师申请自由组队,每团团名由文化自愿者自己命名,各团设团长2名。当有活动时,将以团为单位安排演出。

(三)积分制

积分制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记录文化志愿者会员参加志愿活动的次数,每次活动都有相应的积分。会员每参加一次活动,都需本人拿会员证到馆办公室盖积分章。会员每年都有积分任务(即积分标准),超过积分任务的将得到发证单位的相关奖励,若未能完成当年的积分任务,需于明年把积分差额补上,若连续三年未能完成当年积分任务,将有可能不能通过年审。

(四)年审制

年审制是文化志愿者会员的一个良好的评估机制,是检阅文化志愿者会员的服务绩效的重要制度。积分制是为年审制铺垫基础,文化志愿者会员若当年超额完成积分任务,则当年年审为优秀;若按标准完成积分任务,则当年年审为合格;若未能完成积分任务,则当年年审为不合格;若连续两年年审为不合格,则当年年审为留待考察;若连续三年年审为不合格,则当年年审为开除会籍。设立这样一种递进式的考评机制及退出机制,有利提高文化志愿者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注释:

①马璐.为你插上快乐的翅膀——从长春市文化志愿者说起[N].吉林日报,2013年4月9日.第4版.

[1]麻文连.农村文化事业的现状及对策[J].学理论,2008(1).

[2]李红艳.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及其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

[3]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E].2010年7月.

G240

A

1005-5312(2014)17-0201-01

猜你喜欢
文化站文化馆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