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的关系

2014-08-19 03:03占芳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产性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张 静 占芳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00)

浅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的关系

张 静 占芳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00)

艺术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生产的一个部类,无论是从抽象的理论层面还是从具体的历史形式来说,艺术生产论所侧重的都是艺术的“生产性”,并且都着眼于它与物质生产相联系的方面,而不是艺术生产的精神属性,不是其观念上层建筑的方面。因此一定的艺术生产及其产品的具体性质——它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关系、与一定阶级的具体联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具体功能等,都不直接产生艺术的“生产性”,也不能由“生产性”获得说明,而直接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只有从艺术的“意识形态性”方面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艺术生产

从马克思创始人把人类社会从结构上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部分,这实际上就是把人类的社会结构关系区分为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两个方面。与此相对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又把人类的基本活动归结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类。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部门之一,马克思提到了“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即为艺术创作活动,以“艺术生产”概念为中心,马克思形成了著名的艺术生产理论。

一、艺术生产的本质

艺术创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的精神本质、人的物质实践活动以及其产品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并且手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着。”在这里,马克思不仅明确的将艺术视为一种“生产”,而且指出艺术生产“受普遍规律的支配”。所谓艺术生产“受普遍规律的支配”,首先指艺术生产也必然具有物质生产活动的一般特性,二者在一般特性上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一样,都具有主体与客体,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对象化改造。这种对象化改造既是对客体世界的掌握,也是对主题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证。

二、艺术生产的依赖性和制约性

社会生活中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是与阶级分化、阶级压迫的现实相伴随的。同样艺术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对于历史的发展的每一具体阶段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依赖性,其中包括一定形式的社会分工对艺术生产的制约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指出社会分工在某些条件下发展了一部分人的艺术天才,但同时也压抑了另一部分人的艺术天才。因而完全由分工造成的艺术家屈从于地方的局限性和民族的局限性的现象无论如何都会消失掉,个人局限于某一艺术领域,仅仅当一个画家、雕塑家、摄影师等等,因而只用他的活动的一种称呼就足以表明他的职业发展的局限性和他对分工的依赖这一现象,也会消失。因而没有单纯的艺术家,只有把艺术作为自己多种活动中一项活动的人们。

三、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在一个国家和民族里,艺术整体上或某种形式上在经历了一定的繁盛期之后,并不一定随着社会形态的演进和物质生产水平的进步而按比例的更加发展,或日趋繁荣。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他的一定的繁荣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在艺术的本身领域内,某种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有可能的。

同时马克思还指出在艺术生产领域,“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而且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相比会存在诸多不同,这主要表现为:材料的不同,物质生产的材料是不同的资料的物质,艺术生产的材料除了物质材料外,还包括并主要是精神性的材料——心灵化的社会生活现象;产品的不同,前者是物质产品,后者是精神产品;目的的不同,物质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消费的需要,而艺术生产的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具体说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从审美上、思想上、情感上的感受和评价社会与人生的内在需要;主体的不同,前者是物质劳动者所生产,后者由特殊的精神生产者——艺术家来生产;发展规律的不同,物质生产在总体上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而且这种进步是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加以指明的,而艺术生产的历史则不能简单地用进步与否加以判断,各个时代的艺术生产作为特定的时代生活在审美和艺术意识上的聚焦,在性质、意味甚至形式上都各不相同,在本质上是难以比较的,很难说后一个时代的艺术就比前一个时代的艺术进步,而且艺术的发展也是不能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加以衡量的。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是对艺术的历史存在的阐明,它着眼于艺术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艺术生产的历史变迁等问题。艺术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生产的一个部类,无论是从抽象的理论层面还是从具体的历史形式来说,艺术生产论所侧重的都是艺术的“生产性”,并且都着眼于它与物质生产相联系的方面,而不是艺术生产的精神属性,不是其观念上层建筑的方面。因此一定的艺术生产及其产品的具体性质——它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关系、与一定阶级的具体联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具体功能等,都不直接产生艺术的“生产性”,也不能由“生产性”获得说明,而直接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只有从艺术的“意识形态性”方面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J05

A

1005-5312(2014)17-0263-01

猜你喜欢
生产性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