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自拍文化

2014-08-19 03:03王晓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亚文化解构网民

王晓

(临沂大学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浅谈网络自拍文化

王晓

(临沂大学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网络自拍亚文化”承载着网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网络自拍文化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发展,草根对抗精英,女性主义对抗传统男性主流文化,网络自拍文化解构主流文化,还是被主流文化所收编?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网络自拍文化进行解读和分析。

网络自拍;隐私;文化解构;收编

近年来,网络自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繁荣并成为时尚,成为人们舒缓压力、展现自我的方式,也成为人们追名逐利的渠道。不管是天涯社区、猫扑贴吧还是QQ空间相册、人人网以及各大婚恋交友网站,网民都乐此不疲地上传自己的自拍照。

一、网络自拍是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渗透

网络自拍既是私人行为,又是公共行为。新媒体的发展使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织,并模糊了私人和公共的界限,出现了公共空间私有化和私人空间个人化的特征。网络自拍是网民自我展现的方式,博客等个人主页虽然属于私人领域,但是却有公共领域的性质。

网络自拍使私人领域不断向公共领域渗透。传统意义上讲,过于暴露身体的自拍照属于个人隐私,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网民开始敢于展示自己的身体和隐私,众多美女以网络自拍的方式迅速蹿红,这也刺激着人们通过个人化的隐私暴露而成为新的文化精英。很多人把网络自拍看作是一种展示自我和寻求认同的方式,从而导致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是新媒体时代互动、参与、分享精神的体现。我们有时也应该看到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入侵也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如“艳照门”等事件的发生。

二、网络自拍文化的解构与身份建构

网络自拍其实是一种解构主义的后现代文化,它打破了传统的精英垄断文化的局面。网络上不再仅仅是明星、政客们的面孔,草根和精英都是平等的互联网用户。

网络自拍是一种文化解构,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的特征是: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追求多元化与差异,以无中心反中心,以解构消解结构,以互文代替模式,以游戏攻击精神,以读者抗拒文本。网络自拍文化体现了草根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和对身份平等的追求。网络自拍文化在解构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自我身份认同,建构了青年亚文化。网络自拍族勇敢、自我的风格诠释了新媒体时代打破文化霸权的勇气。网络自拍族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自拍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个性、理想和追求,他们与志同道合的网友进行互动,建构虚拟社区中的自我身份认同,促进了虚拟社区的发展。

三、网络自拍的隐私保护与自曝隐私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然而网络自拍的兴起对隐私权的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追逐功利,隐私自曝的尺度不断增大,而网民的边缘需求增多,更热衷于绯闻、艳遇、色情信息,网络自拍迎合了这种需求。

人们依赖隐私保护自我、实现自我,同时也窥探他人隐私以追求快感体验。自曝隐私是为了与别人互动、分享,然而自我暴露应当缓慢到温和的程度、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感到惊讶的速度。自曝隐私满足了别人的偷窥欲,也满足了自己渴望被接纳、被欣赏的心理需求。大多数网民自曝隐私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有的人自曝隐私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宣泄,而是基于一定的目的,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炒作行为,其背后甚至是网络推手的操作。我们应该注重培育网民积极健康的隐私文化,把自由和责任统一起来,促进网络自拍文化的良性发展。

四、网络自拍文化的抵抗与收编

网络自拍文化促进了亚文化的繁荣,有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网络自拍文化对主流文化具有解构的威胁,主流文化势必要对其予以遏制和收编。

网络媒体早已意识到网络自拍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其中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并正在逐渐将其收编到主流文化当中。网络自拍文化是通过风格化的方式挑战主流文化以建立集体认同。在网络自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博弈中,网络媒体起到了微妙而关键的作用,媒体再现亚文化的方式让它们看起来更加奇特,与此同时,商业收编也悄然而至。网络自拍文化为了抵抗主流文化和商业主义的收编,不得不转变自己的风格,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网络自拍文化一旦被主流文化所收编,它就丧失了创意和灵性,逐渐消融、消失。因此,对于网络自拍文化,我们应该持宽容的态度。网络媒体在关注商业利益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公共利益,文化格局的多元化有利于满足人们不同方面的需求,更有利于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网络自拍给予网民展示自我新的方式。网络自拍在解构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虚拟空间中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曝隐私挑战了传统观念,也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潮的勃兴,然而由于商业主义的侵蚀,网络自拍文化正在被主流文化所收编,逐渐呈现出文化工业的特性。我们需要把握好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不断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同时网络媒体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把关,促进网络自拍文化的良性发展。

[1]王玮,邱鹏.网络自拍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06.

[2]胡疆锋.意识形态媒体商品——亚文化的收编方式现代传播,2009.

G206

A

1005-5312(2014)17-0287-01

猜你喜欢
亚文化解构网民
还原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