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4-08-19 03:03于洪浩舒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技能职业

于洪浩舒 婷

(1.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2.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于洪浩1舒 婷2

(1.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2.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具有专业音乐教育职业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模式多为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音乐表演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一项专业音乐表演才能,而高校音乐专业则是培养可以适应多种音乐教学的音乐教育人才的专业。因此,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关系到国家基础音乐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注重一项音乐技能的培养,无疑不能发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真正的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培养具有专业音乐教育素质的职业音乐教育人才。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高校培养音乐专业教学人才的正确培养,本文以学生职业为导向进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职业;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现状和问题

当今我国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继续沿袭这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创新和改革,但是教学模式整体框架并没有实现突破。高校在进行专业划分的时候,器乐与声乐往往分开,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声乐种类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音乐专业学生在教学培养过程中,往往是注重一种音乐素养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内容涉及音乐知识面不宽、不同音乐知识间联系不强,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的多重音乐素养。并且有的高校在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还注重更加深度专业音乐知识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虽然得到的结果是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但在职业生活中很难有机会应用,作为音乐教育者的专业技能不能达到综合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内容安排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音乐专业在课程安排上过于死板单一,教材内容过时,不能适应音乐教学与时俱进的要求,课程安排脱离学生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教学要求。基础音乐课程和专业音乐课程分配比重不合理,学生基础音乐知识掌握不足。虽然高校的音乐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但是如何培养具有综合性专业音乐才能的教育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却较为轻视。即使学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却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不能适应教学工作岗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教学练习,没有经过教学实践,学生缺乏教育经验,空有音乐技巧,不能有效运用在今后的职业工作中。

我国高校的音乐专业不足之处不仅体现在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的规划上,还有一部分问题时体现在教学师资力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上。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多为音乐专业人才,只能教授专业音乐知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已有的音乐教师往往重视专业音乐演奏技巧的教授,忽视音乐教学技巧的教学,造成学生在从事音乐教师职业时只能根据自己经验教授,没有获得系统的理论,难以解决音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高校在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理念上均有所改善和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知识的储备、音乐技能上一专多能,教育能力突出,实现学生的职业培养目标。

二、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要点

高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家已经明确指出:研究生层次艺术师范教育主要培养高等师范艺术教育专业和普通高校的艺术师资和科研人员;本科层次的艺术教育主要培养普通高中和各类中等学校的艺术师资。国家对于艺术师范教育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指导着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因而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建议做到以下几方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一)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

21世纪音乐专业人才需要的是各种基础音乐知识和专业音乐知识均衡发展的综合性音乐人才。这就需要高校针对音乐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来提高对于学生基础音乐知识和专业外音乐知识的学习,一个音乐教师要兼备多项技能的学习。高校在教学安排中增加学生综合学习音乐知识的机会,同时进行有效考核,促进学生多项音乐技能的掌握。高校不仅要在国家培养目标规划指导下进行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拓宽学生职业目标,教授学生各项专业知识。学生在进行多样音乐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继续保证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实现对学生一专多能音乐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从事音乐职业时对多种音乐技能的需要。由于多数高校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录取分数比普通专业录取分数较低,学生文化修养参差不齐,文化素养较低的学生难以达到音乐教育的职业要求。因此,高校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要培养学生感悟音乐中的文化,将文化与音乐学习不断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把握能力。同时高校在进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协调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文化修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在良好文化修养基础上,熟练多种音乐技能,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音乐教育,锻炼学生自主解决日后音乐教育行业中面临的种种困难,适应音乐教育行业。

(二)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但却忽视了音乐教学专业的实质,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音乐知识的教授,如:学生在进入音乐教师岗位后不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能有效将自身的音乐知识、技能储备教授给学生,影响其在岗位上的发挥。高校音乐专业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即教育教学能力。其中,音乐专业教学中体现专业的师范性是很重要的,学生学习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学生在职业中工作生存的必要技能。高校应该是首先重视音乐专业的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增加教育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教学理论,夯实学生教育理论基础。音乐教育与普通学科教育有着众多不同之处,课堂中的具体操作与教育教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出入,只有与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训练,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试讲,成绩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促使学生重视音乐教学训练。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毕业后的音乐教师行业需要。高校教学改革要突出音乐专业的师范性,教学评价体系对师生的评价要突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消除音乐技能优先的错误思想。音乐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是音乐教师或者音乐研究人员,作为教育人员除了音乐综合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安排教师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如: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多媒体教学、思想政治课程等。以学生职业为导向,培养适应职业需求的学生。

总结:高校音乐专业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需要把握国家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协调好学生专业音乐技能学习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目前中学、小学等对音乐教师有需要的单位在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考核时,不仅重视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更加重视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要想在就业中具有优势,必须认清自身专业性质,注重培养符合职业需求的素质。高校加快教学改革,实现人才教育模式的转变、适应音乐教育职业需要,才能推动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YBA060。

[1]刘健玲,钟丽萍.打造“一专多能”苦练“说课”功夫——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就业能力二议[J].九江学院学报,2006(04).

[2]王文澜.国外音乐教育改革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3]刘焱.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徐敦广.我国音乐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5]邓炎树.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要突出一专多能[J].咸宁学院学报,2006(04).

G64

A

1005-5312(2014)17-0227-0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